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按摩穴位對身體有好處,我國數千年的歷史證明,穴位按摩是一種以人療人、延緩衰老、壽致百歲的佳法。每天早晚自我按摩一些長壽穴位,每次3~5分鐘,必能獲較好保健效果。 中醫學認為,經絡是康復疾病、逆轉衰老的快速通道,按穴位實話針灸或按摩,可以明顯增強和活化五臟六腑的功能,調節體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力,調整神經系統的功能,最終實現體健延年的目的。 首先,任脈和督脈是統帥全身陰陽氣血的總匯,因而任脈上的關元、氣海、中脘及督脈上的百會、命門均有補益腎氣、延年益壽的重要作用;另外,還有背部脊柱兩旁的俞穴,中醫命名為“內臟俞穴”,可治療各種慢性疾病;近年來許多國家研究還發現三陰交、合谷、曲池、內關、委中、承山、太溪等穴,能調節內分泌功能、平衡免疫系統、健脾益胃,也有良好的延年益壽作用。這此長壽穴除分布在任、督脈外,還分布于腎、膀胱、脾、胃、大腸經等經絡上。 關元穴(丹田):位于臍下四橫指處。該穴是任脈上全身性強壯要穴。經常用手指點壓、按摩刺激,具有培補元氣、調氣和血、益腎健腹,增強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可防治高血壓、高血脂、肥胖、腹痛、腹瀉、便秘、陽 痿、遺尿、頭暈、失眠、痛經等癥。 氣海穴:在臍下1.5寸處。人的生殖泌尿系統多頒布于腰胯部位,氣海為生氣之海,是元氣蘊藏之所在,可強壯元氣。刺激關元、氣海等要穴,對治療因盆腔血流不暢引起的便秘、尿急、經閉、前列腺肥大、水腫、泄瀉等腸胃疾病有良好效應。 中脘穴:在臍上4寸,胃的中部。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脘具有和胃健脾、補中益氣、降逆消滯等功能。主治嘔吐、腹脹、腹瀉、胃下垂、急性梗阻和消化不良等癥。 百會穴:在頭頂正中,是手足三陽經和督脈之會穴,又稱諸陽之匯,為長壽要穴。刺激頭頂可改善大腦血液循環和調節大腦興奮點,有升陽益氣、清腦安神的功效。該穴不僅對健腦有益,對促進全身健康亦起積極作用。對頭痛、神經痛、記憶力下降、低血壓、腦中風、昏厥、失眠、脫發、脫肛、胃下垂等癥有治療作用。高血壓忌用。(【標準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之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 命門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該穴是元氣之根,“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發”。因此對命門按摩刺激,可以有效促進氣血循環,調節心腎功能,平衡陰陽,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機制,是培元補 腎、固 精壯 陽、強健腰脊的重要穴位。對陽 痿、遺 精、痛經、帶下、急慢性腎炎、支氣管炎、腰背痛、肺氣腫、肺心病、慢性結腸炎等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腎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命門穴平。腎為一身之本,生命之根,人的生長發育、疾病和衰老與腎氣的盛衰有直接關系,腎強則精氣足。按摩兩側腎俞,具有滋 陰 壯 陽、補益腎元,使之精力充沛、益精聰耳的作用。主治腎炎、腎絞痛、慢性腸炎、陽 痿、腰背痛、目昏、耳鳴、習慣性便秘等癥。 志室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屬足太陽經,是督脈上與命門、腎俞相近的一個要穴。按摩、敲打該穴有補腎、健腰、壯 陽等功效。對腎病、腰背痛、胰腺炎、膀胱炎、痛 經、早泄等癥有輔助治療作用。 三陰交穴:在足內踝尖上3寸骨下陷者中。三陰交是脾經、肝經、腎經的交會穴,故稱三陰交穴。具有補脾健胃、疏肝益腎、通經活絡、調合氣血等功能。主治腎虛陽痿、神經衰弱、消化不良、腹痛腹瀉、小便不利、中風偏癱、精力不足等癥。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處,又稱“萬能穴”,是全身四總穴之一(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有清熱解毒,理氣開竅,平衡免疫系統,增強機體防御能力的功效,按摩該穴,對呼吸、血液、內分泌、消化道都有明顯的調整作用。對面神經麻痹、頭痛、牙痛、上肢癱瘓、腸炎、神經衰弱、糖尿病、便秘等諸多疾患均有防治作用。 曲池穴:彎曲肘關節成90º,在肘的橫紋頭與肱骨外上緣內緣中點。本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之要穴。具有通經活絡、祛風解表、清熱降壓、調和氣血、和胃利腸等功能。可防治外感發熱、咽喉腫痛、上肢不遂、中風偏癱、肘背痛、胃痛、便秘、頭暈、頭痛等病癥。早晚按摩此穴,可疏風散邪,提高免疫功能。 內關穴:在腕橫紋上2寸,屬手厥陰經,是人體八脈交合穴之一。具有調理氣機、安神寧心、和胃降逆、鎮靜抗癌、扶正祛邪的功能,它是調節內臟的機關,能調整人體的呼吸、內分泌,促進氣血交匯、循環,強化內臟功能,是治療急癥的重要穴位。用拇指施轉揉按2~6分鐘,對胸痛、胸悶、心悸、失眠、胃痛、嘔吐、呃逆、運動性休克、酒精中毒、暈車等急病有減輕作用。 委中穴:在膝關節后面,窩橫紋中央處,屬人體四總穴之一,屬足太陽膀胱經之“合穴”。具有舒筋活絡、調節內分泌、強腰利腿等功能,可治療腰背痛、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下肢癱瘓、中暑、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腸炎、痢疾、丹毒、膝關節炎、癤癰初期等癥。 承山穴:在小腿肚中央(即用力伸直足尖,使足跟上提時小腿肚出現“人”字溝處),屬足太陽膀胱經。有醒神解痙、通利人體上下氣血,強健肌肉組織,增強足力,抗疲勞、延緩衰老功能。主治腓腸肌痙攣(足抽筋時指壓即解)、痔瘡、坐骨神經痛、脫肛、半身癱瘓、跟腱炎等下肢疾患。 太溪穴: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屬足少陰經。它像人中穴一樣,具有醒神功能,對于神志昏迷不醒、牙關緊咬癥候效果最速。主治高血壓、腎炎、膀胱炎、糖尿病、便秘、遺 精、陽 痿、耳聾、牙痛、肺氣腫、神經衰弱、下肢麻痹、慢性腰痛等諸癥。 足三里穴:在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足三里為全身強壯要穴,具有陰陽雙向調節作用,有“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尤其能調整胃腸等功能,起到和胃健脾、促進消化吸收等作用,主治消化系統疾病。肚子痛時只要按揉此穴3~5分鐘,即刻緩解或解除痛感。對高血壓、糖尿病、頭痛、失眠、下肢麻痹、偏癱、神經衰弱、全身疲勞等癥皆有防治作用。 涌泉穴:在足底足心前1/3的凹陷處,是腎經的起始穴,經氣在此如涌泉般涌出,故有“生命之泉”的美稱。腎經是顯示人體生命力狀態的經絡,主骨、生髓,通過腦開竅于耳,涌泉有降低血壓、溫 陽散寒、益氣、活血、培補元氣,開竅寧神、強筋壯骨、祛病延年之功能,是關注人體健康長壽的要穴。可防治心腦血管病、神經衰弱、腎病、頭痛、失眠、昏厥、便秘、失音、足底痛、感冒等。
來自: 彩云追竹 > 《經絡腧穴》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可以明顯增強和活化五臟六腑功能的重要穴位關注!(長壽就在于此)
因此對命門按摩刺激,可以有效促進氣血循環,調節心腎功能,平衡陰陽,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機制,是培元補腎、固精壯陽、強健腰脊的重要穴位。腎為一身之本,生命之根,人的生長發育、疾病和衰老與腎...
古老的艾灸療法
艾灸法是一種獨立的治療保健方法,起源于中國原始社會,人們利用火以后,被火灼傷,發現具有治病、療傷的效果而逐漸產生的。在歷代的針...
強身健骨 補腎壯陽 百病不侵 延年益壽的14大穴位
強身健骨 補腎壯陽 百病不侵 延年益壽的14大穴位。三陰交穴位于足內踝上三寸,是脾、肝、腎三條陰經的交點,具有健脾和胃、補調肝腎、行...
滋養人體健康的“五大湖泊”,中老年人常備5個健康按摩法門
人體有五個重要的穴位,即氣海穴、命門穴、腎俞穴、足三里穴和涌泉穴,這五個穴位對人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經常按摩有利于增強體...
三伏灸| 日常保健穴位
三伏灸| 日常保健穴位。三伏灸日常保健的七個穴位。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艾灸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特效穴位
艾灸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特效穴位。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特效穴位:腎俞穴、三陰交、太溪穴、志室穴、命門穴、脾俞穴、關元穴、章門穴。位...
男人必灸的兩大穴位
男人必灸的兩大穴位。在人體的經絡中,督脈主要負責一身之陽,而命門穴又與腎相通,所以體內的腎陽之火便聚集在這命門穴之中。平時人們...
長壽穴位在哪里,人體六大長壽穴位養生方法介紹
長壽穴位在哪里,人體六大長壽穴位養生方法介紹。人體能夠提升生命力、延年益壽的穴位有:百會穴、內關穴、合谷穴、命門穴、足三里穴、涌...
女性5大重要穴位,經常按按有大妙處!
女性5大重要穴位,經常按按有大妙處!但簡單的針對單一穴位的按摩則較易速成,下面齊蘇堂小編就針對女性朋友,介紹幾個穴位的按摩方法,...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