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董氏奇穴針灸學.八

     幸運草wrh 2011-06-21

    四、治療注重五行及臟象學說之應用

    董師在治療方面極為重視五行之調和及臟象學之應用,其穴位以五行及臟象命名者,便有類似相關之治療效用,例如水金穴就有金水相通之義,能治療肺不肅降、腎不受納之金水不通病變,諸如咳嗽、氣喘、打呃、腹脹、嘔吐、干霍亂等皆有特效,又例如駟馬中、上、下三穴能治療肺病,中醫理論肺主氣,又主皮膚,因此本穴治療鼻炎、牛皮癬、青春痘均有特效,對于各類皮膚病效果亦佳,另外透過五行生克,尚能治療結膜炎(使火不克金),甲狀腺腫(使金能制木)亦有卓效。天黃、明黃、其黃三穴能治療肝硬化、肝炎,也能治眼昏、眼痛。通關、通山、通天能治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也能治膝蓋痛,下肢浮種。通腎、通胃、通背能治療腎臟炎,全身浮腫、四肢浮腫、也能治口干、喉痛。腎關為補腎要穴,對于腎虧所引起之坐骨神經痛、背痛、頭痛、腰酸皆有顯效,這些便都是透過臟象學說發揮應用的著例。另外透過五行學說及預防思想,這種治法可以運用的更靈活,例如治咳喘,遵古說:“發則治肺,平時治腎”在發作期常針水金配合尺澤、三士,平時則針下三皇等,此類治例真是多不勝舉。

    五、治療重視脾胃學說

    董師對于李東垣之脾胃學說有深刻的研究,臨床治療對于調理脾胃有很多發明,認為若能使脾胃升降失調導致正常,則許多病便能治愈。其治療心肺兩經之病多從胃經著手,例如常用之駟馬上中下穴,及通關、通山、通天穴位置均與胃經有交迭關系(土水穴能治胃病,位于肺經,也是此一原理的反面應用),其治療腎病多從脾經論治,認為崇土可以制水,所以通腎、通胃、通背三穴皆在脾經之上。對于脾腎兩虛之病認為補腎不如補脾,先宜調后天,其樂用之下三皇(天皇副、人皇、地皇)名曰補腎,實亦皆在脾經路徑上,這些就都反應了董師的創穴用針是其源有自,深合理論根據的。

    六、治療注重活血化瘀善用棱針點刺

    運用三棱針放血治病,可謂董師之拿手絕活。余從董師學習多年隨侍老師之側,常見董師應用三棱針治療,數年大病往往霍然而愈,劇烈疼痛亦可止于傾刻。其效果真是令人難以思議,董師刺絡用穴之范圍不受古書所限,除一般醫師常用之肘窩、膝腘、側額、舌下、十二井、十宣、耳背等部位,董氏善用愛用并有發明外,至于下臂、下腿、腳踝、腳背、肩峰等幾乎無處不能放血,尤其是腰背部,董師更是以之靈活運用治療全身病變。

    董師對于歷代有關活血化瘀文獻多所涉獵,對于《內經》“病久入深,營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通”,“有所墮墜,”“惡血留內”“寒氣客則脈不通”等瘀血學說及葉天士“久病入絡”之說頗有認識。主張師“宛陳則除之”及“治風宜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法,運用棱針點刺廣泛治療多種病變,例如以委中治坐骨神經痛、腰痛、項強、下肢風濕痛,痔瘡;尺澤治胸悶、氣喘、五十肩;足三里治胃病、腸胃炎;以太陽穴(相當于頷厭穴部位)治偏頭痛、頭暈、結膜炎,三金穴治膝痛;金林穴治大腿痛,精枝穴治小腿痛,雙風穴治手腳麻,三江穴治婦科病,總樞治小兒高燒、嘔吐等,所涉范圍可謂內、外、婦、兒、傷科全部包括在內。

    董師之刺絡針法最大特點在于取穴多半遠離患處,正合乎古法正統之“瀉絡遠針”,效果卓著而確實,反觀時下點刺放血多取“阿是”或鄰近穴位,效果未必突出,與董師相較,益見董師針術之離超。

    七、治療重視節氣之配合

    時間治療學雖是新近崛起的一門臨床科學,但遠在二千年前的中醫古籍《內經》中,卻早已有較多的篇幅論述時間治療學的要則,并提出了一些因時施治的方法,例如在季節治律方面曾說:“春刺滎,夏刺俞,秋刺合,冬刺井”,又說:“肝主春,…心主夏,…牌主長夏,…肺主秋。…腎主冬”,董師深體《內經》之意在面對全身泛發性的疾病時,常在與主旺之臟腑有關經穴施針,春日針三皇,夏季針通關、通山,秋天針駟馬,冬天針下三皇等,都在臨床常見,對于病久體虛病患,又常配合季節針其母經有關穴位,以收補虛之功,臨床治療痹癥,極為重視季節與癥狀之關連性,春日風勝多見行痹,冬日寒勝多見痛痹,夏秋濕令多見著痹,治療或以肝為主,或以脾腎為主,各以該季當旺之臟為主,再結合其它有關臟腑治療,收效至為宏速。此外亦常配合《內經》一日四時分刺法治療多類疾病,例如治療咳嗽,先針奇穴水金,再按《內經》“朝刺滎,午刺俞,夕刺合,夜刺井”原則,加針魚際、太洲或尺澤等穴,每次僅取二穴。用針少卻效果顯著。至于子午流注,董師雖未明言其重要,但卻認為于下午3-5時(申時)點刺出血,對膀胱經之病變(例如于委中點刺治療痔瘡)可收平時之加倍效果,其實這就是于午流注之納子法的應用,這就說明了董師對于時間治療學亦有相當的認識。

    八、活用十四經穴

    董師由于研究奇穴的突出,以致竟有些人對其在十四經穴的成就懵然不知,這的確是一件可借的事,殊不知董師因為對十四經穴的深入與擴大,才有數百奇穴的發明,而董師在十四經穴之應用方面,也有許多發前人所未發之處,例如以髀關治感冒,以伏兔治心悸、心臟病。犢鼻治唇生瘡,公孫治腰痛、手麻,三陰交治腰痛、落枕,陰陵泉治前頭痛,腕骨治眼病,肩外俞治小腿痛,膏肓棱針點刺治膝痛,承扶治瘰疬,風市治肩痛、脅痛、半身不遂,陷谷治偏頭痛、腹瀉,風府點刺治嘔吐等等,真是不勝枚舉,其著眼點重視辨證論治之掌握,因此臨床效果甚高而其用功治學之精神尤令門生難忘,猶記當年隨師學習之際,常見董師在臨病之余,酷喜于自己之診室內沉思,偶有一得即召學生人內,告知所思心得,并立刻施術于病人以求驗證,總是期望能于最短期限以最少針穴治愈病人,董師此種無時無刻不在為病患設想之仁者風范,確是令人心仰手追,而自嘆弗如。

    九、結語

    學習中醫,尤其是針灸,能具備深厚的現代醫學知識,當然更為有利,但設若脫離中醫的現論,亦決不可能產生好的成績,因此深入了解掌握中醫原理將有助于針灸臨床的更大發揮,董師的學術成就及臨床效果,就是此一事實的明證。

    無可置疑的,30年來,臺灣針灸界且也是百家爭鳴,各有發揮,但由于董師景昌的出現,及董氏奇穴的發明風行,才使這些成果顯得更為突出。針灸界必須珍惜這份即有成果,也希望各位能以即有的條件,從更廣更深的角度來研究董氏奇穴,相信必能作出輝煌的成就與貢獻。

    再談董氏奇穴的學術特色(導讀二)

    ——一九八八年于美國針灸學會

    董氏奇穴是一種療效高,應用容易的針灸之學。在董師景昌于1975年去逝后之16年間,我曾在國內多所醫療機構及學校講授董氏奇穴,并應邀赴日本、新加坡、美國多次傳授此一濟世之學,國際遠自歐洲、南非、中東前來學習者亦不乏人。關于董師之學術思想,個人曾于1978、1981年兩度在臺灣三軍總醫院講授奇穴時曾提及大致有下列幾項:一、穴位分布有一定脈絡可循,二、穴位命名易于了解穴性及實用,三、董氏針法不拘補瀉,操作簡易而療效更著,四、董師之治療注重五行及臟象學說,五、董師善于用針刺調理脾胃,六、董師善用棱針刺血治療重病,七、董師注重時間節令與針刺之配合,以提高療效,八、董師執常通變,對于十四經穴尤其精通熟稔。

    事實上,董氏奇穴仍有許多精彩高深的內涵,這需要使用者自己去深入鉆研,長久玩味,方能領悟體會,在拙著《針灸經緯》的許多章節中,可以尋出脈絡并得到印證。這里我再次簡單的補充幾點初談董氏學術思想未及提出的幾點特色如后:

     

    —、針刺重視深淺

    針刺的深淺關乎療效極大,古書中不乏記載,董氏奇穴中亦經常提及深淺不同的主治有別,例如:大間及小間穴之手術部份指出:『五分針,正下一分治心髒,二至二點五分爲肺分支神經』。地士穴之手術:『針深一寸治氣喘、感冒、頭痛及腎虧。針深一寸五分治心髒病』。地宗穴之手術:『針深一寸治輕病,針深二寸治重病』。這些隻是列舉其一以示全部。可以說董氏奇穴全部穴位,無不貫徹深淺之理。

     

    董師用穴之深淺大緻依循下列幾項原則。

    (一)根據病位:一般病在表、病在肌膚宜淺刺;病在骨、病在臟腑宜深刺。有時治外感表癥常在背部大椎、肺俞、膏肓點刺出血即爲淺刺之例。同一穴位之深淺主治亦有別,在前述之大小間、地士,均巳舉例說明,其要旨爲治近宜淺,治遠宜深。又如最常用之足三里穴,董師常說:針五分一寸治腿部病,針寸半二寸治腸胃病,治心髒病氣喘病至少宜二寸以上,頭面病則宜二寸半以上,臨床應用確有至理。

    (二)根據病性:一般熱癥,虛癥宜淺刺:寒癥、實證宜深刺:新病宜刺淺,久病宜刺深。董師治療較輕較短之病,常以手指顏面較淺部位之穴道針刺;對久病重病則以小腿大腿部位較深之穴位為主;熱病在較淺穴位(背部)及井穴點刺,寒癥久病則在腿部、肘部血管或肌肉較厚部位深刺久留或點刺。

    (三)根據四時節令:一般春夏宜刺淺,秋冬宜刺深,董師治療疾病不隻遵行春夏刺淺,秋冬刺深之理,在選穴處治方面亦有不同,充分體現了董師對時間治療學的認識,此在『董氏奇穴及其學術思想淺探』(以下簡稱『淺探』)一文之第七項中已有詳述,不再多贅。

    (四)根據體質:一般肥胖、強壯、肌肉發達者宜刺深;削瘦、虛弱、肌肉脆薄及嬰兒宜刺淺,董師亦遵循此原則進針,對體力勞動者進針較腦力勞動者通常稍深。

    (五)根據穴位:董氏奇穴用穴多以四肢爲主,肥厚部份可稍深,其餘部份宜稍淺。穴分天地人三部,局部刺淺,再遠入中,最遠入深。軀幹胸背概以棱針點刺爲主,頭面部穴位多以淺針直刺或臥針平刺爲主。絕無危險,且療效高。

    總之,董師針刺論深淺,雖據病位、病性、體質、節令、穴位而定,但總以穴淺宜淺,穴深宜深;治遠宜深;新病宜淺,病久宜深爲要。取穴多在四肢,強調甯失之深,勿失之淺,如蚊蠅之叮咬難期收功。由於深針有透穴作用,加強了經脈間之聯系,并擴大了針刺之主治範圍,且由於一針多穴,合乎精簡原則,不但減輕進針之疼痛,又能加強刺激量,提高針刺效應,最爲董師所樂用,但不論深淺,又必以得氣爲度。

    二、注重留針取效

    留針是指進針以後,將針留置於穴位內,以加強及持續針感及其作用,從而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是否需要留針,留針時間長短,必需因人、因病、因時、因穴及視『氣』而定。:(一)因人而異:根據體質、年齡不同而決定留針與否及時間長短。體質壯實、肌肉豐滿者,受邪較難,得之則邪深,刺宜深刺久留。體質瘦弱、皮薄肉少者及兒童則應淺刺疾出,不宜留針。(二)因病而異:根據病程、病位、病性而定;久病邪氣入深及病邪在陰分、營分、屬寒、屬虛者(久病雖實則宜棱針點刺出血)宜深針久留;初病邪氣表淺或病在陽分衛分,屬熱屬實者應淺刺而不留針。(三)因時而異:根據天時季節而定:春夏人之陽氣在表,宜淺刺少留或不留,秋冬陽氣在裏,應深刺而留針。同理下午晚上針刺,一般較上午及中午留針稍久。(四)因穴而異:穴位淺、氣浮在外宜淺針不留,穴位深可稍留久,但必須注意由于“熱病則頂針,寒病則吸針”,寒病久留為防針被吸入,必須多留一部分針體在外,以免發生滯針彎針(長時留針,體位異動有可能發生彎針)。董師針刺多采舒適之臥位,并在四肢穴位進行留針,絕無彎針、亦不怕吸針,是較安全的針法。

    留針時間多久爲宜,目前較通行者有兩種說法:(一)據靈樞五十營篇所言:“二十八脈,…。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氣行十六丈二尺…。一周於身,下水二刻。”指出氣血運行一周,需時二刻,一晝一夜爲一百刻,則二刻爲零點四八小時,爲廿八分四十八秒。(二)據靈樞營衛生會篇所言:“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複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營衛一晝一夜在人體運行五十周,以廿四小時一千四百四十分計算,即廿八分四十八秒循環一周。從上述兩點看來,留針至少宜超過廿八分四十八秒,目前爲求計算方便,一般留針三十分是合理而適宜的。

    董老師治療一些寒病痛癥多以留針四十五分鍾爲準,每隔十五分鍾捻針一次以行氣。有測痛試驗指出:針刺合谷可使全身皮膚痛閾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四十~五十分鍾達最高點。此正與董師之經驗不謀而合,足見董師之留針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針法講求對應

    標幽賦說:『交經繆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董師善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針右,右病針左,絕不在局部針刺,其治病常采對應取穴,效果卓著。董師常用之對應取穴法有下列八種:

    (一)等高對應;即在痛點對側相等部位施針,左側病痛可取右側等高點,右側病痛也可取左側等高點,例如左曲池痛可針右曲池。這與物理學說之共振理論,有其相合之處,推廣應用治療內科病也可不采用雙側同穴針刺,而采用單側或雙側異穴針刺。

    (二)手足順對:將上肢與下肢順向并列,以肘對應膝爲中心對應,可有下列對應:即肩對髖、上臂對大腿、肘對膝、下臂對小腿、手對腳。如髖有病可取肩部穴位(例:肩中穴)施治;膝部有病取曲池或尺澤(肘後歌)施治(反之肩部有病也可取髖部穴位施治,肘部有病也可取膝部穴位施治)。個人常以小節穴治腳踝痛,即系此一對應之運用。

    (三)手足逆對:將上肢與下肢呈逆向排列,可有如下對應:即肩與足、上臂與小腿、肘與膝、下臂與大腿、手與髖。如足踝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療,大腿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療(反之肩部有病可取足部穴施治,下臂有病也可取大腿穴施治),董師常取手上靈骨、後溪等穴治療坐骨神經痛,個人亦常取支溝、外關治大腿痛酸,均系此一原理之應用。

    (四)手軀順對法:上肢除與下肢有對應關系外,與軀幹亦有對應關系,將上肢自然下垂與軀幹呈順向并列對置,則有如下對應:即上臂與胸(或背)脘,肘與臍(腰),下臂與下腹(腰骶),手與陰部。如腰骶或下腹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療,陰部病可取手部穴治療(反之下臂病也可取下腹或腰骶部穴位施治)。董師以大間等五間穴治疝氣即與此一原理有關。

    (五)手軀逆對法:將上肢與軀幹呈逆向并列,可有下列對應關系:即手(腕)與頭(頸),前臂與胸(背)脘,肘與腰),臂與下腹(或腰骶),肩與陰部。如胸脘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施(如用內關或董氏奇穴火串、火陵治心悸、胸悶等),下腹有病可取上臂穴位施治(反之前臂及上臂有病,亦可取胸脘及下腹穴位施治)。董師以肩部之天宗、雲白等穴治婦科陰道病及目前行之手針以手指治頭病都與此一原理有關。

    (六)足軀順對法:下肢除與上肢有對應關系外,與軀幹亦有對應關系,將下肢與軀順向并列對置,則有如下對應:即大腿與胸(背)脘,膝與臍(腰),小腿與下腹(腰骶),足與陰部。如胸背有病可針大腿,下腹有病可針小腿,反之大腿及小腿有病,亦可在胸腹施治。臨床常以大腿部位之駟馬治肺、三通治心,個人常以門金治經痛,大敦、隱白治崩漏,以及複溜治腰骶痛,三陰交治下腹病等等,其運用皆與此一原理相合。

    (七)足軀逆對法:將下肢與驅幹呈逆向排列,可有下列對應關系:即足與頭、踝與頸項、小腿與胸(背)脘、膝與臍(腰)、大腿與下腹(腰骶)。如胸脘有病可針小腿,下腹有病可針大腿,反之胸脘及下腹亦能治大小腿病。董師亦以正筋、正宗治頸項不適,個人常以臨泣治偏頭痛,陷谷治陽明頭痛,腕骨治后頭痛,都與此一對應法有關。(八)頭骶對應法:除了手與腳及手腳與軀幹的對應外,頭面與尾骶亦形成一種對應。例如臨床以骶部之長強治癲狂之腦病;以頭部之百會療脫肛就是常見的例子,董師亦常以通宵穴治頭痛,也是此原之運用。

    上述各種取穴,董師經驗以左取右,以右取左爲主,此正合乎對取以平衡,遠取以疏導之作用,療效甚高,常有立竿見影之效。

    四、穴位互應全體

    在中醫天人合一學說中認為每一個局部均與全體相關,每一個局部均能反應全身,也皆能以之治療全體,因此有掌針、眼針、耳針、足針、頭針等多種針法的發明。當然最重要的是體針,體針雖以十四經絡應五髒六腑,但若將手臂足腿每一部份再予區分,每一部份仍能各自治療全身疾病。這種事實充分反映了人身整體相關。全息論的出現深化了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按生物全息論,人體任一肢節都是整體的縮影。都有與整體相應的穴位,例如第二掌骨側,這里的穴位從指根向掌根歧骨,對應有頭、頸、上肢、肺、肝、胃、十二指腸、腎、腰、下腹、腿、足等各部位穴位,第五掌骨側也有這樣的對應。在各個節肢及其它較大的相對獨立的部份中,都有著與第二掌骨側相同的穴位分布規律,各節肢的各穴分布都遵循著與第二掌骨側同一比例:頭穴和足穴連線的中點是胃穴。胃穴與頭穴連線的中點爲肺穴。肺穴與頭穴連線分爲三等分,從頭穴端算起的中間兩個分點依次是頸穴和上肢穴。胃穴與足穴的連線分爲六等分,從胃穴端算起的中間的五個分點依次是十二指腸穴、腎穴、腰穴、下腹穴和腿穴。上述穴位隻是具有代表性的點,其它穴位可以以這些穴位爲參考點得出。

    董氏奇穴的穴位分布與全息律亦有極相似之處,董師強調任一局部皆能治療全身疾病,董師雖將全身區分爲十二治療部位,但每一部位均可獨立治療全身疾病。臨床施治時,常藝術化的由病人決定針手或腳而治療病人。同類性質作用的穴道在手及腳皆有分布,例如指五金、手五金、足五金;指駟馬、足駟馬即是顯例。再如一個穴組本身即常蘊有全息意味。例如靈骨、大白并用爲董師溫陽補氣要穴,治病之多,幾乎全身無所不包,療效之高,亦非其它穴位所可比擬。大白位置與三間相符,系大腸經腸經俞穴,雲骨穴在合谷後叉骨前,兩穴合用涵蓋俞原所經之處,若以全息律而論,大白主上焦,靈骨主下焦。又大白、靈骨皆以深針爲主,又深透上、中、下三焦,因此不論縱橫,此二針皆涵蓋三焦,其效果之大,自是可知。再如五虎穴,自指尖向手掌,依序爲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五虎穴董師原治全身骨痛,按此五穴之分布及主治本身即有全息意味,五虎一常用於治療手指痛、手掌痛及腱鞘炎;五虎三用於治療腳趾痛,(五虎二則用於加強五虎一、三之作用);五虎四用於腳背痛:五虎五用於治療腳跟痛。再如八八(大腿部位)七七(小腿部位)之一些主治全身病變的穴組,例如駟馬上、中、下之治肺系疾病:天黃、明黃、其黃之治肝系疾病;腎關、人皇、地皇之治腎系疾病,若以位置而論,中間一針爲中焦,則其上針爲上焦,下針爲下焦,因此在治全身病變時,三針不可缺一。

    董師的倒馬針法常兩三針并列,雖說因并立加強了治療作用,但何嘗不是藉著全息作用,全體互應的結果。

    五、定穴合乎正經

    董氏奇穴雖名之爲『奇穴』,但董老師常說其奇穴爲『正經奇穴』,其原著亦稱『董氏正經奇針學』,亦即其穴位之分布與十四經有密切關系,若非對十四經穴有極爲深刻之認識,斷難發現如此多之奇穴,在『淺探』一文中曾提及董師對十四經穴的一些特殊心得,在其原著書後亦附有『董氏對十四經穴主治病癥之修訂』可資參考,這裏再舉幾個奇穴中的例子,與各位說明:董師常用肝門穴治肝病,中醫認爲肝病多濕,小腸爲分水之官,小腸之原穴腕骨即爲治黃要穴(通玄指要賦、玉龍歌、玉龍賦),肝門穴位於手臂腸經中央,即合經絡,又合全息治中焦肝病之理,其效顯著,自無疑義。又如正筋,正宗之治療頸項,即合對應(詳見七七部位正筋之說明)又與膀胱經有關,治療頸項病當然有奇效。再如搏球之治背痛;其門、其正、其角之治痔瘡:天黃、明黃、其黃之治肝病:下三皇之治泌尿、脾胃、婦科病包含三陰交穴在內;人士、地士、天士及曲陵穴等之治氣喘感冒與肺經有關:門金之治腸胃病變與胃經有關等等,真是不勝枚舉,這些皆足以說明董氏奇穴是以十二正經爲基礎發展起來,而又兼顧對應全息,因此效果更爲突出。

    六、小結

    董師之針灸醫術,浩如翰海,深若淵壑,并不只前述“淺探”一文之八項,及本文所述之五項,其它如精通掌診、重視辨證論治,往往治療不同病患,所針部位相同,而收效良好;取穴靈活機動,雖有定穴并無定點,常就病變反應取穴;用針精要,反對一病多針,要求一穴多病,臨床從不超過六針,用針常在二三針內,然每能在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嘆服。總之,董師景昌幼承祖學,專攻針灸,醫術精湛,超邁前賢,個人得以入其門下,并承厚愛,盡授絕學,無限感念,僅就所學知識,舉其犖犖大者于前,雖不能概括董師學術精華之什一,但已足見董師學術之博大微奧。堪稱當代針圣而無愧。

    近幾十年來,中國針灸迅速傳遍世界,美國針灸界近幾年亦有長足的進步,但董氏奇穴這塊瑰寶,仍有待各位去發掘琢磨,擴大流傳,使其為世人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一篇◎經穴學

    緒論

    董氏奇穴為董師景昌紹衍祖學,研究發展,自成一派之一家之學,其效果與境界較之“十四經穴”尤有過之而無不及,若能與“十四經穴”相輔為用,當更能發揮針灸療效,使針灸醫術發揚光大。

    “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計設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區分為十個部位,即:

    一、手指部稱“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稱“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稱“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稱“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稱“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稱“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稱“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稱“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稱“九九部位”。

    十、頭面部稱“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個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兩部多以三棱針刺之,無需毫針深扎。

    董氏奇穴雖有部分與“十四經穴”位置相同,然用法與治效完全不同,董師有獨特創見者,概從董氏命名,并加以對比說明,以資區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術、應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錄,再分項說明,“解剖”部分與實際之神經解剖頗有出入,原書之意義系指該穴作用之部位及臟腑而言。本文不做刪補,讀者可就該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參考。其它“手術、主治、取穴、應用”等有必要特別補充者,均詳加敘述,無特殊作用或應用機會較少者,則暫且從簡。

    董氏針法與一般所傳之針法相較,計有下列多項優點:

    一、在四肢、耳朵及頭面部位取穴用針,足可治療全身諸病,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時,亦僅以三棱針淺刺即可,危險性少。

    二、施針手術簡便,儀用“正刺”、“斜刺”、“淺刺”.“深刺”、“皮下刺”與“上轉”、“下轉”、“留針”各種手法即可達到所斯望之治效。不采“彈”、“搖”、“捻”、“擺”等手法,可減輕患者之痛苦,減少“暈針”的情況,亦不必拘泥于“補”、“瀉”等理論。

    三、董氏針術乃循“正經”之“奇穴”刺之,如診斷正確,認穴準確,手法精確,則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傳之針術可比擬。

    董氏奇穴雖不拘泥于補瀉,然若能輔以董師所創之動氣用倒馬針法,則功效益宏。(參閱拙著《針灸經緯》)

    ※1991年按:本書之全修版,每一穴位均按穴位所在補入實際之神經、肌肉、血管、解剖。原文之解剖,原系指作用而言,以括號區分,附于解剖之后,仍舊保留,以供參考。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无码区在线观看亚洲| 免费国产VA在线观看视频| 人妻少妇456在线视频|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日韩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手机看片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国产99青青成人A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麻豆|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成人| 最新国产AV最新国产在钱|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自卫慰黄网站|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播放av|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精品日韩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乱码卡二卡三卡4| 十八禁午夜福利免费网站|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 黄页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午夜通通国产精品福利|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A| 男女动态无遮挡动态图| 国产精品成人午夜久久| 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 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