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你自己發現有一些困惑、困擾,有一些惱怒、煩惱,而且自己想不清,跟朋友說也無法放下思想包袱,這種狀態就到了需要求助心理學幫助的狀態。
心理咨詢幫助的對象就是日常生活當中的常人,這些人完全有正常的思維和正常的行為,當他們遇到一些現實的問題,自己感得很困惑,很煩惱,通過自己的一些努力一時無法排遣,這時就到了需要求助心理醫生的程度。
如同找律師和金融投資師一樣,接受心理學家的幫助,可以增加受助者的幸福感,解決心理包袱,進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諸如夫妻關系、同事關系等問題。
臨床心理學服務于大眾健康,使大眾可以學到生活智慧,幫助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在西方見心理醫生就有如去圖書館查閱資料一樣。 而我們一些人的觀念是有病才找心理醫生,把心理學看得有一點讓人害怕,我去找心理醫生是不是有病?實際上完全不應該是這樣子的。
其實幸福可以無中生有的。這是心理醫生能夠把握的技術,心理醫生可以讓你發現你的幸福感,幫助別人體會到快樂和幸福,覺察到或者培養一種能力,比如愛的能力,怎么更好去被愛、接受愛,怎么去處理快樂,怎么讓情緒保留在快樂的階段而不下滑到抑郁的階段,怎么維持快樂,心理學有一定的方法可以讓快樂保持久一點。所有人都需要這些心理學技術,而不是有問題的人才需要。
一個人處在和諧、穩定、健康狀態找心理醫生,他的獲益遠大于那些有麻煩的人。有麻煩的人關注問題的處理,而不是讓自己內心變得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恰恰是那種好的尤其是經濟地位比較好、衣食無憂的人,他們沒有問題而去找心理醫生,從中得到的資源會讓他變成更加積極,更有幸福感,更加朝氣蓬勃。一般人從心理醫生得到的建議,比那些問題障礙很重的人會更好領悟,更好貫徹,更好實施。因為他個人的人生就比其他人更成功,他是在沒有心理醫生指導下打拼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