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療手段,要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運動就不能隨隨便便,要如同醫(yī)生處方中的打針吃藥一樣,有時間和劑量的要求,最理想的方式是由專業(yè)人員開出你自己的“運動處方”。下面就原則性地介紹糖尿病患者運動療法的一些特點和要求。
運動項目運動時間選擇有講究
(1)運動項目:選擇易于堅持的有氧項目為主,可以多項目交替組合;如步行(70步/分鐘以上)、健身走(100步/分鐘以上)、慢跑、騎車、游泳、太極拳、健身體操、舞蹈等。肥胖的患者(肥胖者更容易發(fā)生糖尿病,因為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一點也不敏感)則應該選擇強度低一點可以維持更長時間的運動項目,這樣有利于最佳地消耗脂肪。
(2)運動強度:高于日常生活強度。僅僅是拖地、洗衣之類的家務活動不能達到理想效果。應該盡量專門有計劃地進行運動,負荷達到個體最大心率的55%~65%的中等強度運動為宜;個人最大心率通常我們可以用“220-年齡”推算,例如你今年60歲,你的最大心率推算為160次/分鐘,合適的中等強度就是運動時心率維持在約90-110次/分鐘。我們可以簡單地通過摸脈搏算一算自己的心率。通常,運動中呼吸稍加快、微出汗,運動后輕度疲勞但能恢復,就表示運動負荷適當,如果運動后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第二天仍感覺疲勞說明負荷偏大。
(3)運動時間:運動實施時間很重要,從抑制餐后血糖上升考慮,餐后60~90分鐘運動最有效,因為這個時候,大多數(shù)患者血糖達到高峰,運動恰好可以把“糖”消耗掉。有效運動應該不少于30分鐘。肥胖患者,選擇強度稍微低一點的運動方式如步行、健身走、拳操類,但是,維持的時間最好能達到60分鐘以上,這樣不但有利于血糖控制,還可以減肥。
(4)運動頻率:一般認為每周3~5次為宜,如果運動間歇超過3~4天,已經(jīng)獲得的胰島素敏感性會降低,也就是說鍛煉需要經(jīng)常性,否則降糖效果會“打折扣”;肥胖的患者堅持每天運動1次是最理想的。
推薦運動之一:“大步揮臂走”
“大步揮臂走”可以讓全身更多的肌肉參與運動,“耗糖效果”較好,運動量也比普通步行大,而且簡單安全,不需要特別的場地就可以進行,很適合糖尿病患者進行運動。
步行要求:挺直腰板,昂首挺胸,身體向上拔高;走的時候要用力揮臂,有點像“正步走”,手臂和腳協(xié)調(diào)一致,手臂肘部成90度;每走一步大腿屈膝高抬,腳步比平常稍大些,盡量增加每一步的距離,每步距離最好能達到接近1米。每次走強度大約70~100步/分鐘,每次應該堅持20分鐘以上,每周鍛煉3-5次,有條件可以每天鍛煉。運動時機應該選擇餐后60~90分鐘,以達到最佳降糖效果和避免低血糖反應。
推薦運動之二:“彈力帶練習”
彈力帶,俗稱“橡皮帶”,具有伸展性和彈性,拉得越長力量越大。彈力帶攜帶方便,居家、外出都很適合進行鍛煉,彈力帶的負荷可以自如控制,簡便安全,很適合中老年患者使用。彈力帶健身可以增加關(guān)節(jié)的活動度,有增加肌肉力量和提高心肺功能等諸多優(yōu)點,尤其是由于糖尿病消耗大體型消瘦的患者進行鍛煉,可以改善肌肉質(zhì)量,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鍛煉方法和要求:彈力帶可徒手進行練習,也可利用場地和固定物體進行鍛煉,可以鍛煉到全身所有部位,實現(xiàn)全身各部位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拉起彈力帶時要發(fā)力,然后緩慢復原同時肌肉也需要發(fā)力維持,達到對肌肉形成“一次練習雙倍刺激”的健身效果。鍛煉部位可以今天重點練習上肢,明天重點練習下肢,鍛煉部位隔開進行。每個部位每次鍛煉15次左右,肌肉略感疲憊則強度合適,間歇2分鐘后進行第二組練習,通常每個部位練習2-3組,不要超過4組,注意鍛煉時應保持挺胸收腹,不要憋氣,控制好身體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