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人之沉默 竇 旭 民 有這么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和尚念經(jīng)的時候,心不在焉,為此非常苦惱,因為他心中總是想著師兄師弟們說他的閑話。 那些無所不在的閑話使他坐立不安、無所適從。一天,他實在無法忍受了,便跑去向師父告狀:“師父,他們老說我的閑話。弄得我無法靜下心來念佛了。” 師父雙目微閉,輕輕說了一句:“是你自己老說閑話吧。” 小和尚不明白,瞪大眼睛說:“我可沒說誰的閑話。倒是他們老替別人瞎操閑心。” 師父說:“不是他們瞎操閑心,是你自己瞎操閑心”。 “師父,確實是他們多管閑事呀,你不能冤枉我呀”,小和尚還在辯解著。 “不是他們多管閑事,是你自己多管閑事”。師父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 小和尚問道:“師父為什么這么說,我管的都是自己的事啊。” 師父回答:“操閑心、說閑話、管閑事,那是他們的事,就讓他們說去,與你何干?你不好好念經(jīng),老想著他們操閑心,不是你在閑心嗎?老說他們說閑話,不是你在說閑話嗎?老埋怨他們說閑話的事,不也是你在管閑事嗎?” 師父話未說完,小和尚茅塞頓開。 是啊!小和尚畢竟不算太笨,還是理解了師傅的一番說教。 在這個社會里,人們司空見慣了某些人愛說閑言碎語的陋習,同時也會看到一些因為說閑話、管閑事引發(fā)的矛盾與沖突,甚至造成的危害。這一切皆與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思想覺悟有關(guān)。 除了重大原則性的問題以外,其余任何事情都不該斤斤計較,也可以不必特別關(guān)注。不該看得不看,不該聽的不聽,不該說的不說,不操閑心,不說閑話,不管閑事,采取豁達和漠視的態(tài)度,將自己的心情保養(yǎng)好,其生活就會更加輕松自如。 世事如煙,滄海桑田,世間的萬事萬物,沒有一件事是永恒不變的。對于那些看不透的,難以放下的事情,沉默就是最好的武器,而時間則是最好的解藥。人生數(shù)十載,現(xiàn)在所在意的、計較的、已得的、未得的,不過都是生命長河里短暫的一瞬,多少年之后再回過頭望望,一切皆是過眼云煙,完全不值得人們耿耿于懷。故而,往后余生告訴人們——得也開心,失也淡定,看淡人生中所發(fā)生的每一件事,能不管的別管,沉默安靜,淺笑安然。 沉默就是最佳的生活經(jīng)驗,人之所以沉默,是被生活抹去了棱角,意味著人的成熟。看淡了很多事,看清了很多人,明亮而不刺眼,柔軟卻有力量。當然,“三觀”不同,對人或事的看法也一定有所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可以不與往來。 看懂一件事而不輕易表態(tài),說明人長大了;看清一件事而不妄加評論,說明人開竅了;看破一件事而不隨便揭露,說明人理性了;看淡一件事而不固執(zhí)堅持,說明人放下了。最重要的是聽到一件事不傳說流言,說明人成熟了。若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得加強修養(yǎng),提高素質(zhì),分清是非曲直,在瑣碎小事上別操閑心,別鉆牛角;不說閑話,不管閑事。 2021年10月6日渭濱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