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慧敏
漢字是一種古老的文字,其形體之優美在世界文字之中是獨樹一幟的;但漢字的數量之多,筆畫之繁雜對于那些習慣了ABCD的各國留學生來說,也確實存在著難認、難寫、難記的問題,那么漢字書寫也就成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難題。
故而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我把漢字書寫的教學作為一個課題,有意識地進行了探索和研究。我覺得對外漢語教學中漢字教學的關鍵是要開好頭,要使用科學的方法,扎扎實實地以基礎知識為魂,以基本技能為本,一步一個腳印地教好寫字。
所謂“以基礎知識為魂”,就是教給學生寫漢字的基礎知識,它包括三部分內容:1、筆畫知識:包括基本筆畫6種;由基本筆畫派生出來的常見筆畫26種;筆順規則10條;2、漢字偏旁知識:包括常見偏旁62種;3、漢字結構知識:包括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包圍結構等20多種。作為漢字書寫的教學,這些基礎知識是都要給學生講的,因為這是書寫漢字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常學習到基礎知識中的許多概念,但因基礎知識較多,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集中講授,而是結合具體字例逐步介紹為妥,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所謂“以基本技能為本”,就是以提高學生的寫字技能為最終目的,即在教給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寫出正確的漢字;寫出工整的漢字;寫出熟練的漢字;也就是要求學生寫對,寫好,寫快,這就是漢字書寫教學的最終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漢字書寫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三段式教程”,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本文重點介紹的是漢字書寫的三段式教程。
三段式教程
什么是“三段式教程”呢?
“三段式教程”就是把漢字書寫的教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即是:
認讀須領先為第一階段;
分析是關鍵為第二階段;
練習作重點為第三階段。
而在“三段式教程”過程中,我又采用了“強烈刺激,多次重復”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是“刺激”呢?《現代漢語詞典》云:刺激就是“現實的物體和現象作用于感覺器官的過程”。如果這種刺激是極強的、力量很大的,那么就稱為強刺激了。眾所周知,動刺激強于靜;說刺激強于看;寫刺激強于聽;彩色刺激強于黑白;圖畫刺激強于文字;多種刺激強于單一,多次刺激強于一次。語言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刺激——反應——強化”的過程,語言信號對于人腦來說是一種信息刺激物,而這種語言信息必須刺激強烈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興趣和情緒,才能使學生馬上形成短時記憶,以便更準確地模仿練習。所以教學過程中的強刺激應該是教師創造出令學生難忘的清新的教學情景,或設計出學生意料之外的教法,從而緊緊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興奮點,使教學收到可喜的效果。同時,任何東西的學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須經多次反復方可學會,語言學習更是如此。所謂多次重復,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力避盲目性;注意靈活地變換花樣,力避機械性;注意保護學生的情緒,力避一次性;從而恰到好處,多有實效。在教學實踐中,我將這種“強刺激,多重復”的教學方法貫穿于“三段式教程”的每個階段中。
(一)認讀須領先
這是三段式教程的第一階段,即寫前先認讀。有人認為漢字書寫就是寫,勿需認讀。而我認為:“聽、說、讀、寫”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四大基本訓練項,它對語言習得者來說則形成了兩種交錯的關系。首先,“聽”與“讀”是語言的輸入過程,“說”與“寫”則是語言的輸出過程。前者是吸收,強調的是理解;后者則是創造,強調的是達意。而在初學階段,由于學習者的大腦里還沒有任何漢語要素,主要是詞匯和語法的儲存,因此教學中應該輸入和輸出并重,對于初學漢語者,必須從拼音和筆畫筆順起步,練好這兩個最起碼的基本功將使學習者終身受益。如果沒有從漢語音素的發音練起,就很難適應某些與其母語的發音動作和發音部位不同的語音。再則,漢語的字詞數量巨大,字符不表音,外國學生學成歸國后,如不經常使用漢語則很容易遺忘。只有掌握了漢語拼音的人的身邊才有一位免費的、忠實的老師--詞典。我們教透拼音為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是為了不教”。由于“讀”是輸入的技能,所以要提高“寫”的能力就一定要加強“讀”的質量。
在這一階段中,我采用的強刺激手段主要是“夸張法”和“手勢法”。
1.夸張法:在認讀生字時,老師示范發音的口型和動作,盡量明顯,語音要響亮要持久,使學生看得見、聽得清、便于模仿。
2.手勢法:五指并攏、手心向上,用指尖向上或平伸的動作代表舌尖的方向,特別是在糾正印尼學生和泰國學生zh、ch、sh和z、c、s的發音部位時,收效甚好。
這一階段,我采用“三次重復法”,使學生鞏固對生字的正確認讀,即:
第一次教師示范領讀;
第二次全班學生齊讀;
第三次每個學生再次認讀,此時尤其注意糾正發音。
(二)分析是關鍵
這是三段式寫字教程的第二階段,即寫前的分析。對于寫慣了字母文字的留學生來說,方塊漢字有如迷津,不知如何下筆。這時老師的指點就非常重要了。所以教師畫龍點睛的分析既是寫的關鍵也是寫的前提。那種由著學生的性子自由書寫的作法是萬萬不可取的。那么,教師都分析些什么呢?我以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分析筆畫的名稱和運筆方向;分析筆順的規則;分析漢字的結構;分析漢字的偏旁。這些都是漢字的基礎知識,也是教給學生寫字基本功的關鍵所在。為此,我采用了強刺激手段主要有:“動作刺激──書空”,“視覺刺激──板書”兩種。
1.動作刺激──書空:即教師要求學生舉起右手,伸出食指,跟教師一起在空中書寫,同時要求學生邊寫邊說筆畫名稱,邊聯想,這樣促使學生的多種感官一起參與學習活動,對大腦的刺激點越多,刺激量越大,所獲得的言語材料在記憶中保持的時間便越持久。
2、視覺刺激──板書:即教師以新穎的板書對學生的視覺進行強烈刺激,引起學生的興趣。
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我在板書中設計了:
(1)筆畫名稱及筆畫規則圖表(圖表式)
(2)漢字結構框式示意圖(總結式)
(3)圖文并茂的漢字演變圖畫(圖畫式)
(4)形近字區別表(對比式板書)
(5)偏旁分類名稱表(提綱式板書)
(6)給學生示范的生字帖,按田字格的形式,以體大、筆重、色亮(彩色)的規格展示在黑板上。字字有榜樣,以方便學生觀察和模仿。
(7)以“滾雪球”的擴展式板書方式,逐節串聯,后次復習前次的知識,以便激起學生的快速反應。大量的實踐證明:經常提取出儲存在大腦中的言語材料,才能將大腦中的言語材料“激活”。故而每節課我只需用幾分鐘的時間,即可收到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對此學生的反應是:樂于接受,且反應越來越敏捷。
在第二階段中,教師的寫字示范尤其重要,對學生來說,有著畫龍點睛的妙用。我運用了“三次重復示范”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即:
第一次:教師一筆一畫地書寫示范,邊寫邊說筆順。
例:工:一(橫),T(豎),工(橫)
第二次:教師按順序再次完整書寫示范。例如:工
第三次:教師在畫好的田字格上講解示范。例:工
教師這種清楚細致的示范,為學生的模仿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練習是重點
這是三段式寫字教程的第三階段。如果我們將課堂比喻為一個舞臺,那么教師就是導演,學生就是演員。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實踐操練。所以這第三階段則是全部教學的重點,這不僅是對學生學習的檢驗,更是對教師教學的驗證。
為了提高學生書寫漢字的基本技能,我提出了如下的基本要求:寫得正確;寫得工整;寫得熟練。
1.寫得正確(對):“正確”指的是不寫錯字和別字,要筆畫規范,橫像橫,撇像撇,該長的筆畫不能短,該短的筆畫不能長。例如:“土”字的下橫寫得短于上橫,就成了“士”字;“干”字的上橫寫成平撇,就成了“千”字。
2.寫得工整(好):“工整”二字的含義有4點:
①字的結構緊湊協調。整個字形成一個方塊體。例如:“燒”不能寫成“蕘”,“好”不能寫成“女子”。
②字體端正。橫平豎直,不能歪歪斜斜。
③清楚,疏密均勻,筆畫當斷則斷,當連則連。
④通篇字體大小一致,字距、行距一致。
3.寫得熟練(快):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也是語言的書面表達形式,寫字的速度快,才能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正確”“工整”“熟練”三方面中,“正確”是首要的、根本的。它影響或決定著所寫內容的正確與否;“工整”也是一個重要的要求,它影響著或決定著文字的表達效果;而“熟練”是以“正確”“工整”為前提的,是在“正確”“工整”的基礎上求速度。因此,“正確”“工整”“熟練”這三條就是我檢查學生寫字的標準。在練習的實踐中,我要求學生做到五次重復:
第一次是復習字的結構和偏旁;
第二次是集體空書,邊寫邊說筆順;
第三次是每個學生重復空書;
第四次是每個學生在書上臨寫,每字臨寫一行(6個),教師逐個查閱,予以糾正。
第五次是要求學生最后才在田格本上正式書寫,每字一行(11個),教師批閱后給予成績,對再次寫錯者面批糾正,并要求再寫一行直至正確為止。
在這一階段中,我采取了以趣味性(《現代漢語詞典》:“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誘導學生的強刺激手段,使學生情緒盎然地通過練習比較容易地記住浩繁的信息系統,提高書寫漢字的技能。我的作法是:比一比、猜一猜、看一看。
1.比一比:即書寫比賽。以此來激發學生寫字的熱情,有時在本子上寫,有時請同學到黑板上寫。比賽的標準就是上邊所述的“對、好、快”。
2.猜一猜:即猜謎語。我把一些常用的字根據其特點,或根據其演變意義編成簡單易記的謎語,供學生猜練,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寫出該字。例如:用斧頭砍樹“析”;一女人手舉一個小孩子“好”;在田里用力干活的人“男”,馬大可“騎”;二人走路一前一后“從”;一個人靠在樹上“休”,對此學生有極大的興趣。
3.看一看:即優秀作業展覽。一般是將成績一百分的漢字卷面進行表揚展示,主要有三種形式:
①是貼在墻上讓同學時時觀看;
②是發給同學人人傳看;
③是教師在全班同學面前舉示,集體觀看。對優秀者予以獎勵。
此外,還組織學生觀看漢字演變的錄像,如《三十六個字》,使學生饒有興趣地認字,寫字,記字。
此舉激勵了學生你追我趕爭當第一的上進心。
漢字很講究書法藝術,要想真正寫好漢字,使其達到藝術的境界,那是很不容易的,非經過長期的艱苦訓練不可,對于留學生來說,只要能夠用熟練地掌握漢字的各種筆畫、筆順和結構的書寫方法,能夠用鉛筆、鋼筆或圓珠筆把漢字寫得正確、端正,也就可以了。但另有一些同學喜歡漢字,欣賞漢字,且渴望能書寫一手漂亮的漢字,為了滿足這部分學生的求知欲,在分析漢字結構的基礎上,我又對他們作了深一步的書法藝術的指導,促其提高漢字書寫的質量,具體指導各種不同結構的字的不同寫法,這里省略不談。
教學效果
漢字書寫教學采取三段式教程,效果如何呢?
(1)語音的準確性
由于我重視學生的語音和聲調,所以學生也很注意自己的發音,力求準確,特別是基本筆畫中的撇(不少人誤讀成piē),折(誤讀成zé、zhè),鉤(誤讀góu、gòu),點(誤讀diān),捺(誤讀nǎ),經過教師精心嚴格的糾正,都能改正誤讀,32種筆畫名稱,都能基本準確發音。有的同學能做到全部準確無誤,個別發音差的同學思想重視,態度認真,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2)書寫漢字的正確性
我對全班同學先后作過8次測試,結果是:(1)8次中有3次無錯字率,即100%人次正確;有2次各有1人次有錯;有3次各有2人次有錯,每人次錯字率為10%左右。(2)學生大都遵守筆順規則,沒有發現倒插筆、先捺后撇、先關門后進人的錯誤,有兩人次出現過“提從上而下”的錯誤,后已改正。
(3)書寫漢字的工整性
從學生作業中可以看到: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不管是年輕還是老齡,大都字體端正,結構協調,清楚整齊,無一雜亂不堪。學生經歷了一個“不會──會──寫好”的過程,都呈現出極大的進步。
(4)書寫漢字的熟練性
我曾先后8次測試了學生寫漢字的速度,結果是:
寫字最快者由原來的每分鐘75個字,已進步到每分鐘12-16個(達到或超過大綱規定的標準);寫字最慢者由原來的每分鐘32個字,已進步到每分鐘88個(兩個50歲左右的學生)。
總之,每個學生的寫字速度都非常明顯地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這真是令人欣慰的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哪!
漢字的結構體式和書寫方法是比較復雜的。要想寫好漢字,單靠懂得結構規律和書寫是遠遠不夠的。中國人常說:“業精于勤”、“熟能生巧”。書寫漢字也是這樣,只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會學生掌握書寫方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常寫、勤寫,寫得熟練,學生就一定能夠把漢字書寫得端莊、勻稱、美觀。
以上是我在漢字中寫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嘗試和總結,雖然經校領導、區和市的職評委觀摩予以充分肯定收到了可喜的成果,但畢竟是初探,尚有許多不足,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改進。
參考資料
《第二屆國際華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