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財經訊 北京時間1月19日下午,“黃色巨人”柯達及美國子公司根據《破產法》第11章啟動業務重組,在紐約申請破產保護,海外子公司不包括在此項申請范圍內。預計在2013年完成美國業務的重組。 柯達曾試圖轉型為相機等消費產品廠商,但以失敗告終。柯達稱已從花旗集團獲得為期18個月9.5億美元的信貸資金以維持公司繼續運轉。 “董事會和全體高管一致認為這是對柯達的未來是必要且正確的舉措。” 柯達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安東尼奧?M?佩雷斯在聲明中表示。 柯達曾經統領了攝影行業,但卻未能及時趕上數碼相機等現代技術的潮流。如今逼迫柯達走向絕路的數碼相機,還是由柯達發明的。 1880年創立于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的柯達公司,在此后的100多年里一直是影像行業的王者。在中國,柯達也曾經風光無二,雄踞中國膠卷市場占有率榜首。 “柯達害怕放棄舍傳統的膠片市場導致短期利潤下滑,遲遲沒有下決心進行轉型,” 前微軟和谷歌公司全球副總裁李開復曾評論稱,“有遠見的領導應知如果自己不蠶食自己,只會被別人蠶食。” 2005年從惠普跳槽柯達的彭安東試圖通過降低成本,并開發噴墨打印機來拯救這個品牌。不過,對于龐大的“黃色巨人”未能適應新市場,業績仍不被看好。 最近幾年,柯達CEO佩雷斯重心更多地轉向了消費產品和商業打印機,仍然未能重建柯達自2007年來就丟失的年盈利能力,也沒有阻止公司的現金流失,甚至無法向其員工和退休員工支付大量的退休金和其他社會福利。 目前,柯達對外宣稱,聘請了投資銀行Lazard公司提供咨詢,Lazard一直在為柯達的1100項數字專利尋找買家。 此前,有媒體報道,柯達出售部分專利資產,以出售的專利資產得來的資金,提供公司轉型所需的資金。不過,目前來看出售專利資產的計劃并不理想。 曾經與柯達有過一段姻緣的樂凱,也正在默默忙于轉型。根據媒體報道顯示,從2005年開始,樂凱研制的光學膜已經批量上市,截至2010年底,以光學薄膜為主的膜材料銷售收入占樂凱集團銷售總額的19%,利潤占利潤總額的42%。2011年樂凱并入中國航天科技[11.13 0.36% 股吧研報],將與航天科技集團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將展開廣泛合作。 而曾經被柯達一舉擊潰的富士,經過近年來的調整,已經成為涉足保健、醫療領域的多元化經營企業,昔日的膠卷業務只是公司為保留膠卷文化而特意經營的一小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