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研讀試題 從容面對中考 九江市教科所 王 芳 近幾年來,我省語文中考考試形式、試卷結構及分值安排、試題難度等基本保持一致。2012年語文中考考試形式為紙質測試,全卷12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保持與往年相同。試題類型有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和填空題,主觀題包括簡答題和寫作題。 2010年、2011年、2012年試卷題型結構對比表
從上表中可看出,與2011年試卷比較,2012年題型變化有以下幾點: 1. 前9小題為選擇題(第一部分6題及第二部分中“古詩閱讀”2題、文言文句子朗讀節奏劃分題)。 2.“古詩文積累”由第二部分第一塊移至第三塊。 3.“綜合性學習”從第一部分移至第四部分。 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和復習效率,應精心研讀中考試題,了解中考??嫉闹R點,在以后教學中,圍繞這些知識點重點講解,著重復習,做到有的放矢。下面就從2012年試卷題型特點進行逐一分析。 第一部分 語言知識及其運用 (共6小題,12分) 1.字音字形 試題分析 選擇題。能力層級為A,識記。考查的是初中階段應該識記的生字的音和形,以常用詞語為材料,將字音和字形合為一體考查。所有字音、字形均出自課文后面的“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詞、文下的注釋和文中出現的字詞。字音是多音字或比較容易讀錯的字,字形為比較容易寫錯的常用字。 教學建議 (1)平常上課時要求學生預習課文,認真抄寫生字的讀音、字形,課后加以鞏固。 (2)每周的學生練字內容以這些生字為主,每學完一個單元對各課的生字詞進行聽寫。 (3)復習時,學會歸納,將教材中六冊課本中的所有生字詞輯錄整理。(條件好一點的學校,老師挑復習資料時,就注意選附有七——九年級教材上的字詞的資料;條件差一點的學校,老師找來復印給學生。) (4)早讀時間讀寫,專題考查后易錯的再讓學生強化。初中生易讀錯的常用字和常用成語、易寫錯的常用字詞歸類重點識記。 (5)強化做題訓練,尤其是多做中考題。 附錄一:人教版七——九年級現代文重點字音輯錄 附錄二:人教版七——九年級現代文重點詞語(掌握字形)輯錄 2.詞語使用 試題分析 選擇題。能力層級為D,表達應用??疾榈氖窃~語的實際運用能力,教科書中的重要詞語是考查的重點。試題材料可以是選自教材或改編自教材,也可以是自編或選自課外閱讀材料中的語句。 教科書中每篇課文中的重要詞語,每篇課文之后的“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詞,以及課文下注釋中的生詞,應該重點掌握。 近三年試題都是兩句選自教材:2009中的A項出自《那樹》,B項出自《再塑生命》;2010中的A項出自《孤獨之旅》,D項出自《故宮博物院》;2011中的B項出自《應有格物致知精神》,C項出自《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其余兩句出自課外,以報紙中的材料為主。除2010年的C項中“收場”為二字詞語,其余均為四字詞語,且絕大多數為成語。 教學建議 (1)平常上課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將“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去查詞典,將意思抄寫下來。 (2)每節早讀課,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及文下的注釋。每節語文課之前,讓學生每人輪流在黑板上抄寫一個成語,并解釋它的意思。 (3)復習時,學會歸納,將教材中六冊課本中的重要詞語(以四字成語為主)輯錄整理。 附錄三:人教版七——九年級現代文重要成語輯錄 3.病句辨析 試題分析 選擇題。能力層級為D,表達應用??疾閷W生對病句的識別能力。病句類型涉及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語序不當、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句式雜糅等。試題材料可選自或改編于教材,也可自編或選編自課外閱讀材料(以報紙中的時訊為主)。 2009中的A項改編自《故鄉》,D項出自《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2011中的A項出自《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C項改編自《蘇州園林》;而2010中的四個選項都出自課外。 八年級下冊課文后分別有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句子成分、句子的主干、長單句的分析的知識短文,本冊書后附錄部分有短語結構類型表、句子成分簡表。九年級下冊教科書上課文后分別有句子結構要完整、表達要合事理、句子成分搭配要得當、語序要合理、使用句式要單一的知識短文。教師要給學生細致講解。 教學建議 (1)平時教學中要求學生寫作文、練筆時,能夠流暢、通順的組織文字,較少出現病句,并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 (2)教師在復習時,要將常考的幾種病句類型進行詳細講解,并教給學生辨析病句的方法。 (3)強化做題訓練,尤其是多做中考題。 4.組句成段 試題分析 選擇題。能力層級為D,表達應用。即將打亂了的句子組成一個語段,考查學生思維的條理性、語言的邏輯性。試題材料選自課外書籍或報刊資料,基本上是說明性文字或議論性文字。 教學建議 (1)教師在復習時,教給學生做這道題的方法:首先,把幾個句子的內容通讀一遍,弄清各句話的大意,判斷整個語段內容屬于哪種類型文字(說明性或議論性);其次,明確整個語段的中心思想,即整個語段主要講什么;再次,可以通過語段類型和標志性詞語來梳理整個語段的順序,從而完成組句成段。其中,說明性文字可按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來確定句間關系;議論性文字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或者按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來確定關系。 (2)強化做題訓練,尤其是多做中考題。 5.句子的選用、仿用、句式變換 試題分析 選擇題。能力層級為D,表達應用。包括根據提供的語境選用句子、仿寫句子和按要求變換句式等內容,涉及語法、修辭等語文基礎知識的運用。試題材料選自課外書籍、報刊資料或自編。 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中有對聯常識,本冊書后附錄部分有短語結構類型表、句子成分簡表。九年級上冊教科書中有復句常識,本冊附錄部分有復句常用關聯詞語一覽表、常用修辭格簡表。(常見修辭方法包括: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教師可讓學生回到具體的課文去溫習修辭,如《春》一課后的比喻、《濟南的冬天》一課后的擬人、《列夫·托爾斯泰》一課后的夸張、《安塞腰鼓》一課后的反復和排比) 教學建議 (1)教師在復習時,應重點給學生解題方法的指導:如句式變換(包括主動句與被動句的變換、肯定句與否定句的變換、陳述句與反問句的變換、短句與長句的變換、常式句與變式句的變換等)、句式選用、句子仿寫的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等。 (2)強化做題訓練,尤其是多做中考題。 6.語段概括 試題分析 選擇題。能力層級為D,表達應用。即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概括語段的內容,主要考查考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相關信息的篩選能力以及語言概括與表達能力。試題材料選自課外書籍或報刊資料。其中新聞材料較多,也有其他文段。 教學建議 (1)教學毛澤東的兩則新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時,要詳細介紹新聞的知識(要素、結構等),并要求學生人手一份報紙,進行拓展閱讀,作文訓練學寫新聞,引導學生多關注新聞節目和時事政治。 (2)復習時,應重點給學生方法的指導。 (3)強化做題訓練,尤其是多做中考題。 字、詞、短語、句子、文段是語言運用中幾個重要的單位,不管是做語言運用題,還是進行閱讀和寫作,都要涉及這些內容,因此有關的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非講不可。不過,應該為閱讀和表達服務,不能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空講,而要放到典型的文體中去講。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與積累 (共三塊,22分) 1.古詩閱讀 試題分析 選擇題。涉及的能力層級是B、C、E,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2題,各2分。主要考查考生對課外古詩詞的理解和初步的鑒賞能力。選材均來自課外,大多出自《唐詩宋詞鑒賞詞典》,往往與課文作者或詩詞相聯系。從內容上看,2009年是寫景抒情詩,2010、2011年都是游子思鄉詩。 教學建議 (1)重視積累,夯實基礎。指導學生多吟詠那些膾炙人口、蘊含哲理、積極向上、富有教育意義的古典詩詞。課前活動可進行詩詞賞析競賽,或要求學生每節語文課之前每人輪流在黑板上寫一則課外古詩詞,并略微講解它的思想內容,其他同學進行摘抄。 (2)在復習時,教會學生欣賞古詩詞的有關方法。并從語言鑒賞題、形象鑒賞題、表達技巧鑒賞題、思想內容評價鑒賞題四大類分別講授答題的方法、技巧等。 2.文言文閱讀 試題分析 涉及的能力層級是B、C、E。主要考查考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分值為10分,主要從誦讀、實詞解釋、文意把握、概括要點、寫作技巧、人物分析等方面進行考查。 選材大多出自《二十五史》或其他古書,內容大多與江西的風土人情或課文作者、課文內容有關,體裁是具有趣味性、可讀性、故事性、啟發性的記敘短文,一般為人物傳記。具體分析如下: 9題,選擇題,句子朗讀節奏劃分,2分。 10題,解釋詞語,2小題,共2分。全部是重要的實詞(以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活用詞、多義詞為主),而且大都是教材當中出現過的詞。其余兩題(2012年省考試說明中已無“翻譯句子”題),均為簡答題,分值各為3分。 教學建議 (1)立足課外,抓好課內。對教材中的每篇文言文都要精講多練,要求學生養成預習(抄寫生字、劃分朗讀節奏、疏通文意)、歸納(學完每課后,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四個方面歸納整理)、背誦和默寫的良好習慣。 (2)復習時,學會歸納,將教材中六冊課本中的文言文中的重要實詞(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四方面)輯錄整理。 (3)教給學生做題的方法。 (4)注重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運用,引導閱讀程度相當的課外文言文。 3.古詩文積累 試題分析 填空題。能力層級是A,識記。6小題,分值為8分,考查考生對古詩文的背誦默寫能力。試題材料均是課標要求背誦的50篇古詩文中的名句。試題設計形式有直接的默寫(直接型默寫),即根據上句填寫下句或根據下句填寫上句(4小題,各1分),以及基于語境的提示性的默寫(理解型默寫和運用型默寫,2小題,各2分)。試題對詩、詞(曲)、文以及六冊課本會盡量兼顧。 教學建議 (1)平時教學中,要求學生對這50篇都能背誦、默寫。 (2)在復習時,可將這50篇古詩文原文輯錄整理,分發給學生,便于復習。利用每節早讀課的后十分鐘,每次默寫兩首,由老師改或同學互改,逐一過關。 附錄四:人教版七——九年級文言文通假字輯錄 附錄五:人教版七——九年級文言文詞類活用輯錄 附錄六:人教版七——九年級文言文古今異義輯錄 附錄七:人教版七——九年級文言文一詞多義輯錄 第三部分 現代文閱讀 (共2塊,30分) 主觀題。涉及的能力層次是B、C、E。現代文閱讀材料選自教材以外。其中記敘類文章(主要是散文)必考,一般為5個試題,16—18分;說明類文章、議論類文章二選一,一般為5個試題,12—14分。現代文閱讀重點考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綜合理解能力,綜合考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重視對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考查。 (一)散文 試題分析 綜觀這三年我省中考對散文的考查,從選材上看,偏重于當代名家經典美文,且選文視野開闊,文化內涵豐富,所選材料大多抒發對生活、對社會的體驗和感悟,展現作者對追求人生真諦、感悟生命光彩、關注社會生活的情懷。作者都是當代著名散文家,分別是余秋雨(考生在課內學過他的散文《信客》)、周濤、琦君(臺灣女作家,考生在課內學過她的散文《春酒》),分值都為17分,2009、2010年都是4道題,每道題平均分都超過4分;2011年是6道題,每道題平均分不足3分。也就是說在賦分上從大分值題又回歸到小分值題,某種程度上也就意味著涉及的考點越來越多,對文本的考查越來越細。從題型上看,注重對詞句理解、要點概括、語言賞析、文章把握等方面的考查,另外,要求考生聯系實際的開放性試題也逐漸增多。 (二)說明文 試題分析 縱觀近十年我省中考試卷,我們不難發現,中考對說明文的考查頻率明顯高于議論文,均為科技類說明文。選材一般出自《百科知識》雜志,大多以生態環境、前沿科技、社會熱點話題為主,注重時代性、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從題型上看,注重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把握和部分關鍵信息的提取,注重對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 (三)議論文 試題分析 從選材來看,這兩年的議論文具有明顯的散文傾向,即不是純粹的、嚴謹的議論文。選文的內容或主題不具有濃重的理論性、政治味、說教色彩,都與社會實踐或現實生活聯系密切,有助于考生在考場上短時間內理解文本。從近年來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來看,議論文閱讀側重于選取具有人文色彩和時代感的文章,如: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格、思想、品質、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還有一個傾向就是較多的省份選擇的閱讀文本都與社會熱點相關聯,這要求考生有關注社會的習慣。 附:江西省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材料一覽(2000-2011年) 時 間 選文一 選文二 2000年 《人口與環境》 《愛的禮物》 2001年 《勤于用腦》 《蘭 草》 2002年 《可燃冰》 《紫藤蘿瀑布》 2003年 《垂 釣》 《科學是快樂的》 2004年 《心中的蘆葦》 《生物入侵者》 2005年 《春天的第一朵鮮花》 《謙卑的人有福》 2006年 《聽 雨》 《城市給了我們什么》 2007年 《看山老爹》 《“植物大熊貓”—四合木》 2008年 《年的召喚》 《我不認為我征服了沙漠》 2009年 《閑讀梧桐》 有關“ 濕 地 ” 2010年 《黃蜂筑巢》 《朗 讀》 2011年 《方寸田園》 《太陽風暴對地球影響有多大?》 (記敘文12篇,說明文8篇,議論文4篇) 現代文閱讀教學建議 (1)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優化教學過程,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2)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特別是認真閱讀《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的課外讀物。另外,推薦《讀者》、《意林》、《時文選萃》、《散文選刊》、《百科知識》等雜志供學生挑選訂閱。建議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 (3)按文體復習。將記敘文(主要是散文)、說明文、議論文分成若干個專題,以便于各個擊破,建立完整的知識系統。 (4)在復習時,可以按照不同的文體從課本中選取一些與中考現代文閱讀選文水平相當的課文,備課組自行命制與中考題型、題量、難度相當的訓練題目,進行有效的訓練,以便舉一反三。 (5)既要立足課本,更要面向課外。擴大閱讀面,加強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探討研究等方面的訓練,加強分析綜合能力和語言概括、表述能力的訓練,尤其要注重方法的總結和歸納。 (6)進行解題方法指導:整體閱讀——了解內容——領會主題——仔細審題——明確考點——篩選信息——找準語句——組織語言——落筆答題——回顧檢查。 第四部分 綜合性學習與寫作 (共2題,56分) 綜合性學習 試題分析 主觀題。能力層級為D,表達應用。3小題,每題各2分。是與教材相照應的考試內容,即選擇一個主題,將學生的課外閱讀(包括名著閱讀)情況、口語交際能力、非文字類如圖表、漫畫的閱讀能力等綜合起來考查。試題材料(情境)是自編的。 今年不可忽視名著閱讀能力的考查。 教學建議 (1)平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綜合性學習”,不能認為可上可不上,或由學生自學。一般在教新的單元課文之前,可先把這單元后面的綜合性學習的任務布置好,同學們分小組去完成,兩周后各組匯報成果,或各組辦一份手抄報,進行評比。 (2)由于我省對于綜合性學習的考查均來自課文后面的“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寫作”,因此復習時,應將六冊課本的綜合性學習列表匯總,逐一復習。 附:初中人教版六冊課本綜合性學習匯總表
寫 作 主觀題??荚嚹芗壥?SPAN lang=EN-US>D,表達應用,50分。綜觀我省近三年中考作文,發現作文題目以半命題作文和命題作文為主,形式上相對比較固定,并未像全國其他省市一樣出現話題作文、材料作文或二選一的作文。在考查內容上,我省比較重視學生“我手寫我心”的能力,作文題目均圍繞學生的生活設題,讓學生都能做到有東西可寫,不至于出現盲區,這就保證了考試的公平性。 教學建議 (1)教學時結合課文經常進行片段作文訓練。 (2)注重素材積累。每周可布置學生摘抄一定的美文片段。 (3)抓好寫作訓練。要求學生認真寫好單元作文,注意文體訓練,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一事一議的簡單議論文要過關,要糾正“淡化文體就是不要文體”的錯誤傾向。 (4)專題復習:就擬題、審題立意、構思選材、結構布局等方面,進行專題輔導。挑選一些優秀作文和近年中考優秀作文讓學生研讀,探究作者是如何審題、立意、組織材料、謀篇布局的;如何做到角度新穎,取材鮮活,筆法獨到。 (5)集中訓練: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關注社會熱點,突出地方特色,反映歷史文化的“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讓學生訓練,要求盡量在規定時間內當堂作文,并定時進行交流與講評。 (6)自我補充:學生要自覺主動多讀書看報,開拓自己視野,了解時代信息,把握時代脈搏,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涉獵名家作品或課文中指定推薦的中外名著,并學習語言和一定的章法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