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71高校課堂” 現已更加成熟高效,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合作,學習效率普遍提高,本學期又進一步完善了“271高校課堂”模式細節,突出研究了學習小組建設,高效展示和分層討論,分層達標。現結合學校的教學實踐,經過我個人的深思,將我的思路表述如下:。 一、學習小組的建設 學習小組建設是關鍵,包括小組創建,小組活動和小組評價三方面。 1.小組創建: (1)培訓好小組長和高效科研小組成員。在每個小組有一名英語組長并兼任班級高效科研小組成員,稱為學科委員,讓其明確職責,加強責任心。 (2)發揮好高效科研小組的作用。每周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研究,反饋老師組織學習過程中優點和不足,反饋學生方面有哪些需要幫助和平日學習存在的困惑,反饋整個小組學習過程,最后總結形成老師和學生需改進完善的英語科本周溫馨提示。 (3)組內分層:組內英語組長每天記錄好本組成員的得分對所有成員劃分層次。 2.在小組活動:充分發揮小組成員得分動力作用,抓好評價,刺激小組活動水平,讓每位成員都為捍衛小團隊集體榮譽而學,從思想上讓學生重視,讓每位學生保證學習精力集中,主動參與,相互監督,課堂上采用幫扶結對子。A,B,C三層間互幫互學,互相檢查過關,既競爭又合作,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3.在小組評價方面:評價是課堂的關鍵,只有抓好評價才能督促學生高效展示,有了高效展示,學生必須搞好自主和討論,因此評價是一堂課的牛鼻子。科學利用小組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互幫互學。 (1)學科班長對每個小組課堂表現,展示、作業質量進行評價。對于三個層次有不同的評價方式,根據各層的目標達成率評價,每節課由學科班長總結對各小組的評價,搞好每周總結和階段性總結,評選出周冠軍、月冠軍和學期冠軍。 (2)本組高效科研小組學科委員對小組各成員的平日表現進行評價。從課堂的參與度,積極性,幫扶態度,知識能力的達成率、提高率等方面來評價,來挖掘團隊動力,提高小組整體動力。是組內分層的主要依據。并匯入班級對小組的評價。 二、高效展示 展示的核心是高效。高效展示能夠推動自學和討論的高效。 (1)展示要求:采用多整體展示,少個別展示,多書面展示,少口頭展示的原則,書面展示時,學生自動展示或小組推薦展示相結合,展示同學要寫好姓名,組別序號,板書規范,效率要高,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口頭展示,要脫稿聲音洪亮。每次展示都要有恰當的點評,且老師要給予評價。 (2)對非展示同學要求:不到黑板展示同學要在下面展示后對桌互批搞好評價,也可以相鄰兩個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換并給對方修改和批閱。讓所有學生在展示環節中都處于緊張狀態,有事可做。 (3)對老師的要求:老師在備課時要對展示的內容、展示的學生和點評的學生進行設計,設計好展示什么內容,A,B,C哪個層次展示,誰來點評,且老師在巡回指導時,給與展示學生和點評學生特別關注,展示學生在展示前可先在小組內向其他同學展示,做好充分的準備。點評時A層將拓展內容向同學們補充,老師可跟據實際情況進行補充點評。 三、分層討論和分層達標 討論前老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討論內容,時間要求和目標。堅持“先一對一分層,再組內集體討論”的原則,學習小組長在初步了解每個人的學習情況下,進行分工,安排A對A,B對B,C對C的分層討論,設計好每個人都能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層層幫助。A要有拓展,A教B, B教C,一般是其中一個A幫助指導B層展示,另一A拓展;另一B幫助C層達標;確保A的目標達成率為120%左右,B的目標達成率為100%左右,C的目標達成率為80% 左右。討論后,行政小組長要幫學科委員對每個人的達標情況進行檢查,以提高率來搞好評價,通過當堂檢測評價每層同學的達標率,排出隊來交學科班長,對于不達標的同學老師一定要更上檢查。 【指導思想】 1. 轉變思想:教師一定要轉變教育角色,不做純粹知識的灌輸者,做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領者、組織者和欣賞者,一定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質疑、思考、合作、討論、提高。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2. 小組建設: ①在小組內部推行“一幫一,對對紅”的政策:一般來說,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由能力較強的A層幫B層,B層幫C層,手拉手,齊頭并進。 ②實行機會限制制度:對A層學生進行發言限制,A層每節課發言不超過1次,C層每節課發言不少于1次,A層和C層同時起立,A層應請C層優先回答,把機會讓給更多的同學。 ③學習規范制:自主學習階段,要獨立學習,不能打擾別人;交流階段,輪流發言,一人發言時,其他小組成員注意傾聽、記錄,相互補充要等別人說完,要學會傾聽。規定討論的內容主要是解題規律、解題步驟;展示階段,不能推諉,輪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補充完善。 ④獎勵制度:對一周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本學科的表彰,給與一定物質獎勵。 良好的組風,才會有良好的班風。所以班級建設的重點應該放在小組建設上來,打造一流小組高效學習小組。 ⑤高效展示:實行分層討論與分層展示同時進行的原則。學生先進行分層討論,再組內討論,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組長根據老師的要求安排組員在指定的區域進行展示,組員可以對展示不完整的內容進行補充。根據題目的不同展示分為口頭展示(討論結束后進行)、黑板展示、上臺展示(討論完后邊展示邊講解)。 ⑥分層達標:對不同層次的同學檢測題的數量有所不同,A、B層學生可以做全部的題目,C層的學生只做基礎的,選做的題目可以不做。 3. 學案編制:①學案編制要符合課標、考綱及高考要求,重點突出,詳略得當。②學案編制要走程序,編制人提前一周編制好,編好后發給全體老師,全體老師都做一遍,集備時老師拿著做得學案,集體研究修改,再集思廣益,進一步修改、完善,然后定稿。③學案包括:學習目標、使用說明、重點難點、自學引導、合作探究、當堂檢測;訓練學案應有使用說明,訓練量不超過30分鐘。④每一個學案都要有編制人、審核人、領導簽字、日期、編號。 4. 多媒體使用:它有助于進行大容量的課堂教學,這就意味著學生思考更充分了,思維時間增大了,也就意味著學生學得更深刻了,思維的空間也更大了,教學效率也就提高了。但是有些重要問題不要一閃而過,而是讓學生記下來或做成學案使用,同時還不能忽略板書的作用。 5. 個人備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每堂課的設計要符合“271”課堂的五步學習法。第一步,課前自學,完成自主學習;第二步,自學整理,找去疑難;第三步,分組合作,討論解疑;第四步,展示點評,拔高升華;第五步,總結反芻,整理學案。要增加課堂的容量,提高信息量、訓練量、思維量,圍繞學習目標,積極思考,深度思考。每堂課的容量和強度都要達到學生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 6.布置作業:注重整理,每節課后都要跟上課后練習。練習要針對當堂內容,達到當堂內容當堂落實,每節課都要清出底子。 新授課課堂模式 1、課前自學 前一天晚自習,將導學案發給學生,學生用15至25分鐘預習課本,課本內容的學習以小問題的方式呈現。把概念、規律性的知識的得出過程通過小問題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通過小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完成學案的自主學習部分。針對本節課重點、難點,設置3-5個練習題,對難點問題進行分解突破,降低難度,逐步深層理解。課間,將課本、典型習題本、筆記本準備好。這樣學生對所要學知識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通過預習發現不理解的知識點,上課時有針對性去解決,學生能提前進入學習狀態。 2、展示學習目標要求: ①板書課題:課題板書要認真、工整且醒目,通常是寫在黑板的正中央。 ②板書學習目標:學習目標要明確、針對性要強,易實施、目標容易達成且效果好。如:深刻理解…;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等,切忌模棱兩可,一節課的學習目標一般不要超過三個,以兩個最好。(以上兩條可提前2分鐘寫到黑板上,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并使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 ③ 對學習目標進行解讀: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基本方法。通過解讀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流程,做到有的放矢。 溫馨提示:學習目標一定要寫在學案上,一定要板書在黑板上,學習目標在學生學習期間不能擦掉。 3、自學整理(5分鐘) ①繼續完成導學案,疑難問題用紅筆標記出來,討論時解決; ②根據自主學習的內容,繼續閱讀課本,為下一步的討論做準備。 溫馨提示:練習題要針對性強,獨立性強,并要體現分層。也可以是判斷題。 4、合作探究:( 10-15分鐘) ①討論時全體起立,堅持“先一對一討論”,再組內集體討論的原則,先讓同層次學生A與A、B與B、C與C進行討論,然后小組討論不會的問題,在討論過程中要堅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層次學習理念,最后將疑難反饋給老師; 溫馨提示:積極發言. 講解時作勾畫記錄. 組長要時刻把本組的學習控制好,組織并安排所有問題的解決,要剔除無效討論,按要求控制討論內容、時間,確保圍繞問題展開討論,且惜時、高效,有深度; ②討論時也可以借助前后黑板和兩塊小黑板,主要討論解題規律,解題步驟等; ③討論時要做好筆記,并要總結解題的規律、方法,找出問題出錯的原因及突破口,有能力的同學也可以把問題進行拓展,把問題進行變型,達到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效果; ④討論結束后,組長將記好的疑難問題以紙條的形式交給老師。 5、展示交流:( 10-15分鐘) ①老師統計好各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由別的小組到黑板展示、講解,并總結本題的解題規律和方法; 溫馨提示:講解的同學要用普通話,語言要準確、清晰,聲音洪亮,要恰當運用體態語言,大方、熱情。板演時運用彩筆書寫,突出重點。B層同學負責展示。 ②講解結束后有疑問的同學可以主動提出來,由講解的同學解答。每個同學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進行相互討論,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講解的同學必須總結出這類題的解決方法、規律,用彩筆寫在黑板上。 6、點評拓展:(5-10分鐘) (1)學生點評: ①對展示的內容規范性、準確性進行點評; ②提出本小組討論時對該點評的題目總結的規律、方法。 (2)老師點評: ①針對學生的展示,對步驟、方法運用好的地方進行表揚,對學生講解時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出糾正; ②對學生感到模棱兩可的問題,作出肯定的答復,指出正確的解題方法; ③對重點問題再以跟蹤練習的方式加以鞏固,總結這類問題的題型題路; ④根據各小組展示和點評的情況,準確評價小組,做到小組評價激勵到位,起到充分調動每個小組,每個同學的積極性的作用。 溫馨提示:老師的點評要語言簡練,直入重點,講方法、講規律,重點強調、難點點撥。 7、整理落實:( 5-10分鐘) 一定要留下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反芻消化,整理筆記,對錯誤題目進行糾正。老師到臺下轉一轉,及時解惑答疑。本節內容一定在本節清出底子,千萬不要讓學生吃夾生飯。 8、課堂小結:(1-2分鐘) ①先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內容、要求、思想方法和題型題路; ②老師進行糾正補充,使知識更加完善,規律方法更加具體明確。 ③學科班長對本節課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表揚他們好的做法,繼續發揚,其他同學要向他們學習。 9、當堂檢測:(5分鐘) 留下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完成當堂檢測。既能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又能起到檢查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的作用。 10、布置作業: ①先讓學生整理好本節課所學內容,重點題目整理到典題本上; ②作業量要適中,分層布置作業,針對每組的情況,分上、中、下三層布置作業。 溫馨提示:讓學生把作業任務記錄到“成長日記”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