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教你如何對付不同類型客戶類別:處事之道 作者:趙炎 [個人雜文集] 日期:2011-10-8 11:30:59
編者按:從金庸小說借鑒如何對付不同類型的客戶,思維活躍,見解獨到,視角獨特,文字趣味而可讀,還有著一定的啟發意義。
客戶是上帝。這句口號多年前就流行了,現在依然在流行,且進入了商貿財經類教科書,如同“人是鐵飯是鋼”一樣成為“商道”常識。但是,吃飯容易,對付客戶卻非常之難,原因何在?就在于我們的客戶是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性格各異,學識或高或低,品行或良或劣。金庸先生“教導”我們,對付客戶,不能憑“一招鮮”的“傻姑火叉”,因為客戶并非都是李莫愁。
東邪黃藥師這樣的客戶,臉上總是戴著一副死氣活樣的面具,且脾氣古怪,性情高傲,不愛與人交流,堪稱冷漠型客戶的代表。對付此類客戶,可采用楊過的辦法:開門見山,言之有物,不說廢話套交情。 大勝關英雄會之后,楊過與黃蓉聯手智斗金輪法王受傷,被程英所救,第一次見到了黃老邪。在稱呼上,楊過是大著膽子直呼“你是東邪!”黃藥師哈哈大笑。這叫摸對了客戶脾氣。在談話內容上,主要是關于禮教方面的。楊過道:“老前輩,人人都不許我,但我寧可死了,也要娶她(小龍女)。”黃老邪仰天大笑時,楊過敢于發怒:“這有甚么可笑?我道你號稱東邪,定有了不起的高見,豈知也與世俗之人一般無異。”黃藥師大聲道:“好,好,好!”當黃藥師又回到室中,建議楊過“不如再反出古墓派師門,轉拜我為師罷。”以求“名正言順”娶小龍女時,楊過道:“這法兒倒好??墒菐熗讲辉S結為夫妻,卻是誰定下的規矩?我偏要她既做我師父,又做我妻子。”黃藥師鼓掌笑道:“好?。∧氵@么想,可又比我高出一籌。”這就叫言之有物。至此,二人結成了忘年交。 在現實商務實踐中,許多業務員第一次面對冷漠型客戶,往往不知所措,吃虧就吃在對客戶的了解不夠,事先功課做得不到位,而且受到慣常的人情世故常識的困擾,以為只要跟客戶套上交情就萬事大吉了,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想想楊過的做法,你或許會有所感悟。 郭大俠的性格特點屬于愚頑類型的,這里的愚不是愚蠢的愚,而是質樸,沒有心眼子的意思,而“玩”則是頑固的意思,即認準了的事情,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如果碰到此類愚頑型客戶,該怎么辦呢?有辦法,我們跟洪七公與黃蓉學。 這二人對待郭靖都體現出超乎尋常的耐心,洪七公雖然嘴上不停地罵郭靖是“傻小子”、“笨手笨腳的”,但教他功夫一點不嫌麻煩,而且能夠使用簡單樸素易懂的語言和形象的比喻來解釋其中的竅門,比如在教他“亢龍有悔”這一招時,用了“樹是死的,人是活的”、“陳年美酒,上口不辣,后勁卻是醇厚無比,那便在于這個‘悔’字”等等比喻,使得郭靖很快就掌握了要領。黃蓉和郭靖生活了一輩子,如果沒有耐心,那是難以想象的一種情形。 對付愚頑型客戶,許多業務員通常會在心中譏笑人家,一旦先入為主,就會形成“自己比客戶強”的心態,并在言談中流露出來,后果非常不妙,單子做得成做不成還在其次,恐怕連朋友也做不得了。無論是推銷自己還是推銷商品,跟愚頑型客戶打交道,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在語言上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如果一味掉書包,顯得自己有學問,那么,這單生意最好別做了,第一次也將是最后一次。 小魔女趙敏的刁鉆古怪,張無忌是最有切身體會的,假如趙敏就是我們的客戶,我們如何應對?還是要跟張無忌學。 張無忌征服趙敏,是經歷了無數次面對面慘烈斗爭的結果,從綠柳莊、武當山到大都萬安寺,這三仗打下來,張無忌憑的是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和太極心法,也就是說,張無忌是用專業知識和技能技巧完全武裝了自己,幾乎不可戰勝和百毒不侵,任你趙敏再刁鉆古怪,也拿張無忌沒辦法。比如在武當山,玄冥二老打傷了張無忌,第二天趙敏來訪,驚訝道:你居然沒事!張無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技巧對付趙敏綽綽有余,而對付周芷若這樣的客戶卻毫不管用,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思考。 筆者年輕的時候曾辦過廣告公司,接觸過兩位刁鉆古怪的客戶,一男一女,使出渾身解數,討好、送禮、找關系,等等,最后均敗下陣來,現在反思,覺得還是在專業知識上有欠缺,不足以打動客戶。 金庸先生曾經說,他比較喜歡張無忌和楊過,這是很有道理的。張無忌這個年輕人,身上有著許多大俠不具備的素質,比如他對付“蝶谷醫仙”胡青牛和峨眉掌門滅絕師太等橫蠻型人物,也是非常有一套的。胡青牛與滅絕師太二人,堪稱橫蠻型客戶的代表,前者不跟你說道理,而后者似乎講些道理,大多時候卻蠻不講理。但張無忌均成功地應對過這兩位。 張無忌能夠打動胡青牛和滅絕師太,其實只有一招,也是講道理,但他能夠把道理講到點子上,所以他能成功。在蝴蝶谷求醫時,張無忌才十一二歲,但他說話做事如同小大人,不懼死,不怕難,和常遇春生死與共,靠俠義行為打動了胡青牛;與滅絕師太的第一次交鋒,是挨三掌營救明教銳金旗教眾,老滅絕再橫蠻,也架不住事先的約定,那是牽涉數十條鮮活生命的約定,個中的道理旁觀者莫不知曉。 我們常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但在商務實踐中,碰到橫蠻型客戶,你跟他講理一般是講不通的,并非你的道理不是道理,而是你沒把道理講到點子上,所以不能打動人家。有位業務員去商場推銷肥皂,他相信矢志不渝的道理,去了若干趟也不能成功,跟人家女老板大談其肥皂如何如何物美價廉,廣告營銷策略是如何如何到位,跟進服務是如何如何完善等等,女老板就是不答應,氣得他在背后大罵人家“橫蠻”。三個月后,他再次去,卻成功了,為何?因為對付商場肥皂缺貨,道理說道點子上了。 韋小寶這樣的客戶,趙炎把他稱為耍賴型客戶,你跟他講道理,多半會被他繞進去。但他師傅陳近南卻有辦法掌握韋小寶,可以這樣說,韋小寶能夠走到最后,陳近南的教導功不可沒。這一點,無論是原著,還是影視劇的戲說,都曾有所詮釋。 陳近南從收韋小寶為徒,到吸納他進入天地會,以青木堂堂主一職相授,其中涉及武功傳授、解毒、為人處事之教導、忠義家國之熏陶,無不體現出“故意”之痕跡,事先預防,過程控制和事后補救,有著明顯的系統化特點。韋小寶再會耍賴,在師傅面前,總要規規矩矩的。同樣是師傅,尼姑九難就沒有陳近南的手腕。 對付耍賴型客戶,事先預防很重要,簽訂嚴謹的合約是必要的第一步,過程控制是第二步,即不論是買東西還是賣東西,這個過程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有絲毫馬虎,只要控制了過程,即使出了問題,事后也能及時補救。許多業務員感嘆某某老板不講信用,老是拖欠尾款不還等等,其根本原因大多出在合約的不嚴謹和執行合約的過程上,試問,如今是個法制時代,哪個老板敢公然違約?業務做到這個份上,恐怕連補救也是不管用的。(趙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