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掌握包含長橫、長豎、撇、捺的漢字的書寫規律,寫好例字。 2.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在例字中歸納書寫要領,根據要領書寫與例字類似的字。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傳統書法藝術的傳承意識和責任感,發展個性,陶冶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掌握包含長橫、長豎、撇、捺的漢字的書寫規律,寫好例字。 教學難點: 學生在例字中歸納和總結書寫的要領。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漢字承載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作為初中生要寫好硬筆行楷字,從書法技法上講,關鍵有兩條。一是筆畫,即要掌握好自然連帶這一最基本的筆畫組合規律;二是結構,即要掌握筆畫之間的搭配、布白。總的來說,寫好筆畫是為結構服務的。因此,歸根到底是要寫好結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漢字中的獨體字的寫法。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 二、復習舊知: 1.檢查上節課的作業情況。 2.檢查學生握筆姿勢及坐姿。 (設計意圖:書法的練習過程不是一個被動吸收、機械記憶的過程,復習舊知旨在使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反復練習、強化儲存,起到同化新知識目標。) 三、出示例字,分析結構,授之寫法。 1.出示例字,分析“十” “千” “上”的書寫規律。 教師提問:“十” “千” “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學生回答) 教師提問:書寫這類例字時,在結構和筆畫上我們要注意什么?(討論) 教師總結:一般這樣的字在書寫時要讓它橫平豎直,這樣結構比較穩重———穩定原則。 拓展例字:“丁”、“干”、“王”、“士”等。 2. 嘗試練習,鞏固寫法。 練習:“十”、“千”、“上”、“丁”、“干”、“王”、“士”的寫法。 (1)學生練習 (2)交流探討 (3)展示和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描仿、對臨活動中實踐,培養思維和創造能力,提高寫字的質量和速度,并能在書寫中有自己獨特的表現) 3.出示例字,分析“人” “火” “央”的書寫規律。 教師提問:“人” “火” “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學生回答) 教師提問:書寫這類例字時,在結構和筆畫上我們要注意什么?(討論) 教師總結:有撇有捺的字,撇捺的長度可能不同,但是撇捺的角度一般是對稱的,而且撇捺的末端右邊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對稱原則。 拓展例字:“八”、“九”、“冬”、“大”等。 4. 嘗試練習,鞏固寫法。 練習:“人” “火” “央”、“八”、“九”、“冬”、“今”、“大”的寫法。 (1)學生練習 (2)交流探討 (3)展示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幾種不同字例的書寫練習,及時鞏固寫法,增加練筆次數,進一步激發學生練習書法的興趣。)【書寫時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 四、欣賞和評價。 每組選一到兩名寫得最好的學生作品,展示,其他同學共同參與評價。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品質;感受字的結構美,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五、課堂總結,培養信心。 漢字是當今世界上最為獨特的一種文字。它的背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漢人的思維方式具有經驗綜合性特征,它傾向于對事物作經驗的整體把握。傾向于讓步,中和,這些思維特點都在漢字中有所體現。俗話說,“字如其人”,字寫得好,更要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實踐,真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六、布置作業:完成兩幅楷書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