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上酒鬼的祖宗劉伶的《酒德頌》
《酒德頌》 酒狂作者--劉伶(生卒年不詳),字伯倫,西晉沛國(今安徽宿縣西北)人。“竹林七賢”之一。崇尚老莊無為,自云“天生劉伶,以酒為名”。酒德即飲酒的品德,“頌”、“賦”通用。酒德頌即歌頌飲酒的品德。 原文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余? 有貴介公子,搢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攘襟,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銜杯漱醪。奮髯踑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出自《晉書·卷四十九·劉伶傳》) 注釋 1.大人:圣賢之人。 2.先生:古代文人自稱。 3.朝:早晨。 4.期(Jī ):一年。須臾:片刻。 5.扃(jiōng)牖(yǒu):扃,門;牖,窗。 6.八荒:古人將東南西北四方,加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統稱八方,八荒即八方的荒遠之地。衢:(qú)街道。 7.轍(zhé):車輪壓的痕跡。 8.卮(zhī):酒杯。觚(gū):酒杯。 9.挈(qiè):提。榼(kē):酒壺。 10.務:追求。 11.介:大。貴介:地位顯要。 12.搢紳:即縉紳,古代做過官的人的代稱。處士:古代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此處是戲稱滿口禮法之士。 13.所以:所為。以:行為。 14.袂:衣袖。襟:衣服胸口的部分。奮袂攘襟:卷起袖子,挽上衣襟。(準備大放厥詞貌) 15.鋒起:即蜂起。 16.于是:于,在;是,此時;于是,在這個時候,此處于、是為兩個獨立的詞匯,共同構成一個動賓詞組作為全句的狀語。方:正,剛要。甖:即罌,酒壇。槽:酒槽。 17.醪(láo):濁酒。 18.髯(rán):胡子;奮髯,胡子飄飄。踑踞:即箕踞,伸開兩腿而坐,在古代,這是一種不合于禮節的行為。此處表現“大人先生”的疏狂。 19.麴(qū):酒曲。藉(jiè):枕、靠。 20.陶陶:悠然自得的樣子。 21.兀:茫然無知的樣子。 22.切:近、侵;切肌,侵入肌膚。 23.感情:感亂心情。此處是兩個獨立的詞匯,情是動詞感的賓語。 24.擾擾:紛亂的樣子 25.蜾(guǒ)蠃(luó):蜂的一種。螟(míng)蛉(líng):蛾的幼蟲。蜾蠃是一種寄生蜂,將幼蟲產在螟蛉等蛾的幼蟲體內,古人誤以為蜾蠃不產子,將螟蛉當做自己的義子來養。故而螟蛉引申為養子的代稱。 譯文 有一個德行高尚的老先生,把天地開辟作為一天,把萬年作為須臾之間。把日月作為門窗,把天地八荒作為庭道。行走沒有一定軌跡,居住無一定房屋。以天為幕,以地為席,放縱心意,隨遇而安。無論動靜都隨身攜帶飲酒器具。只是沉湎于杯酒,不知道其他的。有顯貴公子和仕宦處士,聽到我的名聲。議論著我的行為。于是便斂起袖子,綰起衣襟,張目怒視,咬牙切齒。陳說禮儀法度,事事非非一起產生。先生在這時候正捧著酒甕,抱著酒槽,銜著酒杯,喝著濁酒。撥弄著胡須,伸腿箕踞而坐。枕著酒曲,墊著酒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昏昏沉沉地喝醉,又猛然清醒過來。安靜地聽,聽不到雷霆之聲。仔細地看,看不見泰山的形體。感覺不到寒暑近身、利欲動心。俯瞰萬物,猶如萍之浮于江海,隨波逐流,不值一提。幾位鄉紳豪士站在一旁,就像蟲蟻一樣渺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