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罩曾看到過關于“黃山八面廳”的介紹,雖已經(jīng)記不得資料的出處,但那里精湛的木雕和磚雕卻讓口罩一直念念不忘。它的名字很容易被認為是在那座名山附近,但此黃山非彼黃山,八面廳的位置在義烏上溪鎮(zhèn)的黃山村。義烏除了國際知名的小商品市場,八面廳也是一張城市名片。

口罩的出行總是很隨意,某周六早晨忽然想出門走走,就上了動車奔義烏而去,兩個多小時的高速車程已經(jīng)足夠通過手機對路徑有了大概了解。八面廳還真是不近,從義烏火車站到市區(qū)的南方聯(lián)之后,轉了一部去上溪鎮(zhèn)的公交,十五公里后步行幾百米轉了上鄉(xiāng)村巴士,八面廳就在十公里外的村莊內。不到三十公里的路,居然折騰了一個半小時,這是口罩出門的時候沒預計到的。


那個風景秀麗的村莊叫做黃山村,八面廳遂得以被冠上容易混淆的稱謂。黃山八面廳的主人是經(jīng)營火腿生意發(fā)跡的陳伯寅,其孫陳正道于清代嘉慶元年(1796)受祖命開始建造宅第,歷時十八年才告竣工,就是原名“振聲堂”的八面廳。

建成后的陳宅坐西南朝東北,一條中軸線和兩條橫軸線上分別建有主體建筑和附屬建筑。中軸線上依次有花廳、門廳、大廳、堂樓;兩條橫軸線兩側有各有兩個三合院,共八座廳堂,當?shù)胤Q“八面朝廳”,俗稱“八面廳”。其每座院落都有自成一體的正廳、廂房、走廊、天井,廳與廳間兩相對稱,門廳內部有走廊小道,把所有廊廳相連通,為清朝中后期浙中民居的典型代表。

整座建筑用材碩大考究,雕刻工藝精湛。



門廳正立面上以道家人物故事為題材的磚雕,周遭飾滿各種花鳥魚獸,線條流暢。

走進八面廳,簡直就是進入了一座雕刻博物館,目光所及布滿各式精湛的雕工作品。

最值得一提的是其木雕工藝,雀替、牛腿、格扇、挑頭等都雕刻人物故事、動物和花卉圖案,人物造型優(yōu)美、動物花卉寫實逼真,雕刻技法豐富多彩,集線雕、淺浮雕、高浮雕、鏤雕、透雕等工藝于一體,雕刻刀法簡練嫻熟,線條自然流暢,畫面立體感強,布局章法得當,不愧為一座木雕藝術的殿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八面廳建造之時,請的是幾十里外東陽的工匠。浙江東陽為中國的木雕之鄉(xiāng),有千余年的木雕歷史,蘇、杭、皖等地甚至北京故宮,都有精美木雕出自東陽師傅之手。

東陽木雕可追溯到唐代起源,經(jīng)宋元明形成獨特的風格和裝飾手法,發(fā)展到清嘉慶、道光年間,進入了鼎盛時期。東陽木雕的多層次浮雕、散點透視構圖、保留平面的裝飾法,有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黃山八面廳的木雕工藝是東陽木雕的巔峰之作,充分展現(xiàn)了東陽木雕精湛的雕刻技法和藝術成就。歷經(jīng)太平天國運動、抗日戰(zhàn)爭、“文革”,黃山八面廳僅花廳及門廳正立面部分石雕、南拱門等被毀,建筑整體和木雕均保存完好,這是很值得慶幸的事情。


十年前,黃山八面廳成為中國第五批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在門票十元。其地理位置頗為偏遠,至今游人不多。這里也是少有的禁止攝影的文保單位,里面很多位置有著監(jiān)控裝置,偷拍都是件頗難的事情。


正常情況下,就算很仔細地參觀八面廳一個多小時已經(jīng)足夠,要注意離開黃山村的末班車時間,若未趕上下午四點五十分的車子就只能在村中借宿了。為了參觀八面廳一小時,口罩早晨從上海動車出發(fā)往義烏,再從義烏市區(qū)往返三個小時的車程,差不多耗費一整天,但欣賞到東陽木雕的巔峰之作,還是很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