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事是最大的快樂 是最大的幸福 在趙州禪師的禪院中,有這么一位文遠和尚,他整天以拜佛為己任,終日打坐,甚至不思勞作。他認為這樣就能悟得禪的真諦。 趙州禪師知道這件事情后,想讓這位弟子明白雖然禪是釋家的支脈,在很多方面還遺留著釋家的形式,比如打坐、拜佛等,但是,只是執著于這樣的形式并不能悟到什么真諦。他想把這位文遠和尚從形式的執著中解脫出來。 一天,趙州禪師看見文遠正在佛殿里拜佛,就走過去,用禪杖打了他一下。然后趙州禪師問:“你在這里干什么呢?” “我在拜佛!” “拜佛干什么?” 文遠一聽,心中就犯起了嘀咕,堂堂大禪師怎么還問這種簡單的事。出家人誰能不拜佛?但是他也想不出該說什么,就說:“拜佛也是好事呀!” 那知趙州禪師聽完后,緩緩地說:“好事不如無事!無事勝佛。” 無事就是最大的幸福。坦蕩平靜的心境之中完全沒有了外在的紛擾豈不是最大的快樂?意凈才能心輕,而一切的形式只能是一種執著,會給人們的心中帶來煩惱和不安。 二、煩惱由心生 不想自然無 白云守端禪師年輕時曾從楊岐方會禪師得到了許多點悟。有一天,白云守端去參訪楊岐方會禪師。楊岐問他說:“聽說你的師父作了一首詩很奇妙,而且這首詩竟然使他得以開悟,你記得嗎?” 白云守端禪師的師父是茶陵郁山主,有一天騎驢子過橋,驢子的腳陷入橋的裂縫,禪師摔下驢背,忽然契悟,吟了一首詩歌。白云守端很喜愛這首詩,于是不假思索,開心地背誦出來: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羈鎖。 今朝塵盡光生, 照見山河萬朵。 等他誦完了,楊岐大笑一陣,就起身走了。 白云愕然,想不出為什么楊岐會大笑,是不是自己的詩背錯了?他的笑又有什么含義?那晚,他竟然被這個問題折磨得通宵不寐。 第二天一大早,白云守端就急忙趕去問楊岐,昨天的笑,是什么意思。 楊岐被他問得莫名其妙,好半天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兒,他笑著問白云守端說,“你見過舞臺上表演的小丑嗎?” “見過。” 楊岐說:“你連他們的一點點都比不上呀。” 白云聽了嚇一跳說:“師父是什么意思?” 楊岐說:“他們喜歡人家笑,你卻怕人家笑。” 白云聽了,當場就開悟了。 唐朝盤山寶積禪師說:“心若無事,萬法不生,意絕玄機,纖塵何立?”當你被莫名其妙的煩惱所困時,如能了解自己的本心,就能找出問題的癥結。只要你不那么想,一切自然周全圓融。 三、不操閑心 不說閑話 不管閑事 有一個小和尚念經的時候,心卻不在經上,為此他非常苦惱,因為心中總是想著師兄師弟們說他的閑話。 那些無所不在的閑話讓他坐立不安、無所適從。他實在無法忍受了,于是,他跑去向師父告狀:“師父,他們老說我的閑話。弄得我都無法靜下心來念佛了。” 師父雙目微閉,輕輕說了一句:“是你自己老說閑話。” 小和尚不明白地瞪大眼睛。“我,我可沒說誰的閑話。”他不服氣地說:“倒是他們老替別人瞎操閑心。” “不是他們瞎操閑心,是你自己瞎操閑心。” “師父,確實是他們多管閑事呀,你不能冤枉我呀?”小和尚還在辯解著。 “不是他們多管閑事,是你自己多管閑事。”師父還堅持自己的意見。 “師父為什么這么說?我管的都是自己的事啊。” “操閑心、說閑話、管閑事,那是他們的事,就讓他們說去,與你何于?你不好好念經,老想著他們操閑心,不是你在操閑心嗎?老說他們說閑話,不是你在說閑話嗎?老埋怨他們說閑話的事,不也是你在管閑事嗎?……” 話未說完,小和尚茅塞頓開。 雖然愛說閑言碎語是某些人的陋習,但我們如能把自己的“心”保養好,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不該說的不說。讓“心”成為主人,讓“心”能聽自己的話,對那些閑話采取豁達和漠視的態度,生活就會更加輕松自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