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合用有助于提高PCOS患者妊娠率來源:網摘 2007年5月10日 近幾年,到醫院就診的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患者明顯增多。PCOS是內分泌與代謝失調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有月經稀發、閉經、不孕、功能性子宮出血、肥胖、多毛、痤瘡等。PCOS患者常伴不孕,約占無排卵性不孕癥的75%,嚴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如何治療PCOS患者的不孕,成為婦科臨床的一大難題。近年來的臨床治療實踐表明,中西藥聯合應用,實現優勢互補,對提高PCOS患者受孕幾率及減少妊娠丟失率上,具有積極作用。 目前,醫學界對PCOS的病因存在不同的推論。在中醫方面,近年來眾多學者認為,腎虛是其基本病因,在此基礎上還分為血瘀、痰濕、肝郁和痰瘀互結等的不同腎虛。如腎陽虛,命門火衰沖任失于溫煦,不能攝精成孕;腎陰虛,陰精不足,沖任失于滋養,則不能孕養胚胎;腎氣虛,則不能調節腎-天癸-沖任-子宮軸的功能,出現一系列月經不調病癥,最終導致不孕。還有腎虛兼血瘀,腎陽不足,胞脈虛寒,氣血凝滯,腎陰虧損,虛熱內生,血為熱爍,皆可致腎虛血瘀,腎虛生殖無能更有瘀阻,則難成孕。腎虛兼痰濕,腎陽虛衰,不能化生精血為癸水,則沖不盛,任不通,諸經之血不能匯集沖任下注胞宮,故月經不調以致不孕,而腎陽虛不能溫運脾土,脾失運化,水濕內停,故聚而成痰。腎虛兼肝郁,虛者腎虧血少,胞宮失養,實者肝郁氣滯,痰熱互結,閉阻胞脈,導致不孕。 西醫學認為PCOS患者不孕的因素包括:促性腺激素分泌異常,導致卵泡發育障礙和不排卵;高雄激素血癥,在卵巢內抑制卵泡發育,卵泡閉鎖,不能形成優勢卵泡,而出現排卵障礙;高胰島素血癥,卵巢的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對卵巢間質和卵泡的影響,可引起卵巢分泌雄激素;肥胖,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HBG)活性降低,血清游離睪酮水平增高,進一步加強雄激素的作用,脂肪組織轉化為雌激素增多,雌激素周期性變化消失,加重排卵及受孕障礙致不孕。 ■促排卵與抗雄激素治療 促排卵治療是西醫學治療PCOS患者不孕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克羅米芬(CC)是促排卵一線藥物,尤其是對于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不高、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每日常用劑量為50毫克;若反應不佳者,可加至每日100~150毫克,于月經第5日開始連續用藥5日。另外,常用的制劑還有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基因重組FSH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HMG。FSH主要用于促卵泡發育,根據基礎促黃體生成素(LH)和FSH的水平決定用量,主張由少量開始,在B超監測卵泡發育情況下調整用藥劑量;HCG主要用于促卵泡發育和黃素化,一般在卵泡發育至直徑8~20毫米時,一次肌注5000~10000單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傳統的促排卵方案易導致多胎妊娠和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HSS)。 PCOS患者常伴有高雄激素血癥。安體舒通屬于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可每日75~100毫克分兩次口服,副反應為月經過多和月經不規則、頭痛、乳房痛、乏力、性欲減退;地塞米松抑制腎上腺雄激素分泌,每日劑量0.25毫克,必要時4個月后增至0.5毫克(每日分兩次口服)。達英-35可拮抗雄激素,從患者出血第5日起,囑其每日口服1片,連續21日,周期治療3~6次。副反應有抑郁、體重增加、輕度頭痛、水鈉潴留、性欲減退。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可使促性腺激素減少,從而減少卵巢合成激素,可采用曲普瑞林3.75毫克于周期第二天肌注,每28日1次,共3~6個月,月經出現暫時停閉,但長期應用可出現潮熱、汗出等圍絕經期綜合征癥狀,并導致骨質丟失。 ■中醫辨證施治方法 中醫治療PCOS的方法主要分為:補腎活血法,主要針對耐CC的PCOS患者,選用知母、黃精、龜板、生地、麥冬、桃仁、馬鞭草、仙靈脾等滋腎養陰;補腎化痰法,即采用補腎化痰中藥治療PCOS,以胡蘆巴、覆盆子、熟附子、熟地、肉桂等補腎藥為主,佐以穿山甲、象貝通絡化痰,痰濕型以昆布、膽星、皂刺、夏枯草等化痰軟堅為主,佐以菟絲子、淫羊藿補腎,腎虛痰實型則補腎化痰軟堅并用;補腎疏肝解郁法,即采用歸芍地黃湯補腎養血,越鞠丸疏肝解郁、行氣化痰。 ■中西藥合用可提高療效 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干擾了CC對中樞和卵巢的作用,使20%~30%的患者對CC的反應不良或無反應。由于CC有較強的抗雌激素作用,可使宮頸腺體分泌減少,抑制子宮內膜增生,形成了高排卵率、低妊娠率的治療效應。近年來,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補腎活血、健脾養血或活血化瘀中藥可改善卵巢局部微環境和機體能,從而提高卵巢對CC的反應性,增加宮頸粘液分泌,有利于精子的吸納,提高子宮內膜的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的著床和發育。中藥與CC聯合應用,即發揮了CC募集卵子的優越功能,又為卵子的發育和胚胎的發育提供良好的條件,因而獲得更高的妊娠率。 耐CC的PCOS不孕患者,改用CC與補腎活血中藥仙茅、熟地、赤芍、柴胡、益母草、牛膝等10余味中藥組成的排卵湯,并辨證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加減聯合治療,能夠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具體方法包括:補腎活血中藥+克羅米芬,熟地、旱蓮草、女貞子、紫石英、補骨脂、當歸、川芎等與CC聯合應用。補腎化痰祛瘀中藥+克羅米芬,運用中藥六二四合方(六味地黃湯、二陳湯、四物湯為主)與CC聯合應用。中藥人工周期療法+克羅米芬,即以熟地、山茱萸、肉蓯蓉、山藥、蒼術、陳皮、石菖蒲、丹參、牛膝、皂角刺等為主藥,采用補腎健脾、化痰活血的中醫周期療法,并與CC聯合用藥。中藥人工周期療法+二甲雙胍:在對腎陰虛組、腎陽虛組和痰濕組采用周期治療的同時,加二甲雙胍治療。 值得關注的是,PCOS患者妊娠丟失率相當高,有研究報道對PCOS不孕患者分別采取中藥、西藥和中西藥促排卵治療,其中中藥組41例,用補腎活血化瘀中藥連續治療6個周期;西藥組35例,前3周期用達英-35,后3個周期用CC/HCG;中西藥組63例,按上述中藥、西藥聯合用藥,連續6個周期。結果中藥組和西藥組的早期流產率和早期先兆流產率無顯著性差異,但兩組的早期先兆流產率分別高于中西藥組。這一結果提示,中西藥聯合應用,使子宮內微環境改善,不但能提高妊娠率,也能降低早期流產率。此外科研人員探討PCOS患者臨床證型與基礎性激素的關系發現,當LH/FSH值<2.5時,患者多表現為腎陰虛征象;LH/FSH值>2.5時,患者則出現一系列腎陽虛征象,泌乳素(PRL)增高是肝郁證的特異性指標。另外,B超尤其是陰道B超能動態觀測卵泡的形態、大小、生長發育的速度、排卵情況和子宮內膜的厚度。因此,周期療法與B超監測相結合更能及時指導臨床辨證用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