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客《登池上樓》:
潛虬媚幽姿, 飛鴻響遠音。薄霄愧云游。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 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 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 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 舉目眺嶇嵌。 初景革緒風, 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 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 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 無悶征在今。 [箋釋] 開首四句從陶淵明“望云慚高鳥, 臨水愧游魚” 脫出, 顯系借潛虬和飛鴻起興,以表達心中的感慨。鴻雁遠音高飛, 潛龍幽姿得所, 而自己則連鴻虬都不如: 凌霄高飛吧, 卻愧浮于云端; 棲息川潭吧, 又慚怍沉潛深淵, 表露出一種進退維谷、俯仰失據的沉重心情。緊接四旬補足開篇, 進一步揭示內心的愧怍。《易·乾·文言》: “君子進德修業, 欲及時也。” 而自己為官不能騰達上進, 退而歸耕又無力勝任, 結果就只能為了求得一點微祿而窮居于海隅的永嘉了。永初三年(422) 七月, 謝靈運以“構扇異同, 非毀執政” 的罪名貶為永嘉太守, 苦悶于心, 憂傷縈懷, 到永嘉后即“臥對空林”, 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才痊愈。《宋書》本傳稱他“出守既不得志, 遂肆意游遨”,以宣泄心中的苦悶和憂傷。誠如白居易所云: “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壯志郁不用, 須有所泄處。泄為山水詩, 逸韻諧奇趣。” 《登池上樓》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所作。 中間八句主要是寫景。“衾枕” 二句說病臥日久, 連節候的變化都不清楚了, 現在登樓, 掀開窗帷來眺望一下樓外的景色吧。“傾耳” 句寫聽, “舉目” 句寫眺。“初景”、“新陽”都指春光; “緒風”、“故陰” 皆是寒冬。兩句互文兼義, 是說打開窗戶一望, 聆聽池聲、眺望山色, 原來春天已經將寒冬驅散了。“春草”、“鳴禽” 一聯, 千古傳誦。宋人葉夢得評“此語之工, 正在無所用意, 猝然與景相遇”; 明胡應麟云“率然信口, 故自謂奇”, 是所謂“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飾” 者。但是這兩句的妙處更在于寫出臥病之后登樓臨窗倏然感受到一種春色滿園的喜悅, 初時那種憂傷郁悶至此似乎一掃而光。謝靈運仕宋不得其位, 轉而從山水自然中尋找慰藉。他把賞鑒山水清幽稱為“賞心”。他說“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四者難并”, 俗事可忘而“賞心不可忘”。但是謝靈運的這種超塵出世只不過是仕途挫折中一種暫時的心理調整, 他很快便在春色滿園的自然景致之前觸目傷懷, 從而產生一種被世所棄的離索之感。《詩經·豳風·七月》: “春日遲遲, 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 殆及公子同歸。” 《楚辭·招隱士》: “王孫游兮不歸, 春草生兮萋萎。” 原來詩人在“春草”、“鳴禽” 的樂景中忽然悲從中來, 想起了“春日遲遲”、“春草萋萋” 而感傷。下面四句就是這種心理的反映。我們看到詩人心中感情的巨大搏動, 從山水自然感受到的暫時喜悅一下子跌落到現實人生的巨大苦痛。詩人說自己離開京都, 離開友朋, 離開故居日子是多么漫長(易永久), 心中又是多么難以平靜(難處心)! 而末了, 卻又抖擻一下, 似乎想努力擺脫這種孤獨感: 獨特的操守不僅古人中有, 在今人中也能找到, 像我這樣避世遁世的人就是。《易·乾·文言》云“遁世無悶”, 末句用此。 但是, 對謝靈運來說, 實是故作曠達的表白。詩情跌宕, 大起大落。 結句傷心人作曠達語, 愈悲! 1990 舊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