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言道,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世間本來沒什么大事,無奈,常有人想太多,自尋煩惱。 生活中,那些真正的聰明人,一輩子“三不問”。 如果你也能做到,將會快樂很多。 01 與自己無關的閑事,不問 《奇葩說》中,冉高明說過這樣一句話:“問渠那得清如許,渠說管好你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過問閑事,是一個人頂級的自律。 有一個小和尚,念經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總覺得師兄師弟們在說他的閑話。 他坐立不安,實在無法忍受,就向師父告狀,說:“師父,他們老說我的閑話,我無法靜下心來念佛。” 師父雙目微閉,輕輕說了一句:“是你自己老說閑話。” 小和尚不服,反駁道:“他們瞎操閑心。” 師父:“是你自己瞎操閑心。” 小和尚:“他們多管閑事。” 師父:“是你自己多管閑事。” 小和尚:“師父為什么這么說?我管的都是自己的事啊。” 師父:“操閑心、說閑話、管閑事,那是他們的事,與你何干?你不好好念經,老想著他們操閑心,不是你在操閑心嗎?老說他們說閑話,不是你在說閑話嗎?老管他們說閑話的事,不也是你在管閑事嗎……” 話未說完,小和尚茅塞頓開。 八卦和湊熱鬧是很多現代人的通病,為了滿足好奇心和優越感,有的人習慣打著好心的幌子,插手別人的事情。 殊不知,管閑事出力不討好,說閑話給別人添堵,操閑心招惹是非。 生活中,聰明的人都懂得,與自己無關的事,更是不問、不想、不多嘴。 他們深知,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02 已經過去的舊事,不問 “過去之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意思是已經過去的事,還反復思索,放不下,又有什么意義呢?只會擾亂本心。 的確,放不下過去,其實就是在和自己過不去。 知乎上有人提問:“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有個高贊回答說:“每個人都會遭受兩支箭的攻擊:第一支箭是外界射向你的,第二支箭是自己射向自己的。 而真正讓你受傷的,其實是你心中的那支箭。” 對此,深表贊同。 人生苦短,你最應該做到的,就是不要跟自己較勁兒。 時間只會往前走,過多的在意過去,只會拖累自己。 不信,你可以縱觀周圍那些對過往念念不忘的人,他們往往生活中也都不順心。 很喜歡一句話,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不問過往。 人活在當下,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情。 真正的聰明人,也從來不會為了已經無法改變的過去,而忽視當下。 即使再遺憾,他們也會讓自己釋懷。 因為人生中那些快樂的、痛苦的、難過的、喜悅的經歷,都是成長。 03 結果不確定的事,不問 一樣東西,如果你太想要,就會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個世界,占據了你的全部心思。 如此,反而會忘記原本的初心。 瓦倫達是美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事后,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 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有人說過,做事不能一心一意,未來終是鏡花水月。 的確,無論做任何事,凡事太注重結果,太在意得失,非但達不到完美,反而會讓自己陷入逆境,甚至讓自己走向毀滅。 而聰明人,很現實。 他們明白,“努力過后,順其自然。” 人生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人活著,努力過好現在,就是對生命莫大的尊重。 ![]() 麥家在《人生海海》中寫道:“人生的高度,不是看清多少事,而是看輕多少事。” 深以為然。 人生皆過客,好事也好,壞事也罷,終成往事。 人這輩子,能夠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聰明”。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面對人生,瀟灑坦然。 如此,才不枉此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