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經脈之氣以人體二十部經脈為軌道,晝夜不息運行于周身上下表里各部分,其作用是為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輸送營養和信息。 (《氣功》月刊) 二 混元氣布于脈外,循行于皮膚之中,肌肉之間,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其作用是在內溫養五臟六腑,在外保衛肌表,直接供形神之所需?!耙獾綒獾健?、“氣聚丹田”即指這種氣。 (《氣功》月刊) 三 脈內之氣從脈之大絡而出,脈外之氣從經脈之井穴而入,循環往復,使真氣充盈于體內。 (《氣功》月刊) 四 導引型功法,以鍛煉肢體為主,肢體活動興奮,產生肌膚真氣,先在肌膚之間經絡運行、貯存,隨著練功深入,有部分真氣由經絡向上進入大腦,因而出現了自發動。 (《氣功》月刊) 五 吐納型功法,以鍛煉呼吸為主,通過呼吸推動腑臟產生真氣,這種真氣先運行于貯藏于腑臟之間,而后進入丹田(其他類型功法產生的真氣,最后也都要進入丹田) (《氣功》月刊) 六 “ 有常以生氣時,以鼻引入口吐,吐二分余一分,鼓口咽此氣,令喉中郁然有聲。此非胎元氣,是服其粗氣也。粗氣在腹,與元氣不同居也。 夫人用力者,皆用眾氣也,謂眾物之氣,飲食之品也。眾氣只能舉重致遠運體而已。 用氣之術即粗氣也,可以移山岳,決河海,制虎豹,縛賊盜,故知眾氣不足粗氣?!?nbsp; ——《抱樸子》 七 “ 以我之心,使我之氣,適我之體,攻我之疾,何往而不愈焉。” ——《云笈七簽》 八 練硬氣功,要以一定的內養功為基礎,只有內氣飽滿、渾身氣血運行旺盛,內臟功能得到加強,在此基礎上練習閉氣,就不至于因內氣不足而使內臟受到損害。 (《氣功》月刊) 九 內丹功煉先天的元精、元氣、元神,而世法是煉后天的精氣神。正如柳華陽所強調的“片言萬卷兮,下手在先天?!痹谛逕捜胧止Ψ驎r,稍微不注意就會滑入后天成為世法。 (《氣功》月刊) 十 有些氣功功法中采用數息、隨息、觀息出入等法,都是在自然呼吸基礎上運用,僅僅作為入門的一種暫用手段而已;一旦入了門,就要放棄。 (《氣功》月刊) 十一 丹田呼吸,實際上即指腹式呼吸和逆呼吸,這也是在入靜后通過自動調節形成的,決不能有意用力鼓腹收腹去強求。 (《氣功》月刊) 十二 大凡武術,分內外兩家,并有武藝、道藝之分。習武藝者,必重姿勢與勁力;練道藝者,只注意姿勢,以站樁為根基,心中不用力,虛其心而實其腹,使意與丹田之氣相結合,進退靈通,毫無阻滯。 (《氣功》月刊) |
|
來自: 夢澤赤子 > 《武學百家之內外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