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河南省委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曾先后設在這里,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朱理治、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為發展壯大黨的力量、組織和開展敵后游擊戰爭、開創華中地區抗戰新局面做出了卓越貢獻。當時的竹溝成了新四軍成長壯大的一個重要基地,新四軍二師一部、四師、五師都是從這里出發會合各地黨所領導的武裝力量發展起來的。在竹溝,還通過開辦黨訓班、教導隊等形式為中原各地培養了4800多名軍政骨干。因此,竹溝被人們譽為中原抗戰的搖籃。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中共河南省委由開封遷往竹溝。省委負責同志朱理治、陳少敏、王闌西、謝邦治等先后來到這里。他們根據徐州失陷后的形勢,一方面積極準備干部,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與組建新四軍基干隊伍。竹溝成了當時河南黨的領導中心和發動河南抗日游擊戰爭的司令部。
1938年9月底,彭雪楓在竹溝創辦了《拂曉報》后,率領新組建的新四軍游擊支隊開赴豫東平原,后來發展為新四軍第四師。
1938年9月30日至11月6日,黨中央決定撤銷中共中央長江局,建立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所有長江以北,湖北、河南、安徽、江蘇地區黨的工作一概由中原局指導”,中原局機關設在確山縣竹溝鎮。
12月16日,中原局組織部長朱理治及郭述申、譚希林等從延安先期到達竹溝,同時李先念受中央派遣也從延安來到竹溝。
“越過千重水,踏破萬重山,胡服同志到竹溝,妙計定中原”。1938年11月23日,劉少奇化名胡服,從延安出發,途經西安、南陽、泌陽,于1939年1月28日抵達竹溝。他的著名著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就是輾轉中原抵達竹溝后修訂的。
劉少奇同志非常重視宣傳工作,他直接領導創辦了中原局印刷廠,翻印解放周刊和抗日文件,印出的第一本書是《挽救抗戰的危機》,劉少奇同志看到這本書非常高興,高度評價說:“建立一座印刷廠等于建立了一座兵工廠。”1939年9月15日,劉少奇率領徐海東、劉瑞龍等一批高級將領第二次來到竹溝。針對國民黨接連制造反共摩擦的情況,劉少奇深入調查研究,親自到距離竹溝100多里的遂平縣潘莊區委了解周圍幾縣的社會動向,掌握敵、友、我政治動向的第一手材料。
在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原局的正確領導下,中原各地武裝力量迅速壯大。
劉少奇同志非常重視統戰工作,積極主動地與竹溝周邊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建立秘密而良好的統戰關系,使之成為保衛竹溝的有利條件,因而,竹溝能在眾多國民黨軍隊包圍中存在兩年之久。劉汝明不向竹溝留守處進攻,在解放戰爭中,張軫協助程潛起義,都與當時的統戰工作有一定關系。
在劉少奇的指導下,竹溝地區黨的組織建設和群眾工作十分活躍。留守處機關建立了留守處司令部和政治部,機關干部常逾千人。內部設立了參謀、軍需、副官、軍醫四大處,先后辦起了被服廠、印刷廠、修械廠等后勤機構。這一時期的竹溝,承擔著中共中央中原局向中原各地輸送干部及提供經費物資、進行交通聯絡等重要作用,竹溝在中原,像延安在全國一樣,起著領導華中地區抗日戰爭的作用。劉少奇看到這里如火如荼、生機勃勃的大好形勢,高興地說:“延安有黨的領導,竹溝也有黨的領導;延安有窯洞,竹溝也有窯洞;延安有抗大,我們這里有黨訓班;延安有延河,竹溝有大沙河。這里真成了小延安!”從此,竹溝以“小延安”的美名傳揚全國。
從1939年下半年開始,竹溝周圍的反共氣氛日益濃重。竹溝作為戰略基點的歷史使命已基本完成,中原局作出逐步把指揮中心移向蘇皖和豫鄂邊敵后的決定。10月中旬,劉少奇帶領中原局機關和一個干部大隊及一個武裝中隊約340余人,朱理治率留守處司令部、政治部、教導大隊等約600余人,先后撤離竹溝,東進蘇皖地區和南下四望山地區。
1939年11月1日,信陽三區區團副曹身修在國民黨特務的指使下,通過打入我地方武裝的內線,率百余人在四望山地區外圍婆婆寨捕殺我地方工作人員6人。這是國民黨在河南地區制造的第二次事件,給河南省委敲起了警鐘。
婆婆寨事件發生后,新四軍四支隊八團隊駐在確山縣城的聯絡站被迫撤銷。
11月11日拂曉,國民黨向竹溝發動突然襲擊,制造了駭人聽聞的“竹溝慘案”。
“竹溝慘案”發生后,竹溝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繼續堅持斗爭。1944年春,日軍為打通平漢線,發動了河南戰役。駐守在平漢鐵路兩側的國民黨部隊無序而逃,在歷時37天的河南戰役中,失城38座,損兵20余萬。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一向飽受“水、旱、蝗、湯”之苦的河南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為解救日軍鐵蹄下的河南人民,給進犯河南的日軍以沉重打擊,黨中央作出了向河南敵后進軍的重大決策,豫鄂邊區黨委決定開辟豫南、豫中抗日根據地,派豫南游擊兵團挺進河南。進抵淮北之后,迅速打開了汝南、確山、正陽三縣的新局面,建立了孤山沖抗日根據地。
斯人斯事竹溝慘案
竹溝在抗戰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使國民黨頑固派極為仇恨。1939 年10月,國民黨中央下達了用武力除掉竹溝留守處的命令。
11月11日拂曉,國民黨第三十一集團軍司令部少將參議耿明軒組織確山、泌陽、信陽三縣保安團16個中隊和地方聯防隊共1800多人,向竹溝發動了突然襲擊,制造了駭人聽聞的“竹溝慘案”。
10日黃昏時分,竹溝東門外的大街上來了100多人的壯丁隊,準備到泌陽去,因天色已晚,便住在竹溝的東街上。
11日拂曉,住在寨外的留守處教導隊打開寨門,此時,東街上的壯丁隊出發了,后續部隊約50人突然闖進寨門,迅即登上寨樓,拿出暗藏的手槍,將我軍守衛東寨樓的一個班13人全部殺死,一部分保安隊已經深入到街中留守處的門前。我軍進行還擊,經過10個小時的激烈巷戰,土頑死傷很多。在戰斗開始后,我保衛部門肅清了內奸、特務分子楊春堂的嫂子,內奸分子“楊大姐”等。
12日,省委決定在當夜突圍。午夜時分,機關全體人員500多人,冒雨分三批從西寨門突圍。由于西路土頑系泌陽保安團,其中一個大隊由我方同志掌握,省委已與之取得聯系,遂決定由西門出發,向竹溝西南龍窩方向突圍。
13日上午,土頑占領了竹溝,開始了一場血腥屠殺和搶掠,共殺害新四軍干部、戰士、傷員、干部家屬及革命群眾200多人。
“竹溝慘案”激起了全國抗日軍民的極大憤慨。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彭德懷、張云逸、朱理治、彭雪楓等發表演講和通電,強烈譴責國民黨頑固派的罪惡行徑。由于我黨的堅決斗爭和堅強領導,竹溝人民繼續頑強地堅持斗爭。
(稿件采寫李釗文字整理李啟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