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功法以動為主,動中有靜,快慢相宜,行功時講究意念配合引導,形、神合一。以呼吸應用動作,達到外強肢體、內和臟腑、通暢經絡的作用?!靶袣馐健蓖ㄟ^ 特定的姿勢,呼吸和意念的作用,使內氣順經絡定向運行,以形成硬氣功之氣,產生功力的功法。十三太保功之根本方法,習者必須認真刻苦修練。 行氣十三式秘法 預備勢(渾元一氣式):雙腳平行開立,三腳距,十趾抓地涌內涵,雙膝微屈,圓檔,虛胸實腹兩肩放松下垂,左右手相疊,右手心貼在手背,兩手貼于丹田處,手心 對著丹田,舌抵上腭,目似垂簾,全身放松。 (1)以丹田為中心,放開全身毛孔,吸氣,意想天地之靈氣隨吸氣由涌泉、勞宮、會陰、百會諸穴,涌入體內,向氣海穴匯聚。呼氣,意注下丹田。 (2) 隨著呼吸,意想下丹田有一團火,隨呼吸越燒越旺,并漸漸充滿整個下腹部,待感到腹部脹滿,勁力充足時,可以行功。 一:力按千斤 兩腳橫開比肩略寬,兩腳伸直,雙足尖稍里扣,頸部豎直,百會上頂,沿肩松胯,下額微收,口微閉,舌尖緊舐上腭,雙目凝視正前方。兩手下垂,分別置于兩大腿 外側,肘關節微屈,雙掌根微外撐,掌心向下,十指朝前,采用逆式呼吸,意守丹田。吸氣,并收提肛門和睪丸,然后以鼻呼氣,意領丹田內氣上升至膻中穴,并分作兩股 經兩腋下沿手臂內側向雙手掌心貫氣,同時放松肛門和睪丸,十趾抓地,雙手掌用暗勁下按,十指上翹,全身之氣力集中于雙手掌。吸氣時,全身肌肉放松,(除收縮睪 丸及肛門外)意念內氣從臂外側向上升至頭部返歸丹田。 共練49次。 二:猛虎推山 接上式,按逆式呼吸,靜立調息1分鐘后,吸氣,雙手同時向后、向上劃弧至兩肩前,十指向上,掌心向前,同時,收提肛門和睪丸,然后呼氣,十趾猛抓地,全身 之氣力集中在雙手上,雙手如推千斤重物,向前緩緩推出,意念內氣由丹田、膻中經手三陰向雙掌心及十指尖奔瀉。吸氣時,雙手回收并向后,向上劃弧轉圈于肩前,意 念內氣順原路返回丹田。共練49次 三:羅漢托天 接上式,采用逆式呼吸,鼻呼鼻吸。吸氣時,雙手小臂分別向左右兩側抬起,肘尖向下,沉肩挺胸,雙掌高于肩平齊,雙掌心朝上,肘肩為虛,下墜,同時收提肛門 及睪丸,然后十趾抓地,雙手如托千斤重物,向上托起,意念內氣從丹田向下經會陰順督脈至大椎經手三陽向雙手心貫注。呼氣時全身放松,松肛、松睪丸,雙手收回 原來姿勢,意領內氣從手臂內側由手三陰經任脈返回丹田。共練49次。 四:三盤落地: 接上式,采用逆式呼吸,雙手心內旋朝前,吸氣,雙手向前、向上、向內合抱于胸前,十指松開,十指相對,掌心朝內。意守丹田。呼氣,身體突然下降,雙手迅速 內旋,從身前向體側劃弧下按至膝部,意念內氣由丹田順任脈經手三陰貫注于掌心勞宮穴,意守勞宮。 上動不停,雙腿緩緩伸直,雙手掌外旋,如拉千斤重物,向前、向上、向內緩緩合抱于胸前,十指相對,掌心朝內,意念內氣由原路返回丹田。共練49次。 五:海底撈月 接上式,逆式呼吸,呼氣,身體下蹲成馬步,雙手松開垂于檔前,意守丹田3至5分鐘。吸氣,掌心相對,雙手虛握,向上拉起到膻中穴,身體慢慢直起。意念丹田內 氣由任脈上升到中丹田,雙拳握緊,意守中丹田。呼氣,雙腿快速下蹲成馬步,全身放松,雙掌下插于檔前,意念內氣順原路直貫下丹田。共練49次。 六:拔云見日 接上式,逆式呼吸,雙手松開,展于體側,意守丹田3至5分鐘,雙臂內旋,從外向內,摟轉于胸前,拳眼朝上。呼氣,雙拳緩緩向正前方沖出,拳眼朝上,臂肘微屈 ,同時意念丹田內氣及全身勁力,由丹田經膻中穴由手三陰向拳面貫注。吸氣,雙手松開,手腕外旋,向前向上,從身體兩側摟轉于胸前,意念內氣順原路返回丹田。 共練49次。 七:摘星換斗 馬步樁,雙手垂于體側,全身放松(逆式呼吸)。吸氣,雙腿微起,雙手心朝上從體側緩緩抬起至頭頂。意念內氣隨吸氣由丹田經任脈向百會穴貫 注。手心相對,抓握成拳,弧形下拉至頭平。意守百會穴。呼氣,雙腿突然下蹲,雙拳隨勢向身前弧形下壓至小腹前,拳心向下。意念內氣由百會順原路隨勢返回丹田。 共練49次。 八:青龍探爪 接上式,采用逆式呼吸,鼻吸鼻呼,兩拳收于腰間,眼看正前方。呼氣,左拳不動,右拳變八字掌,如推千斤重物,向左側推出,掌指朝上,力達掌心,意念內氣由 丹田經手三陰向掌心奔瀉。吸氣,上身不動,身體向右轉,右掌從左向右旋抓收回腰間,意念內氣順原路返回丹田。呼氣,左掌變八字掌如推千斤重物,向右側推出。 意念內氣由丹田經手三陰向掌心奔瀉。左式同右式:共練49次。 九:金剛伏虎 接上動,呼氣,屈膝蹲成馬步,同時,左掌變拳屈肘收至胸前,右拳內旋屈肘移置腹前上動不停,吸氣,以胯為軸,身體略向右轉,左腳以前腳掌為軸,腳跟隨勢抬起, 旋約90度,成左跟步姿勢,身體重心落于兩腳之間。右臂由腹前內旋沿弧形向右側上格,置于頭右側與眼同高,拳心朝后。左拳同時經腹前向下擺,拳心朝后,置于左 胯側。眼看右拳。意念,內氣由丹田經任脈順手三陰向雙前臂、拳貫注。呼氣,兩臂屈肘,收至胸腹前,(右拳在上,左拳在下),意念內氣順原路返回丹田。左腳隨勢 內旋90度落實,腳尖朝前,還原成馬步姿勢。左式同右式:共練49次。 十:夜叉探海 馬步樁,調整呼吸,意守丹田。呼氣,身體微左轉,雙手十指分開,掌心朝下,左下右上,抬起從胸前向左膝前下插。意念內氣由丹田順雙手臂內側貫注于雙手十 指。吸氣,雙手外旋,向外劃弧,臂微屈于肩前抓握成拳,身體微右轉,雙拳回收胸部兩側,意念內氣順原路返回丹田。共練49次。 十一:橫掃千軍 接上式,采用逆式呼吸,鼻呼鼻吸,雙手松開,體側平均,掌心向下,掌指分向左右,意守丹田3至5分鐘。吸氣,以意念導引丹田之氣上升于膻中經左右腋下,沿手 三陰貫注雙掌勞宮穴。待雙手氣感充足時,轉動掌心朝上,十指抓握成拳,拳心向上,把氣吸入丹田,全身氣力貫注于雙手小臂上,雙手似拉千斤重物,同時以意引氣貫注于雙臂,雙手臂隨吸氣劃弧至腹前慢慢交叉下插,并將全身之氣力集中于雙手前臂,身體略為前俯。噴氣,身體右轉,雙手小臂猛然向左右兩側橫掃,手臂平身,拳 眼朝上,同時雙膝屈蹲呈四平馬,十趾抓地,收提肛門和睪丸,雙手臂用力緊縮,全身之氣力集中在雙手小臂上。呼氣,全身放松,雙手展于體側,內氣順原路返回丹 田。左右互換。共練49次。 十二:懷抱日月 馬步樁,調整呼吸,意守丹田。雙臂微屈,掌心朝前,成體側緩緩抬起至肩平。吸氣,意念內氣由丹田順任脈經雙臂內側向雙手十指貫注。雙手十指分開,慢慢合抱 于體前,十指相對,意守十指。呼氣,全身放松,雙手慢慢向體側拉開,意念內氣順原路返回丹田。共練49次。 十三:童子拜佛 接上式,逆式呼吸,雙手合什,置于體前,指尖與鼻同高,左腿提膝,高于腰部,意守丹田片刻。呼氣,右腿慢慢下蹲,左腿隨下蹲姿勢慢慢伸直,腳尖勾起,力達 雙腳掌。雙雙臂伸直,掌心朝外,向兩側推開。意念丹田內氣隨下蹲經足三陰向雙腳貫注,意守雙腳涌泉穴。吸氣,右腳猛蹬地面,伸直起立。左腿隨起立式,屈膝上 提,腳背繃直,腳尖高于膝蓋,雙臂回收胸前,雙掌合什,指尖與鼻尖同高,意念內氣隨勢由雙腳涌泉穴經足三陽返回丹田,左右互換。要點,身體下蹲之時,十趾抓 地,重心下沉,全身氣力集中于支撐腳。身體起立時,要快速輕靈收提會陰,十趾抓地。左式同右式:共練49次。 ,要求避正走斜,走斜的目的是為了擊中對手的中軸。 1、丹田運氣周轉法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目平視前方,舌頂上顎以貫通任、督二脈,采用逆腹式呼吸法。二臂從體側緩緩上舉,成側平舉時,翻轉手掌,兩臂向體前慢慢移動成抱球狀,圍攏,兩手中指指尖相接,大拇指豎起,使肺經暢通。然后左手緩緩放下,以手掌護住丹田,拇指蓋住肚臍眼。其他四指自然分開各護于丹田四周,再以右手手掌覆蓋于左手掌背之上,意守丹田 一分鐘。然后兩掌隨呼吸加以壓力:吸氣時,腹部入內收縮,掌亦隨之加以壓力;呼氣時,腹部往外鼓起(勿用拙力),掌亦隨之放松向外而不用力,鼻吸口呼,呼吸以 緩慢、勻、細、長為宜,有節奏進行之,一呼一吸為一次,共作十次。此功作完.按以上動作及呼吸,使丹田氣再左右運轉,向左、右各運轉12次。初練時,用手掌擠 壓腹部肌肉使之左右轉動,內氣亦隨之轉動。練功三月后,不用掌力幫助,內氣也能隨意念而運動,即意到氣到。此時可接練第二步。 2、外氣引入丹田法 功法:自然站立,全身放松,目視前方,舌頂上顎以貫通任、督任二脈,自然呼吸。翻轉掌心向外,牛指分開,兩臂從體側緩緩揚起,成側平舉,掌心向上,呈凹形 ,意念在內勞宮穴,似托球于掌心,意念將外氣引入勞宮穴,再沿手三陰經(即手臂內側)到體內沿任脈送入丹田。停頓一分鐘,手掌往下翻,回復側平舉狀,兩臂向前 移咸前平舉,微曲雙肘,兩掌匯攏相隔一拳寬,然后兩手徐徐拉開又合攏,如引一合一分,反復12次。兩掌距離從一個拳起漸至兩拳直至略寬于兩肩為準。每增寬一次 距離分、合12次,掌心產生大量熱量,其至有麻感通兩臂。然后恢復成前平舉狀,再反轉手使手心向上,意念再次存于內勞宮穴,將外氣源源輸入進歸丹田。收外氣1 外鐘后收功。 收功方法:兩臂成側平舉、彎二肘,兩臂揚高至頭部,兩手中指對準大陽穴貫氣1分鐘,后雙掌沿胸前任脈而下,至帶脈處,兩掌分開,從兩腿側垂直放下,兩腿并 攏。 此步功練三個月,連同丹田運氣周轉法共練6個月。此時能收外氣,內氣充盈,演練輕功則得手心應手。到此程度再修煉輕身騰空術,則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