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向西5公里處,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它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又是萬里長城的西部終點。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于1540年完工,距今有640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嘉峪關內城,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黃土夯筑而成,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沿線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為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嘉峪關關城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    城墻以黃土夯筑而成。 城墻邊的關帝廟。 “ 天下第一雄關”由趙樸初題寫。   從城墻豁口看老城墻。        當年出了這個大門就前往西域了。 清代“天下雄關”石碑。清嘉慶十四年(1809)肅鎮總兵李廷臣視察嘉峪關防務時,寫下“天下雄關”
四字并勒石為碑。 懸壁長城是嘉峪關西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墻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 懸壁長城,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筑。 懸壁長城和斷壁長城兩條長城形成南北拱衛之勢,共同扼守黑山峽口。 長城第一墩是嘉峪關軍事防務的重要據點。 老城墻不高,而且是土夯的。 長城第一墩旁,討賴河水滔滔東去,沖刷形成大峽谷,高處達50多米,十分壯觀,成為天然屏障。 
増智書齋 轉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