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號表示書籍、篇章、報刊、劇作、歌曲和法規文件等的名稱,例如:《中學生》、《語文報》、《濤聲依舊》。 使用書名號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書名號里還要用書名號時,外用雙內用單,雙書名號和單書名號在書寫時不能放在一個格子里。《讀〈石鐘山記〉有感》 (二)書名與該書中的篇名連用時,先寫書名后寫篇名,中間用間隔號,然后加上書名號。《茍子·勸學》《史記·項羽本紀》 (三)寫文章時,題目不要加書名號。 (四)和“序”有關的書名號,如《<農村調查>序言》,這樣的題目告訴我們,該文只是序,而非正文。 如果正文與序同時存在,則應該這樣寫,如: 《琵琶行(并序)》《孔雀東南飛(并序)》 這兩個書名號都是正確的,如果寫成《<琵琶行》(并序)》《<孔雀東南飛>(并序)》或者《琵琶行》(并序)、《孔雀東南飛》(并序),都是不正確的。 (五)使用書名號時,必須弄清楚,句子本身是否在強調需要加書名號內容的名稱性,如果強調其名稱性,則用書名號,如果側重強調題目的內容,那么需要加引號而不是書名號。如: 我剛走進電影院,就看見屏幕上赫然投著“生死抉擇”四個字。 這篇文章,題目為“梅花嶺記”,其實是在贊頌明末抗清殉國的史可法。 上句如果把引號換成書名號就不妥當,因為從句子的本身看,原句是在強調題目的內容,意在與“其實是在贊頌明末抗清殉國的史可法”形成對比。 再看一個句子: 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鐵道游擊隊》,但你知道它的真實的政委是誰嗎? 上句中的書名號的使用是不對的,從后半句可以看出,此處的“鐵道游擊隊”并非電影名稱或者小說名稱,而是指“鐵道游擊隊”這支隊伍,應該把書名號換成引號。 (六)書名號用來標明書名、報名、期刊名、篇章名、劇目名、歌曲名和法規文件等名;而專欄名、專題名、叢書、單位等名稱不能用。例: ①19歲的女大學生在《幸運52》節目中連續七次奪魁引起了媒體的好奇。有的請她講:“如何多才多藝”;有的追問她:“怎樣身兼數職”;還有的讓她講什么都行……(書名號分別改為引號) ②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為主題的中央電視臺2004年“3.15”電視宣傳活動將由央視經濟頻道的11個欄目共同組織完成。(書名號分別改為引號) ③對于《雅思(IELTS)考試》人們已耳熟能詳,如今一個全新的同樣來自英國的職業外語水平測試——《博思(BULATS)考試》,也已由國家人事部考試中心推出。(書名號分別改為引號) ④《紅旗飄飄畫叢》出版前后(書名號分別改為引號) ⑤在《人間指南雜志社》里有6位編輯。(“社”指單位,書名號應去掉) ⑥近日,《重慶日報》、重慶電視臺和重慶電臺共同推出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欄目——《不朽的紅巖》,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2005年重慶卷)(第二個書名號應改為引號) ⑦上海文藝出版社最近推出了《當代文壇大家文庫》:《巴金七十年文選》、《冰心七十年文選》<《夏衍七十年文選》、《施蟄存七十年文選》、《柯靈七十年文選》,這些書都是留給子孫后代的精神財富。(2005年江西卷)(第一個書名號應改為引號) ⑧《上海文學》新開《自由談》一欄,本期刊登王安憶、陳丹青關于當代影視劇的長篇對談《生活與故事,故事與影視》之一,廣征博引,分析精當。("自由談"是專欄,因此,不應用書名號,而改為引號。) ⑨出版社在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書征訂單上提醒郵購者:務必在匯款單上寫清姓名及詳細地址,匯款單附言欄內注明所購的書名、冊數。("2004年第一季度社科新書征訂單"屬于出版社發的文件,應該加上書名號。) ⑩今天,《美麗天使》雜志社3位編輯來我市采訪,請市府辦小周安排一下。("xx雜志社"或"xx出版社"不用書名號。有了"社"字就指單位了,不是指雜志或報紙的名稱了,因此,書名號應去掉。) 有爭議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電視的欄目有時也用書名號,戲劇、歌曲、樂曲、繪畫、雕塑、攝影等的作品名稱也可以用書名號標示。書名號的作用已擴大到標示各類作品(包括用文字、聲音、圖像、動作等表現的作品等)的名稱。但我們不能因此而隨意擴大書名號的使用范圍如將書名號用于產品名、獎品名、單位名、活動名、課程名、會議名專題名、叢書、單位等。例: “《麗達公寓》即日發售……” 書名號用于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麗達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稱,是不能用書名號的。不能為了突出某一表述對象,便濫用書名號。 經濟頻道在已形成品牌效應的《經濟半小時》、《經濟信息聯播》、《幸運52》、《開心辭典》、《對話》、《生活》等一大批名牌欄目,推出眾多各具特色的欄目。(《人民日報》)(這種用法已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 晚間龍頭欄目《經濟半小時》、《經濟信息聯播》與新開的早間欄目《第一時間》、午間欄目《全球資訊榜》共同構筑經濟頻道的主線;服務版塊包含《生活》、《前沿》、《健康之路》、《為您服務》,為觀眾提供無微不至的生活服務。(《人民日報》)(這種用法已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 (七)書名號之間可用頓號,也可不用任何點號。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八)使用書名號時,不要將書名號后面的普通名詞插進去。例如:《讀者》雜志,就不能寫成《讀者雜志》。 附: 1990年3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重新發布了修訂后的《標點符號用法》。對書名號是這樣定義: 書名號的形式為雙書名號"《》"和單書名號"〈〉"。 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用書名號標示。 例如:a)《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讀過魯迅的《孔乙己》嗎?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 d)桌上放著一本《中國語文》。 注意幾種容易誤用的情況, 一、書名號的幾種特殊用法 1、書名、篇名一起出現。 如果篇從屬于書,書名在前,篇名在后。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如果篇名里還有書名,就要使用兩個書名號,外為雙書名號,內為單書名號。 例:李教授撰寫的《談曹植的〈白馬篇〉的愛國情結》一文獲得好評。 2、電影、歌曲、舞蹈、小品、相聲等文化產品的名稱可用書名號。 例:片尾曲《我心永恒》是《泰坦尼克號》影片的經典絕唱。 例: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的單口相聲《逗你玩》雅俗共賞,堪稱相聲中的精品。 3、電視臺、電臺的節目可用書名號 例:19歲的女大學生在《幸運52》節目中連續七次奪魁,引起了媒體的好奇。 4、法律、條例的名稱也用書名號。 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正式確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由各級政府負責治理”的原則。 5、教科書名稱用書名號,而課程名不用書名號。 例:這學期開設微積分課,需要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微積分》。 6、叢書名與部分書名的使用。 如果叢書和部分書一起出現,就存在包含和被包含關系,叢書名不用書名號,部分書用書名號。 例:我托他買“青年自學叢書”—《環境保護》和《人體衛生》,他一口答應了。 如果只出現叢書名,那叢書名要用書名號。 例: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青年自學叢書》深受廣大青年讀者的喜愛。 二、書名號的幾種誤用情況 不該用書名號而用書名號的情況不少,具體有: 例1:《海爾牌》空調已經遠銷海外。 商品名不能用書名號,書名號應去掉。 例2、公安機關負責向公民頒發《身份證》。 身份證不用書名號,書名號應去掉。 例3、近日,《重慶日報》、重慶電視臺和重慶電臺共同推出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欄目—《不朽的紅巖》,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2005年重慶卷) 欄目名不用書名號,要用引號。節目可用書名號。 例4、以《團結、友誼、交融、發展》為主題的第4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今天在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廣場隆重開幕。(2005年山東卷) 主題、會議、標語等都不用書名號,可用引號。 例5、對于《雅思IELTS考試》,人們已經耳熟能詳,如今一個全新的同樣來自英國的職業外語水平測試—《博思BULATS考試》,也已由國家人事部考試中心推出。(2004年海南、廣西等五省卷) 考試、比賽等活動不用書名號,句中兩個書名號應改為引號。 書名號的應用范圍 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對書名號的應用范圍作了明確規定:“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用書名號標示。”這是主要用法。此外,法律規章、規定、方案等的名稱也應加書名號,如《新聞出版統計管理辦法》《漢語拼音方案》等。文化產品的名稱大部分也可以用書名號,例如,電影名、電視劇名、歌名、樂曲名、舞蹈名、雕塑名、畫名、書法名、戲曲名、曲藝名、雜技名、刺繡名、攝影名,乃至相聲、小品、特種郵票、剪紙的名稱,都得用書名號。但是,一些大型建筑藝術,雖然也屬于文化產品,習慣上卻不用書名號,如天壇祈年殿。 書名、篇章名如果有縮略形式,照樣要用書名號,如《毛選》四卷、《現漢》等。報紙、刊物有專版、專欄或副刊,電臺、電視臺有專題節目,它們的名稱都可用書名號。如《北京青年報》有專版《卡通陣線》,《文匯報》有副刊《筆會》,《人民日報》有專欄《今日談》,中央電視臺和北京文藝臺分別有專題節目《體育沙龍》和《周末三人談》。 叢書是否用書名號,尚無統一意見。早年一般也用書名號,如《萬有文庫》《四庫叢刊》;現在當然也可以用,如《新世紀萬有文庫》《露珠叢書》。有人主張用引號:叢書名為一個詞的,“叢書”二字括在引號之內,如“婦女叢書”“五角叢書”;叢書名為短語的,“叢書”二字不括在引號之內,如“從小愛科學”叢書、“名人名家傳記”叢書。 課程和與其相應的教科書往往同一名稱。這時,前者不用書名號,后者則需加書名號。如:“語文課上,小明告訴老師,他的《語文》書不見了。” 當報紙或雜志的名稱和報社、編輯部名稱或和雜志社、編輯部名稱相同時,如果指報紙或雜志本身,當然必須加書名號;如果著眼于單位,則可以不用。如:“新聞出版署報紙司和新聞出版報連續組織報紙編校質量評比,就是在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今后可在新聞出版報上開辟專欄,定期公布對報紙編校質量抽查評比的結果……”前一個“新聞出版報”是指單位,不必用書名號,后一個明顯是指報紙本身,按理說應該加上書名號為好;但不加也不會引起誤解,因此也可以不加。如果報刊名稱易與普通名詞混同,那就非加不可。如:“《山西青年》向一稿多投宣戰。”“《青年記者》注意民意調查。” 誤用書名號的情況大致有兩類。 1.似是而非。這又有兩種情況。一是書名號里面的名稱和原名不符。如:“摘自《半月談內部版》第5期”。只有《半月談》雜志,沒有“半月談內部版”的刊名,“內部版”三字不應括在書名號之內。二是將題目名與篇章名混為一談。如:“有個同學說,老師教他們,以后再遇到《責任》之類的作文題,按照‘談談孔繁森,批判王寶森,想到錢學森,聯系中學生’的程式來寫,保險不會豁邊。”(《報刊文摘》1997年5月15日,三版)引文中,“責任”僅僅是一個作文的題目,還不代表一篇文章,所以不應加書名號。 2.隨意超出應用范圍。主要是對引號和書名號不加區別,以至品牌名、證件名、會議名、展覽名、獎狀名、獎杯名、活動名、機構名、表格名,都隨意加上書名號,有人甚至在信封上對收信人的地址也加上書名號,這就用得太濫了。 書名號有雙書名號和單書名號之分。一般情況用雙書名號。當書名號里邊還要用書名號時,外面一層用雙書名號,里邊一層用單書名號。如:“《<中國工人>發刊詞》發表于1940年2月7日。” (摘自《實用語文規范知識小詞典》,語文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書名、篇章名如果有縮略形式,照樣要用書名號,如《毛選》四卷、《現漢》等。報紙、刊物有專版、專欄或副刊,電臺、電視臺有專題節目,它們的名稱都可用書名號。如《北京青年報》有專版《卡通陣線》,《文匯報》有副刊《筆會》,《人民日報》有專欄《今日談》,中央電視臺和北京文藝臺分別有專題節目《體育沙龍》和《周末三人談》。 叢書是否用書名號,尚無統一意見。早年一般也用書名號,如《萬有文庫》《四庫叢刊》;現在當然也可以用,如《新世紀萬有文庫》《露珠叢書》。有人主張用引號:叢書名為一個詞的,“叢書”二字括在引號之內,如“婦女叢書”“五角叢書”;叢書名為短語的,“叢書”二字不括在引號之內,如“從小愛科學”叢書、“名人名家傳記”叢書。 課程和與其相應的教科書往往同一名稱。這時,前者不用書名號,后者則需加書名號。如:“語文課上,小明告訴老師,他的《語文》書不見了。” 當報紙或雜志的名稱和報社、編輯部名稱或和雜志社、編輯部名稱相同時,如果指報紙或雜志本身,當然必須加書名號;如果著眼于單位,則可以不用。如:“新聞出版署報紙司和新聞出版報連續組織報紙編校質量評比,就是在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今后可在新聞出版報上開辟專欄,定期公布對報紙編校質量抽查評比的結果……”前一個“新聞出版報”是指單位,不必用書名號,后一個明顯是指報紙本身,按理說應該加上書名號為好;但不加也不會引起誤解,因此也可以不加。如果報刊名稱易與普通名詞混同,那就非加不可。如:“《山西青年》向一稿多投宣戰。”“《青年記者》注意民意調查。” 誤用書名號的情況大致有兩類。 1.似是而非。這又有兩種情況。一是書名號里面的名稱和原名不符。如:“摘自《半月談內部版》第5期”。只有《半月談》雜志,沒有“半月談內部版”的刊名,“內部版”三字不應括在書名號之內。二是將題目名與篇章名混為一談。如:“有個同學說,老師教他們,以后再遇到《責任》之類的作文題,按照‘談談孔繁森,批判王寶森,想到錢學森,聯系中學生’的程式來寫,保險不會豁邊。”(《報刊文摘》1997年5月15日,三版)引文中,“責任”僅僅是一個作文的題目,還不代表一篇文章,所以不應加書名號。 2.隨意超出應用范圍。主要是對引號和書名號不加區別,以至品牌名、證件名、會議名、展覽名、獎狀名、獎杯名、活動名、機構名、表格名,都隨意加上書名號,有人甚至在信封上對收信人的地址也加上書名號,這就用得太濫了。 書名號有雙書名號和單書名號之分。一般情況用雙書名號。當書名號里邊還要用書名號時,外面一層用雙書名號,里邊一層用單書名號。如:“《<中國工人>發刊詞》發表于1940年2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