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式主戰坦克是中國研制的第二代主戰坦克,于1974年開始部件研制,1980年開始整車研制,1988年設計定型。與59式、69式相比,該坦克在總體結構和技術特點方面有較大創新和發展;與外軍同類坦克相比較,在火力與火控方面與日本的74式相當,而防護性能方面優于后者,在三大性能方面優于美國的M60坦克,火力方面與美國M1坦克相當,機動性與前蘇聯的T-64相當,而防護優于后者。
80式坦克仍采用傳統的總體布置方式和常規炮塔式結構。駕駛室位于車輛左前側;戰斗室位于坦克中部,戰斗室內車長位于炮塔左側可360度旋轉的指揮塔下方,炮長位于車長前下方, 裝填手位于炮塔右側;動力傳動室位于坦克后部,內部各大部件是分別安裝后通過聯接裝置構成一體,這種分別組裝的形式有利于維修和保養。

80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83式105毫米線膛炮,炮管采用特種冶煉工藝織造及自緊處理,膛壓高、初速大、使用壽命長,可發國產和北約同口徑的所有彈種。最大仰角為18度,最大俯角達-4.5度。身管中部裝有抽氣裝置,炮管上裝有熱護套,身管可從防盾口抽出,便于戰時搶修。該炮配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初速分別為1455、1173.5和731.5米/秒,最 大射程分別為6000、8200和9500米,射速為每分鐘7發。此外還配用有榴彈。彈藥基數為44發。輔助武器為火炮右側的7.62毫米并列機槍一挺,備彈2250發,裝填手門上裝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彈藥基數為500發。80式坦克采用的是GM-09型簡易火控系統,這是一種光點投射式簡易火控系統,該系統包括:帶光點注入的炮長瞄準鏡、光點驅動器、激光測距機、數字式微型彈道\計算機及控制面板、光點電源、目標角速度和角位移傳感器、炮耳軸傾斜傳感器以及復合雙向控制穩定器等部件。該系統修正彈道的各種參數,有的是通過傳感器自動地輸入計算機,有的是用人工方式輸入計算機?;鹋诤团谒姆€定裝置,其高低向為液壓式,水平向為電力式。該系統從發現目標到射擊擊發的全過程約需要10秒,同時具備短停射擊活動目標或行進間對付固定目標的能力。觀瞄裝置方面,采用了一代或二代微光像增強器觀瞄儀。炮長微光夜間瞄準鏡與晝間瞄準鏡是分置的,車長觀察鏡為晝夜互換式,駕駛員用的是TDPN-2型駕駛員微光夜視儀。車長發現射擊目標后,可以超越炮長調轉火炮的方位,并迅速給炮長指示目標。
80式坦克發動機是一臺12150ZL型V型12缸水冷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額定功率為730馬力,額定轉速為2000轉/分。傳動裝置包括直齒輪式傳動箱、摩擦式主離合器和固定軸式機械變速 箱(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變速箱兩側各有一個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帶式制動器和單對直齒輪式側減速器。主離合器和轉向機的操縱為機械液壓助力式,一旦液壓系統失靈能立即換成機械操縱。變速箱的變速則采用機械式操縱。行動裝置采用不等剛性扭桿式獨立懸掛和摩擦式減振器。采用了6對中等直徑的雙輪緣膠胎負重輪、后置主動輪、前置誘導輪及3對托帶輪,第1、2、5和6 對負重輪裝有液力減震器。履帶為單銷式金屬履帶,也可裝用橡膠塊雙銷履帶。
80式坦克的炮塔為鑄造件,以結構防護為主,炮塔周圍增加了柵欄屏蔽,增大了防破甲彈的能力。車體由軋制鋼板焊接而成,可在首上甲板批掛復合裝甲以加強正面防護能力。車體兩側裝有橡膠屏蔽裙板,能有效地穿甲彈和破甲彈擊穿車體側裝甲。坦克戰斗室內安裝有自動滅火抑 爆系統,動力室內裝有自動滅火系統。車內裝有個人式三防裝置。炮塔外前部兩側各裝有76毫米煙幕彈拋射器4具,拋射距離為100米,8發齊射時能形成弧度為120度,正面總長度120~150米的煙幕,煙幕持續可達2分鐘。坦克外表還涂有防紅外迷彩漆。坦克采用一臺889電臺和與之配套的車內通話器。80式坦克備有全套潛渡裝置,包括密封進排氣窗用的布蓋,進氣筒,排氣單向閥,航向儀,排水泵及呼吸救生器等。潛渡前單車準備時間為20~30分鐘。潛水深5米,潛水距離600米, 潛渡后可立即投入戰斗。此外,車尾還增裝了兩個輔助油箱,使燃料儲備增到1300升。
80式主戰坦克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到隨著新技術發展而發展新車型的可能性,因此在80式設計定型后又研制了一系列新車型,有80-Ⅰ式,80-Ⅱ式,85-Ⅱ式,85-ⅡA式和 85-ⅡM式等,從而形成了以80式為基型車的車族。
80-Ⅰ式主戰坦克 80式與相比,主要改進了火控系統、觀瞄裝置和三防裝置。80-Ⅰ式坦克在火控系統中用潛望式微擾動簡易火控系統取代了80式的光點投射式簡易火控系統。其主要特點是:把晝夜瞄準和測距三者合為一體,使坦克在晝夜均能對靜止或運動目標進行射擊;具有較完備的自檢能力,能及時顯示本系統出現的故障;瞄準線與火炮軸線采用電同步,傳遞精度高。在觀瞄系統中的夜視夜瞄鏡均用二代微光管取代一代微光管。三防裝置中除保留80式坦克個體防護裝置外,還增加了增壓風扇、濾毒罐等集體三防裝置。
80-Ⅱ式主戰坦克 繼承了80式主戰坦克的基本結構,主要改進了觀瞄系統,增設了較多的特種設備,改進后車重略有增加,為38.5噸。其主要改進部分有:將80式的炮塔后部屏蔽柵欄改為圓周式炮塔柵欄,不僅增大了防破甲彈能力,還可放置蓬布及各種隨車物品。把80式的以電起動為主改為以空氣起動為主,為此在變速箱上安裝了空氣壓縮機,用以對高壓空氣系統不斷充氣,保證發動機空氣起動系統可靠工作。在駕駛員潛望鏡處增裝了吹洗裝置。保證了鏡面的清晰度,有利于觀察。增加了熱煙幕裝置,在車體右側有兩個環形排氣孔,將柴油噴入排氣孔可施放熱煙幕。必要 時可同時或分別施放熱煙幕和拋射煙幕罐,提高車輛的隱蔽生存能力。其中熱煙幕的有效長度為200米,煙幕持續時間為2~4分鐘,施放系統工作時間可達10分鐘,燃油消耗量為10升/分鐘。用集體三防裝置取代了原來的個體防護裝置。該裝置由自動關閉機、防原子自動報警劑量 儀、防化學毒氣自動報警器、增壓風扇、濾毒罐和繼電控制盒等組成。觀瞄系統的夜視夜瞄鏡均采用二代微光管,提高了夜間觀瞄能力。 通信設備采用樂帶保密機的VRC-83型電臺和配套的車內通話器。在乘員處增裝了橡膠葉片風扇,既安全又涼爽,提高了乘員的工作舒適性。
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技術性能 |
80式 |
80-Ⅱ式 |
85-Ⅱ/ⅡA式 |
85-ⅡM式 |
戰斗全重 |
38噸 |
38.5噸 |
39/39.5噸 |
41噸 |
乘員 |
4人 |
4人 |
4人 |
3人 |
車全長(炮向前) |
9.328米 |
9.336米 |
9.336/9.070米 |
10.28米 |
車寬(帶裙板) |
3.372米 |
3.372米 |
3.372米 |
3.45米 |
車高(至炮塔頂) |
2.29米 |
2.29米 |
2.29米 |
2.30米 |
車底距地高 |
0.48米 |
0.48米 |
0.48米 |
0.48米 |
發動機功率 |
730馬力 |
730馬力 |
800馬力 |
730馬力 |
彈藥基數 |
44發 |
44發 |
48/44發 |
40發 |
火炮口徑/類型 |
105毫米/線膛 |
105毫米/線膛 |
105毫米/線膛 |
125毫米/滑膛 |
火炮穩定器 |
復式雙向 |
復式雙向 |
復式雙向 |
復式雙向 |
最大速度(公路) |
57公里/小時 |
57公里/小時 |
57公里/小時 |
57公里/小時 |
平均速度(公路) |
40公里/小時 |
40公里/小時 |
40公里/小時 |
40公里/小時 |
最大行程(公路) |
500公里 |
500公里 |
500公里 |
360~400公里 |
最大爬坡度 |
32度 |
32度 |
32度 |
40度 |
最大側坡行駛度 |
30度 |
30度 |
30度 |
30度 |
越壕寬 |
2.7米 |
2.7米 |
2.7米 |
2.7米 |
通過垂直墻高 |
0.8米 |
0.8米 |
0.8米 |
0.8米 |
涉水深 |
1.4米 |
1.4米 |
1.4米 |
1.4米 |
潛水深 |
5米 |
5米 |
5米 |
5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