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有投資者咨詢:手頭持有的股票、股票型基金、或投資連結保險(榮辱都與A股直接相關)已多年,實在是沒興趣等下去了,是否應該退出而改投其他“低風險”產品?我通常反問他們:難道你們真的認為A股從此就再起不來了嗎?他們往往說:現在看不到希望!A股走強?做夢? 難道在漫長的寒冬已盡尾聲之際,我們還不相信春天的腳步最終要到來嗎? 其實,財富管理的其中一個誤區就是:投資者承擔風險的意愿隨市場的上升而上升,隨市場的下跌而下跌。投資者往往在市場低迷時回避風險而追求保本(低風險產品、保本性基金在2005年熱銷,在現在也熱銷),而在市場火熱時追逐風險(在2007年股票基金超級熱銷)。 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我們都應該感覺到A股的春天正在來臨: 一,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近期,低風險或是無風險的投資品銷售異常火爆。國債得發售更通常是被“秒殺”一空。據報道,近期有兩期國債發售,其中,第三期國債期限為3年,年利率為5.58%,最大發行額為210億元;第四期國債期限為5年,年利率為6.15%,最大發行額為90億元。結果,在發行國債前一天晚上已經有人相關銀行門口前等候。第二天一早,許多網點從開賣到賣光只用十來分鐘。 曾幾何時,5-6%的年收益率、3-5年期限的投資品根本為投資者所不屑!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目前正在發行的股票型基金銷售情況甚為艱難。 國債、保本基金等低風險品種銷售當日告罄的現象的確似曾相識,在2005年和2008年股市低迷之際,基金銷售普遍艱難而國債和保本型基金熱銷的現象曾經發生。然而,根據經驗,這顯示當前投資者的風險意愿非常低,并接近股市下行最后階段的水平。 有必要再提示大家一下這樣的一個歷史規律:當某個市場低迷至人人談及色變而惟恐避之不及時,其實,大的長線機會已悄然而至。當無人敢輕言底在何方時,底其實就在腳下。這次也不例外。 二,市場估值較低,安全墊子增厚 滬深300指數在2600點一線的動態市盈率僅為13倍左右,已經與2005年的1000點、2008年的1664點接軌。這一與增長率接近零的發達國家市場保持一致的估值水平,令股市的長期投資機會已出現了。而藍籌們(以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為代表)按目前市盈率,折合年化投資回報率8%左右。而且得益于經濟的高速成長,它們的未來盈利是繼續整體看漲的,應該說,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了。 三,宏觀趨勢有利,政策環境正面 盡管國內經濟增速有回落趨勢而國際市場因歐債問題不穩,這表面上看對國內股市不利,然而我們不應對國內宏觀財政政策(“穩增長”的基調)和貨幣政策(存款準備金比率已連續下調)的轉向視而不見。周期性的政策放松不可避免,這是支持A股牛市的重要因素。 同時,證監會主導下的關于發行和退市等方面的新政正在接踵而來,令一二級市場利益的蛋糕得以“重切”,這將是支持新輪牛市的最根本因素。順便提一句,在06年初的上一次重切蛋糕的股改曾引發了上一輪的大牛市。
本人認為,對于能承擔風險的投資者,現在正確的策略,就是耐心持有一籃子藍籌!如果覺得沒有時間也專業技能去選股,那就建議買入和持有以滬深兩市藍籌為主要成份的主流指數型基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