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最幸福的教師 作為中國的一名教師,我們確實面對著很多困惑,特別是新的讀書無用論導致教師地位和收入都確實是非常低的今天,更是時時使我們很多教師難以保持幸福的心境。但是,既然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那我們又何必為這些我們不能夠解決的現實而不愉悅地享受生活呢?因此,既然教育選擇了我們,我們亦選擇了教育,而且我們大家都知道孩子們是無辜的,我們教師是孩子們激情燃燒的催化劑,習慣養成的指南針,身心健康的按摩師,挑戰極限的加速器,更是孩子們幸福人生的奠基石,而且教育直接關乎到一個民族的未來,那我們就應該努力做一個最幸福的教師。 首先我們應該經常反思是否具有“三心”——愛教愛生之愛心,一生樂教之耐心和專心從教之清心。沒有愛而且是真愛,我們就難以有足夠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沒有足夠的耐心,我們就不可能一輩子堅持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健康快樂地成長,沒有一顆清靜和清廉的清心,我們就無法保持幸福的心境。 其次,我們要堅持“常學習,勤深入,細反思,巧解決”。常學習可以使我們的內涵不斷變得更加豐富;勤深入我們才可以更了解學生,和學生縮短距離,發現我們應該在那些方面關心學生,甚至產生教育教學的靈感;細反思,我們才可以變得更智慧,我們教育教學的藝術才會實現持續提升;巧解決,就是要求我們在尊重學生前提下,根據各種具體情況慎重抉擇方法,這樣學生才會更加喜歡我們,愿意和我們交流。 第三就是養成一系列好習慣。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因此,我們要想使學生更喜歡我們,我們就該養成一系列好習慣。例如,上課前我們可以盡量提前幾分鐘進入教室,一則是為課堂進一步做好充分的準備,關鍵是我們可以借此機會和孩子們多溝通,進一步完善教學思路。下課后,我們可以推遲幾分鐘離開教室,我們可以幫助個別同學排疑解惑,我們可以主動關心一、兩個同學,幫助他們確立人生的愿景。 說句實話,從教馬上就21年了,回首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養成的一些習慣,我真的感到很幸福,感覺這一生能夠做一個教育人,我很快樂。假如真的有來生,我還是決定做一個最幸福的教師。 寫于綏江三中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