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古樸 羅泉古鎮 (旅游覽勝)羅泉古鎮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它的聞名得于清朝中葉鹽井的發現。順著珠溪河,以鹽為生的人們開始修建各自的家園。明太祖洪武年間(公元1365年至1399年),一棟棟屹立在河畔的民居已頗具規模,那時羅泉鎮商賈云集,熱鬧異常。 從公路上往下看羅泉,鎮子的形制宛若一條正月里舞動的游龍。漫步于羅泉寬約4米、長5里、由青石條鋪成的巷道,看到優雅而古樸的古建民居,使人感受到小鎮古老而淳樸的氣息。羅泉的鼎盛時期,清朝末年,小小的鎮上有13家飯鋪,32家面鋪,數十家戲樓,十多家茶館,十多家賭場,二十多家妓院,鎮子周圍還建有九宮十八廟。珠溪河兩岸十五華里之內,密布著1000多口鹽井,50多家鹽灶房。那時節,舟緝穿梭,馬嘶驢鳴,羅泉鹽通過水陸兩道被運至中國西部各地。在這條游龍之上,棲居著約4000人,他們與來往于羅泉的鹽商、鹽夫、船夫、挑煤夫、挑米夫、挑鐵夫共同寫就和見證了羅泉歷史上的繁華歲月。民國初年以后,羅泉開始衰敗,大大小小的鹽井礦衰竭,再也提不出較好的鹵水。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在一夜之間化為了云煙。 以產鹽而聞名天下的羅泉,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時鹽業開發已達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已有鹽井1500余眼,所產的井鹽于1925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那時的羅泉商賈聚集,馬嘶騾叫,熱鬧非凡,當地的鹽神廟便是最好見證。鹽神廟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鹽神廟是古鎮的曾經輝煌的重要標志。廟內供管仲為鹽神,關羽和火神則作為管仲的輔佐相伴左右,整個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正殿屋頂的群龍嬉戲搶寶圖,雖經百年風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