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坎兒井是很難用相機拍攝下來的,圖片也不可能多美,但我還是希望能夠通過走過的腳步介紹一下,這個中國古代偉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兒井能夠與中國的標志萬里長城并列為三大古代工程,是覺得名符其實的,在酷熱極其缺水的條件下,坎兒井充分利用了天時地利條件,把高山雪水引入人們挖出的暗渠,明渠,豎井和儲水池,避免了水分的蒸發,而且在地下流動無污染。早早就知道坎兒井,但是沒有親眼見,這次才得以見。

上圖3 坎兒井修建之艱難
新疆的坎兒井是從漢代開始修建的,目前現存的大多是清代所修,長度達5000多公里,吐魯番地區最多最集中坎兒井有1200多條。因禁煙被貶至新疆的林則徐看到坎兒井時驚嘆:“水從土中穿穴而行,誠不可思議之事!”不過坎兒井的修建在當年是非常艱難的。由于這里的土壤是沙礫和粘土,因此才能夠挖掘豎井和暗渠時不容易坍塌。當年挖掘的技術問題是:要使豎井與豎井之間的暗渠很好的連接,當時沒有機械設備,完全靠人力和畜力,那要相當的智慧才能達到,在此不能不佩服中國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

上圖4 上圖是當年挖掘坎兒井的模擬沙盤
在老牛牽引下,把地下挖掘出來的土運出來,簡單的設備和人力畜力,卻構建了綿延5000多公里的地下灌溉網絡,有了地下水渠,才有了新疆的吐魯番葡萄溝,香甜的葡萄,哈密瓜,西瓜等極其好吃的水果。

上圖5 原始坎兒井的勞動強度和危險性極大
據說,當年挖掘坎兒井的人的壽命都超不過30歲,可見勞動強度和危險性之大。但是由于有了坎兒井,才有了沙漠綠洲,才成為了被國際自然醫學會確認的世界五大長壽地區之一。不過現在國家投資加強了對坎兒井的修建安全保障,國慶期間新聞聯播中見到了坎兒井暗渠通道都用上了卵圓形的水泥圈梁固定和支撐,這就避免了完全土質的塌方危險。

上圖6 坎兒井從暗渠到明渠
坎兒井里面的水極其清亮,水質非常好,因為那是雪山融化的水,又經過了地下不滲水的暗渠流到山下的盆地,許多游客都用水杯打水直接品嘗,好喝啊!

上圖7 這是航拍的坎兒井
那一個個圓形的豎井連成一串串,就好像一串串珍珠,灌溉著下游的沙漠綠洲。

上圖8 葡萄溝的葡萄熟了

上圖9 葡萄晾房
吐魯番的葡萄甜又香,產量是很大的,那里的人們吃葡萄不像我們當水果吃,他們幾乎一直在吃,平常也吃,吃不完的葡萄怎么辦呢?就需要晾曬起來,將葡萄采摘下來放在這種內部有架子的葡萄晾房內,葡萄晾房周圍都是孔洞,風穿堂而過,使葡萄逐漸晾干成為葡萄干。還有一種就是樹上干的葡萄,那種更不容易保存,也更金貴,現在葡萄干的品種中就有樹上干。其他的落果從葡萄架下掃出來,基本就是人不吃的那種了。這些賣價很便宜,7元/公斤,有些流入市場被加工做成奶油葡萄干,碧綠葡萄干,金黃葡萄干等,賣成高價,知道了這些,以后還真的不敢隨便吃葡萄干的,要買也是看上去品相并不怎么好的,才敢吃呢!

上圖10 吐魯番的葡萄溝
平日看到的葡萄架都是高高的,綠綠的,葡萄掛在高處好看的很,實際上當地的人們說,真正葡萄溝的葡萄都是在溝里的,矮矮的,能夠避風保存水分,看看上圖即可知道。人站在溝里上面是看不見的,可見葡萄溝之深。充分的陽光暴曬可以使葡萄的糖分足量的增加。在吐魯番我喝了一杯剛摘純葡萄榨的葡萄汁,太好喝了!
有了新疆的坎兒井,才有了人們生存的水,也有了葡萄生存的水分,才有了沙漠綠洲!因此中國古代的智慧的人們建造了工程堪輿萬里長城媲美的坎兒井,令我們不能不驚嘆!不能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