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閏月?
1、閏月的來歷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歷,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陽歷, 指的是太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陽歷中有平年閏年之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年。
與太陽相對應,月亮被稱為“太陰”,以月亮的運動規律為依據設置的歷法,就是“太陰歷”,簡稱“陰歷”。陰歷在天文學中,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法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陰歷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
這樣,陰歷的一年與陽歷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經過17年,陰陽歷日期就同季節發生倒置。這樣的歷法,會引起人們的生活的混亂。
而中國的古人,沿用的歷法是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用閏月的辦法解決了這個矛盾。
閏月保證了農歷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歷歲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農歷季節)。
2、閏月年的規律
農歷就采用了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即“十九年七閏法”,把回歸年與農歷年很好地協調起來,使農歷的元旦(中國新年)總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個朔望月稱之為“閏周”。
現在置閏的方法是兩個冬至之間,如僅有12個月則不置閏,如果有13個月即置閏。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一個“閏”字。
3、閏月和閏年不同
“閏月”與“閏年”只是一字之差,意義卻相差很遠。
“閏年”,我們習慣說一年365天,與一年準確的時間365.2422日之間,相差0.2422日,這樣四年之后就比實際的一年少了近一天。為了彌補這個差值,歷法中規定,4年設一閏,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
“閏月”,在上面噎有過較為詳細的說明,每十九年就會有七個閏月,相當于不到三年就會有一年是閏月年。閏月年的一年有十三個月。顯而易見,這與“閏年”是大不同的。
二、各地閏月年的習俗
1、婦女喝閏月茶
武夷山地區有閏月喝茶的風俗,而且主要是婦女喝茶,男人不能參加,只有女性才有資格入席。設宴喝茶由村里農家婦女輪流作東,并邀請近村來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邊喝邊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進鄰里和睦的作用。
2、送母親豬腳和面線
在臺灣地區,閏月有這樣的習俗:噎嫁出去的女兒需要買一副豬腳和面線給娘家的母親,通常是兩只前豬腳和六把面線,面線上面綁紅絲線和春花。
3、忌遷墳
局部地區有閏月忌遷墳的習俗,說閏月是多出來的一個月,這個月里鬼門關不開,閏月去世的人要擱到下個月再安葬。
4、送父母閏月鞋
“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部分地區民俗中,逢閏年閏月,孩子要給父母買雙鞋,以報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體健康、平安。有的地區則是逢閏月年,出嫁的女兒要給母親買鞋。
5、回娘家吃閏月飯
“閏月飯”也叫“六親飯”,每逢閏年閏月,娘家把噎出嫁的女兒請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時,由父母請;父母不在世的,則由兄弟請。
6、娘家送女兒雨傘、蕉扇
在有些地方,娘家還會在閏月送女兒送雨傘、蕉扇。寓意娘家是女兒的保護傘,祝福女兒早生貴子,為夫家招財,財丁兩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