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氏(183-221),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中國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母。本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鄴城后成為曹丕的妻室。后因被郭女王(文德郭皇后)所譖而被曹丕賜死,死后謚曰文昭皇后。
甄洛,曹操的大兒媳,魏文帝曹丕的夫人,冊封“文昭甄皇后”。她的事跡,《三國志·魏書五》有載。

甄氏在演義中的出場,遠不及貂蟬那般風光。建安八年春二月,曹軍破鄴城,曹丕直入袁紹府第。見二婦人啼哭,其中一人是袁紹妻子劉氏,另一個是袁紹兒媳即二子袁熙之妻甄氏。丕拖此女近前,見披發(fā)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觀之,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遂對劉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憂慮。”遂按劍坐于堂上。此事《三國志·文昭甄皇后傳》注引《魏略》《世語》均有陳述。
演義這段描寫很是耐人尋味。曹丕當年十八歲,正值青春期。為什么鄴城一破,他不忙著打掃戰(zhàn)場,肅清殘敵,卻急匆匆“徑投袁紹家,下馬拔劍而入”?他要尋找的是什么,很值得推敲一番的。至少,讓人覺得他形跡可疑吧。讀者若細心,亦必不會忽略前后兩處交代:一是當他要進入紹府時,一將當之曰:“丞相有命,諸人不許進紹府。”丕斥退,提劍入后堂。二是曹操趕到紹府門下,即問:“誰曾入此門來?”守將對曰:“世子在內。”曹喚出責之。
不能排除,曹操他是來遲了,被他的大兒子搶先了一步。在這樣情況下,他只好說:“真吾兒婦也!”遂令曹丕納之。
殊不知此事另有一個版本,曹操亦早聞甄氏美名,以為拼死打下鄴城,甄氏必成囊中之物。做夢他也未曾料到,煮熟的鴨子會飛,悻悻然說,老子辛辛苦苦打下鄴城,難道就是為了那小子么?心中醋海翻騰,他是很難受的。
一個已婚女子,迷倒曹家父子二人也就罷了。誰知還有一個——曹家三公子曹植。事實上,最先發(fā)現(xiàn)甄洛之美的是他。甄洛出身大戶人家,父親名逸,官上蔡令,膝下有三男五女,甄洛最小。據(jù)說曹植曾托人向甄家求過婚,甄逸沒有眼光,把女兒許配給了袁紹的二兒子袁熙。袁家四世三公,堪稱頭號望族。然而,名牌家族中,也有名牌草包。袁熙既無勇,又無智,在三兄弟中最沒出息,連袁紹對這個兒子的評價都不高,四個字:柔懦難成。

甄氏落入曹丕之手,應是幸事。曹丕對他寵愛有加,一次宴席之上,曹丕乘著酒興,把甄洛向文友們隆重推出,眾人出于尊卑禮數(shù),伏下頭去,只敢用眼角余光來感受她的萬方儀態(tài)。座中一位叫劉禎的,說他愛美也好,好色也罷,竟然直勾勾地望著她,脖子也酸了,神情也癡了。劉禎是個大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倒不是曹丕計較,而是曹操認為壞了規(guī)矩,罰為苦力。
甄洛為曹丕生下一子一女,就是后來的魏明帝曹睿和東鄉(xiāng)公主。有道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甄氏后來受讒失寵,竟被曹丕賜死。

甄洛死了不打緊,可害苦了曹植。黃初四年,曹植入京朝見已稱帝的哥哥,回程路過洛川,神情恍惚起來,一時人神交會,寫下千古名篇《洛神賦》。《洛神賦》又名《感甄賦》,其中“翩若驚鴻,宛若游龍”、“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大段傾心描繪,若非愛之徹骨,焉能作此乎。
甄洛以一區(qū)區(qū)已婚婦人之身,傾倒曹家父子三人。須知這三位都是才情冠世的文學大家。甄洛魅力,當不在貂蟬之下。

《洛神賦圖》顧愷之作
《洛神賦》是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義名篇。《洛神賦》原名《感甄賦》,一般認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賦》。唐代李善則認為其為甄皇后所作,此說亦博得后世多人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