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山藥社區

     農藝師農場 2012-12-03

    中里巴人健康大講堂和找穴位

    1、趨吉避兇的大 法——對自己的七情六欲既要管理,又要順從。

    氣合而有形”是指指正氣和邪氣相會合后發生斗爭,便會出現各種癥狀,也就是中醫所講的“百病從氣生”。

    百病從氣生”是指氣分內氣和外氣,外氣:是指“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內氣指“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內氣”既情志,要保持協調,不令偏激,該喜即喜,該怒即怒,該思即思,該恐即恐,該悲即悲,但是必須要有度,不可過度而無節制,才不會被內氣所傷。

    中醫講:“怒傷肝,喜傷心,憂悲傷肺,思傷脾,驚恐傷腎”。

    古人說,腎開竅于耳,腎主骨;肝開竅于目,肝主筋;肺開竅于鼻,肺主皮毛;脾開竅于唇,脾主肉;舌為心之苗,心主血脈。

    “外氣”本來是宇宙空間的自然產物,但如果與我們的身體“不投脾氣”,就會成為我們的致病因素。

    自我治療方法:

    1、面色暗黃,毫無光澤,舌苔暗紅青紫,一年多無月經,(但是脈項浮大有力)

    ——揉脾經的公孫穴、心包經的內關穴。每天一碗山藥薏米粥(如人太瘦或觜唇紅腫破裂可用二碗粥)。

    2、腰部酸痛——通過“腎為腰之府”,是腎出了問題。

    3、手指甲變得又溥又脆——通過“爪為筋之余”“肝主筋”可以考慮是不是肝臟慮弱了。

    4、頭發脫落,須發早白——通過“發為血之余氣”,與心血不足有關。

    5、夜里1-3點醒來睡不著——睡前按摩肝經的太沖穴(消氣穴)以祛肝火。

    6、晚上7-9點胸部不舒服或肚子痛——為心包經所主。

    7、“推腹法”的目的——是清除腹內“三濁”(濁氣、濁水、宿便)。

    8、拔罐后皮膚奇癢難忍——是新鮮氣血流注此處的極好表現象,此時刮痧癢的地方最適合。

    9、吸癢——“嗅玫瑰”法;放松——“抓蝴蝶”法、“擦玻璃”法。

    10、手腳涼、怕涼——用熱水泡腳、墜足法、跪膝法、金雞獨立。

    11、身心改善——先天之本,激活腎經——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也就是原頭。腎經的原發力、原動力都在這里)。再通過涌泉穴來好好利用,用在肝處——涌泉穴是通肝的;供給肝臟營養就靠腎,讓腎經的氣血周流通暢。

    12、補腎——先揉腎經,再揉心經。心腎是相通。腎經叫足少陰腎經,心經叫手少陰心經,它們是一條經:在胳膊上叫心經,屬火,在腿上就是腎經,屬水。兩經同時揉,效果能達到極致。

    13、腎慮——揉腎經、心經。

    14、失眠——揉然谷穴、再揉心經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治,效果更佳。

    15、恐懼——揉摩太溪穴,來強壯腎臟(恐懼傷腎,就是大傷氣血)。

    16、吸氣短呼氣長“氣短”——胸中有郁悶之氣,但腎不納氣,就是腎虛,堅持用腹式呼吸法,能真正達到補腎的效果。

    17、肚脹、消化不好——推腹法(主推胃經部分)、跪膝法(主要可引胃經氣血下行)、敲胃經法(用拳頭敲打大腿、小腿胃經部分)來調動身體本來就充足的能量庫,自行沖擊堵塞的經絡。

    18、小便不利、喝水少、身體濕氣大——打通胃經來激發自身特有的原動力,而不是按膀胱經。

    19、愛發火的人,脾氣就是能量——平時多敲打、按摩肝膽兩經,尤其是膽經。經常刺激能疏解肝膽滯氣,讓氣血暢通。肝火旺的人能量最足,最易上火,通過肝膽兩經就把肝火引到它該去的人體慮弱的地方去。

    20、偏頭痛、乳房脹痛——壓抑點就在膽經和三焦經上。

    21、吃得多但肚脹,就是所謂的“胃強脾弱”——小腿的胃經和脾經,尤其是脾胃相通的穴位上:脾經的公孫穴、胃經的豐隆穴。

    22、胃潰瘍——病源起于肝,郁結之氣在膽,癥狀表現在胃,壓抑點在膽經上,郁結的能量從膽經宣發,而不去沖擊胃。

    23、塞癥、萎縮癥、炎癥等久治不愈之癥——需把氣血引到病灶點,看看病灶點壓哪條經上,就在病灶的去路上“挖個坑”,把氣血引過去,用拔罐法(可能開始拔不住,多拔幾次罐就能拔住了)。

    24、補腎——借助一條不易枯竭的經絡——胃經來實現,(治病從調肝入手,養生以強腎為功)。

    25、氣血不足、美容——打通胃經,保持胃經暢通,氣血自然充足。推摩腹部胃經(尤其是腹直肌部分),、敲打大小腿上的胃經、在胃經路線上拔罐子、刮痧,蹲檔騎馬式、跪膝后仰頭著地等,都是打通胃經的方法。

    26、清除體內的“三濁(濁氣、濁水、宿便)”——用“推腹法”,使大便暢通、小便增多、放屁打嗝,濁氣排除。

    27、壯腎陽——艾灸關元穴,和拍打命門和關元穴,以激發出體內無限的先天活力。

    28、鼻子不通氣——用“取嚏法”,流出清涕(寒氣),鼻子馬上通氣。

    29、受寒后頭痛劇烈——用“取吐法”,汗水痰涎齊出(寒氣),頭痛立止。

    30、吃涼的食物腹瀉——是身體幫你把寒氣排出,不必驚慌。

    31、高血壓——常揉尺澤穴。

    32、關節炎——練“跪膝法”。

    33、老胃病——練“壁虎爬行”效果最好。

    34、美白、祛斑——打通小周天的“叩首法”。三五天做一次,每次一小節,每小節叩首15次。

    35、膽囊炎、乳腺增生、頭皮屑、腦供血不足、補肝腎、預防老年癡呆、預防心血管疾病和腦梗塞——梳頭,每天最少300次,越多越好,梳頭還可以疏通很多經絡,等于給身體打基礎。一梳頭膽經的20多個經絡就全部打通。

    36、鍛煉脖子、頸椎、頭腦的神經——用頭練書法(用頭部練寫字)。

    37、膝蓋痛、膝蓋積水、膝蓋骨刺、腰痛、不能下蹲、不能上側所、補腎——練“跪膝法”(中醫稱膝為筋之府,膝是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又是大補肝臟的方法)。

    38、補肝——“跪膝法”(堅持每天做一次20分鐘,相當于每天喝幾支杞菊地黃丸口服液)。

    39、膝蓋有積水——先推腿下邊的脾經,先除濕,再揉膝陽關穴,往下疏導,然后再跪行把氣引過來就沒問題了。

    40、減肥密法——“跪膝法”,三周見效。

    41、脫發——“跪膝法”。

    42、坐月子生氣斷奶——使勁點按“涌泉穴”,要身心同治,二小時后,乳房開始逐漸脹,奶水會重新有。

    43、胃痛——按“足三里”,再循胃經上行,找到“伏兔穴”,將胃經上的硬結揉散。

    44、生氣打咯——用按摩棒從上到下疏通小腸經、三焦經、膀胱經,會有很多痛點,嗝打出來就不痛了。

    45、彎腰時兩肋疼痛——口服《加味逍遙丸》。

    46、肝火旺、長豆豆——就按肝經的“曲泉穴”到‘陰包經’,都是肝穴的要穴,“曲泉泄”肝火,清濕熱;“陰包經”解肝郁,調月經。如按摩穴位疼痛時,可用刮痧法,工具隨意。讓痘痘根除。

    47、各種皮膚病——按“曲池”穴,多按就會好。

    48、鼻流清涕、感冒、肘上邊穴位痛——肺與大腸經相表里,手敲大腸經(感冒初期,有預防肺臟被風寒侵襲的作用)。

    49、咳嗽、嗓子不痰咳不出——按腎經上的“復溜穴”、膝蓋窩里的“陰谷穴”,咳嗽立止。

    50、高血壓——刮心包經、大腸經、肺經,按摩降壓穴位,膀胱經走罐幾分鐘,再按摩太溪穴、太沖穴、足底心臟反射區。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時,堅持三個月方見效果。

    51、心腦血管疾病——“心包經”專治心腦血管疾患。

    52、大腸經清體內熱毒淤血。

    53、肺經肅降而補腎

    54、太溪穴是腎經原穴,補腎并引血下行。

    55、太沖穴清全身濁氣,濁氣出則百病皆消,使心臟反射區增強心臟供血,補充氣血原動力

    56、冬天著涼——用“取涕法”。

    57、鼻塞——按壓胳膊上的“孔最穴”,右側不通就按左側的“孔最穴”,同樣方法按另一側。

    58、胸悶、惡心、想打嗝打不出——用“推腹法”,主推心窩下及中間任脈和兩旁的胃經,找三焦經的手腕處找“支溝”和“外關穴”進行敲打或點按。小腿的胃經諸穴上點按或刮痧,也可按孫公穴(是消除腸胃濁氣的要穴)。

    59、通鼻、感冒引起的咽喉痛——按“孔最穴”(孔最穴是總管全身各種孔竅而得名的穴位)有特效。

    60、防衰老的五大 法:

    治黃褐斑、眉棱痛、魚尾紋、眼袋、黑眼圈:做眼保健操——按“攢竹穴”(管眼睛視力及眼睛脹痛等眼睛不舒服問題);“魚腰穴”(管的是眉棱痛);“絲竹空”(管專門祛斑的大穴,專管太陽穴附近出現的暗斑、黃褐斑)。

    61、魚尾紋——按眼睛上的“瞳子髎”。

    62、去眼袋——按“承泣穴”(是專管眼袋的穴位,上眼袋是是腎慮引起的;下眼袋是脾慮引起的,都是脾腎兩慮的結果)。

    63、黑眼圈——按揉“四白穴”。

    64、改善頭部供血、面若桃花——采用“撞揉鼻骨法”。

    65、烏發滿頭,腎強腰壯——多叩齒(牙齒里的經絡和腎經是相通的,在不便直接調養腎時,就采用健壯牙齒,是最好的補腎方法)。

    66、補腎、治耳鳴——用掌根揉耳背(每天揉三分鐘直到耳朵眼里發癢,證明耳朵面里的氣血過來了,長期這樣揉,耳鳴、耳聾的問題就解決了)。

    67、讓面色一直保持健康紅潤——敲打“胃經”(胃經是經面部供血之經,是一條多氣多血之經,直接通達于面部。方法:用10個手指肚敲打面部,敲打的就是胃經,也敲了大腸經和小腸經,再用手捋脖子,從下往上捋,再用空拳敲打胸部的乳頭上下到心窩,兩個空拳相對敲,然后在大腿的正面和側面1/2處接著敲,最后再敲一敲小腿中間的脛骨外側,就接通了下面的整條胃經。只需幾天時間,蠟黃、比較發暗的臉色不見了)。

    68、高血壓、腦供血不足、低血壓——捋脖子上的“胃經”,從下往上捋脖子。

    69、中醫所稱的三種痰——第一種是氣郁生痰:氣郁生的痰在身體上最容易表現出的就是脂肪瘤、囊腫,叫痰核,像扁平疣這類也跟氣郁有關;第二種是脾虛生痰:就是人們一咳就吐的痰,其實不是來原于肺,而是生自于脾,脾是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要想根除痰,就必須健脾祛痰。第三種痰是血痰,“血滯則生痰”,“痰蒙心竅”就是指血痰,就是常說的高血脂,血流緩慢停滯住了就堆積下來形成了高血脂。

    心包經就是化痰的,化血脂之痰,是專門預防高血脂的一條經絡,如果血脂高就會患心腦血管病。

    70、刮痧方法——要順著經絡刮,輕輕的刮,順著經絡走,不能橫著刮。是否出痧不在于用多大的勁:痧是不是刮出來的,而是體內的氣血推出來的。

    特別注意:孕婦、腫瘤、心臟不好的病人不能刮。

    71、肥胖產生的二種原因:外寒和內火,治療的六種方法:

    肝膽功能失調引起的肥胖自治療法:推大腿骨側的肝經和外側的膽經、敲帶脈區;

    腸胃功能失調引起的肥胖自治療方法:跪膝法;

    小腸功能失調引起的肥胖自治療法:捏手臂內側心經和小腸經;

    心臟功能失調引起的肥胖自治療法:用大拇指揉心包經;

    脾的運化失調引起的肥胖自治療法:每天推揉左側小腿上的脾經有特效;

    膀胱經失調引起的肥胖自治療法:在后背膀胱經按摩、刮痧、捏脊、艾灸。中醫認為:“風從項后入,寒從腳底生”,用拔罐、按摩托、捏脊、艾灸的方法,目的是清除后背的寒氣,以消除肥胖;

    72、通治各種肥胖的自治療法——推腹法、走路法、早睡早起。

    膀胱經大藥房

    73、治包括近視在內的任何眼疾——按揉睛明穴,按一下松一下,每天做9次就會起作用。

    74、治眼睛方面的疾病和熱證——揉攢竹穴。

    75、通鼻竅、治眼疾、頭痛、癲癇——用10個指頭肚每天梳頭上的膀胱經50次。

    76、明目醒神、降血壓、防治頸椎病、感冒——揉天柱穴。

    77、治咳嗽老不好、心里發憋、心血管問題、胃痛、肝、膽問題、腰酸腰痛——按后背膀胱經上的相應位置,在后背中線旁開1.5寸和旁開3寸的地方上找痛點,多揉就行,每天一次。

    78、治療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揉“八髎”,位置在褲腰的下緣和尾骨尖中間這一段旁開2~3厘米處: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邊4個,右邊4個,共8個,通常叫八髎。此穴是專門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各種男科、女科都歸此穴管,如痛經、子宮肌瘤、前列腺方面的毛病等均在這幾個穴位上找到痛點,按揉痛點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79、排毒減肥——拉抻或敲打承扶穴到委中穴一段:坐在床上,腿伸直,腰往下彎一彎,抻完后再多敲打一下大腿后邊,尤其是承扶到委中這一段,把痛點都敲得不痛了,膀胱經就疏通了。

    80、降血壓、治腰背痛、腦后頭痛、足跟痛——壓委中穴、委陽穴。

    81、平時腰痛——壓委中穴效果特別明顯。

    82、腰脹痛——不要拔罐子,會越拔越重,要揉“委陽”穴最管用。

    83、降血壓——按揉委中穴。

    84、后頭痛、足跟痛——揉委中穴。

    85、治腰痛、坐骨神精痛、痔瘡——揉承山穴。

    86、治慢性腰痛(腰肌勞損)立竿見影——揉飛揚穴。

    87、治感冒、膝蓋發涼、血壓高、眼睛酸澀、老花眼、腰腿痛、足跟裂、足跟痛——從飛揚穴一直推到昆侖穴。

    88、治腿抽筋、癲癇、身上老發緊——揉“申脈穴”(顧各思義,就是使人的筋脈伸展開來)。此穴在腳踝下緣,不太好揉,但用食指指節硌的方法一下就容易找到。

    89、腦鳴——按揉束骨穴最管用。

    膀胱經在腳上的穴位挨得都很近,用大拇指沿著外側的骨頭一推,就能把這些穴位一次性刺激到。

    90、治療腦鳴、頭痛、防感冒、通鼻竅、防止腳寒涼——揉金門到足通骨這一段膀胱經(用拇指推)。

    91、正胎位——艾灸至陰穴。

    特別注意;在揉膀胱經的時候,心情一定好放松,如果是緊張狀態的話,身體就會氣滯血淤。

    92、腎結石(體內垃圾)——通過刺激膀胱經來增強其功能,從而清除這些癥狀。

    93、膀胱經在后背各穴——可以用后背撞樹、撞墻、撞門框等,實際上撞哪都行,記住:一是量力而行,二是循序漸進,三是持之以恒。只有牢記這三個原則才會即安全又有效果。

    94、老人腰不得勁——病人平趴著,按摩腿上膀胱經的穴位:飛揚、委中穴揉一揉,要輕揉,還可以做跪膝,既可以漸漸增強腰部力量,又對緩解腰部疼痛有很好的幫助。

    95、老人腰腿疼——在左右委中穴、飛揚穴上拔上二個罐;旁邊還有穴也要拔二個罐;昆侖穴用手揉。

    腎經大藥房——激活先天這本,何懼疾病衰老

    96、使人不易衰老——刺激涌泉穴,它是一個井穴,即源頭。用大拇指用力點按涌泉穴,如果很痛就適合每天按摩,一定要堅持,因為補腎是用一輩子來完成的任務,腎氣強壯就不會衰老。按此穴是引血歸源。每天按三分鐘,堅持一個月,會發現腳底有彈性了,再按的時候就不會有有坑了。

    如果有的人用力點按后沒有什么感覺,穴位還被按下了一個坑,這就是典型的腎氣虛弱、氣血不足,這時就不適合按,這樣的人要先做跪膝法,把氣血引下來,再刺激涌泉穴。

    其實,只要把涌泉穴按摩通了,就證明把整個腎經都給打通了。

    97、咽喉炎——按揉照海穴。

    98、糖尿病、煩燥口干、咽喉腫痛、遺尿、遺精等癥——按揉然谷穴有效。

    99、腎炎、腎絞痛、痛風、老年癡呆、先天抽搐、痛經、厭食等癥——太溪穴。

    100、哮喘、二便不利、腰骨無力、頭昏失眠、足跟痛——按揉大鐘穴。

    101、膀胱炎、水腫、小便不利、前列腺炎、月經不調、腳踝酸痛——按揉水泉穴。

    102、身上怕冷、腳心老是冰涼——按涌泉穴,如果按下時按點不彈起來,最好用艾灸法,如果火氣較大,此法不適合。

    103、腳心發熱、但足不寒——最需要揉涌泉穴。

    104、打嗝不止(呃逆)——是腎氣不足,氣不往下走,不能歸源,而往上走就會產生打嗝,按涌泉穴。

    105、虛寒履帶嘔吐——按揉涌泉穴。虛寒是吃點涼東西就反胃嘔吐,是腎氣不足造成的。

    106、耳鳴、耳聾——按揉涌泉穴(因為腎開竅于耳,腎氣不足耳朵就會出問題)。

    107、高血壓——按揉涌泉穴。也可馬吳茱萸這味中草藥打成粉,調點醋,和成泥狀糊在腳心上,能很好穩定血壓,其實是引火歸源。

    108、鼻出血——把大蒜搗碎糊在腳心上,左鼻孔出血糊右腳心,右鼻孔出血糊左腳心,兩側同時出血就一邊糊一個,不超過10鐘即可。古人說糊上立馬主好,如不好則說明身體不別的病。

    109、治糖尿病、煩躁口干、咽喉腫痛、遺尿、遺精、——按揉然谷穴。找然谷穴時,可以先摸一下腳的內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處有個高骨頭,然谷穴就在高骨頭下緣。

    110、突然說不出話來,如是咽喉特別干——按揉然谷穴。

    111、男科小便短赤(即尿少、很熱、色發黃)等——按揉然谷穴。

    112、益腎平喘、通調二便、強腰壯骨、清腦安神、治療足跟痛、膽小怕事等情志病——按然谷穴。

    113、陰慮火旺——按揉大鐘穴。

    114、嗓子老說不出來話——按揉大鐘穴。

    115、治膀胱炎、小便不利、膠列腺疾病、月經不調——按揉水泉穴。

    116、足跟突然痛——按揉水泉穴,如果是長期足跟痛,就要揉大鐘穴和太溪穴。

    117、爬山發生腳踝酸痛——按揉水泉穴。

    118、治咽喉痛、慢性咽炎——按揉照海穴。

    119、以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沒有唾液,是腎陰不足——按揉太溪穴就能補上腎陰。

    120、痛風、尿酸過高,這是尿里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從源頭把問題解決。

    121、腎炎,排不出尿來——揉太溪穴也能幫助把尿毒解掉。

    122、先天性抽搐——按揉太溪穴。

    123、老是好哭、哭了以后眼睛越來越看不見東西——多揉太溪穴。

    124、厭食品癥——按揉太溪穴。

    125、胸悶、支氣管炎、哮喘——按揉太溪穴。

    126、老年癡呆、耳鳴、牙齒松動——打通腎經,這些癥狀就全沒了。

    127、咽喉痛——按揉太溪穴、然谷穴、涌泉穴。單個揉,哪個痛揉哪個,痛的那個就管咽喉痛了。

    特別提示:足三里穴偏重于補后天,太溪穴偏重于補先天。若補先天就要從太溪穴開始。



    *調節腎經的杠桿之藥——復溜穴

    128、消腫(凡是有腫的地方)——按揉復溜穴(因為腫的意思是有水液在那里停滯不流,淤住了,揉此穴就能讓它重新循環起來)。

    129、靜脈曲張——按揉復溜穴。

    130、頸椎病、生殖系統病、腹痛、腹瀉等——按揉陰谷穴。

    131、痛風、結石、抑郁、癲癇——按揉筑賓穴。

    132、月經不調、崩漏等——按揉交信穴。

    133、消腫利尿、靜脈曲張、水腫、腹脹、自汗、盜汗、腹瀉、尿失禁、指端麻木等——按揉復溜穴。

    134、半天尿不出來、尿失禁——按揉復溜穴。

    135、降血壓——先按揉尺澤穴(把上面的氣降下來),再揉復溜穴(把降下來的氣給接收住,讓它固定下來),最后再揉太溪穴,才能真正把腎給補上,是一步一步逐漸起效的。

    136、腿腳酸脹、或是腳老是抬高放在桌子上才舒服,是氣血下不去——每天多揉揉復溜穴。

    137、白內障、青光眼、飛蚊癥、眼睛脹痛、上眼皮無力(扒拉開合還使勁睜開,睜開一會兒又搭拉下來)等問題——揉復溜穴都管用。

    138、手指端或腳趾端總是麻木,是氣血過不去,原動力不足——每天要按揉復溜穴。

    139、補腎——先揉復溜穴,讓它先通一下,馬上再揉太溪穴,把好血趕緊引過來,打好這個基礎。

    140、月經不調、崩漏(月經到期不來或者有崩漏、淋漓不止等)——按揉交信穴。

    141、膝蓋發軟、沒勁、心里有恐懼的時候——按揉筑賓空就可以給人增加底氣。

    142、解藥毒、空氣污染毒——對常期服用西藥的人,平時一定要多揉筑賓穴(也解煙毒、油漆味、污染空氣的氣毒)。

    143、解肝毒——揉太沖穴。

    144、尿酸過高——尿酸過高會產生痛風、結石癥,揉筑賓穴可以治療這些病。

    145、神經受到傷害——揉筑賓穴。

    特別提示:筑賓穴的主要功能是清熱利濕、化痰安神、理氣止痛。

    146、肚臍周圍的腹痛——按揉陰谷穴。再按揉胃經上的巨虛穴配合使用,祛腹痛效果更好。再加上推腹法,效果即快又好。

    147、治頸椎病、生殖系統疾病、腹痛、腹瀉——按揉陰谷穴(此穴在膝窩處、委中穴內側)。此穴是治療頸椎病的一個好穴。中醫常說“腎主骨”,頸椎和要椎體都是骨頭的一個部分。

    148、肚臍眼周圍的腹痛——按揉陰谷穴。

    149、腹瀉——先按揉陰谷穴,再加上排濁氣的推腹法,療養既快又好。

    150、治心臟、腸胃、生殖系統、泌尿系統、情志等疾病——推揉胸腹部腎經(推揉胸腹部腎經,心臟、腸胃病、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的眾多疾病會迎刃而解)。

    特別提示:在推腹的時候,腎經可分為3個部分來推:第一部分從俞府推到步廊。在這一段,會推到痛點,特別是心里有恐懼的時候,而且恐懼的時間越長,這些痛點就越敏感。把這些痛點都給揉散了,就會覺得心里非常舒服,恐懼不知不覺消失了。而且諸如心里郁悶、胸悶、咳嗽等毛病,都可以在這里打到原因并得以解決。第二部分從中線旁開0.5寸的幽門空開始,一直推到肚臍眼旁邊的肓俞穴。推到這塊是為了達到排出腹中的濁氣、調節腸胃功能的目的。第三部分從肓俞往下推到橫骨。能防治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打通身體正面的腎經,可以通過以上介紹的推腹法來辦到。如果覺得身體哪方面問題最嚴重,就著重從管哪塊區域的經絡開始推就可以了。

    腎經健康大課堂

    151、問:腎經從腿上到后背的穴位有哪些?

    中里答:腿最上面的腎經穴位是陰谷穴,再往上到背后、臀部這一帶只有經,沒有穴。趴下的時候,內側有一根筋,中間有一根筋,外側有一根筋。中間這根筋和外側這根筋都是膀胱經,內側這根筋才是腿上的腎經。

    152、問:涌泉穴是點按好,還是從中點往腳趾頭順揉好?

    中里答:怎么揉都可以,只要敏感了就可以多揉,如果揉時不敏感,又凹陷下去了,就別揉它,先揉其他的穴位,慢慢的把氣血往那兒引。

    153、問:我的觜老是特別的干,尤其是夜里,請問用哪個穴位?

    中里答:腎經上的穴位挨個揉,哪個最敏感就最有效,但是最終目的是要讓太溪穴敏感,再讓涌泉穴敏感,就成了。

    154、問:帕金森這個病有不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調理?

    中里答:凡是顫動的癥狀都跟肝有關系,可以多揉太沖到行間,還有地筋以及腎經上的穴位。但要想效果長久的話,還是要從腎經上來打通。

    155、問:請問尾骨痛按什么地方?

    中里答:凡是骨頭方面的問題都跟腎有關,腎主骨。所以尾骨疼也跟腎有關。要揉腎經上的太溪穴、復溜穴,它們都管用。另外尾骨和頸椎互為反射點,所以尾骨痛要揉頸椎上的痛點;頸椎痛要揉尾骨上的痛點,這二個點都可以互相參照。

    156、問:目前我腳上長有骨刺,又加上痛風,按摩哪個穴位比較好?

    中里答:沒有哪個穴位是專門治這個病的。多揉脾、腎、肝這3條經絡,把它們打通后,這種病癥就能緩解。

    157、跪膝法對于腰椎也有好處嗎?

    中里答:跪膝就是引血下行,主要是補腎、補肝,調節肝腎的,而腰椎是腎所主,像腰椎間盤突出就是里面的筋有問題。筋硬、有淤血了就會產生關節的錯位,這與肝臟功能有關,所以跪膝法是調節腰椎、調節肝腎的方法。

    158、腰椎痛還有腰椎突出和右邊這條腿發涼,通過跪膝法可以緩解嗎?

    中里答:可以,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

    159、有一段時間氣老不通,光往上走,不往下走,而且老打嗝,有什么辦法治嗎?

    中里答:揉尺澤穴、復溜穴,可以把氣降下來。但是老打嗝證明你有一個想往外發的力量,一定不能壓住它。所以最好先揉太沖穴到行間穴,把氣消了,然后揉三焦經的支溝穴,再揉尺澤穴加復溜穴,把氣再降下去。

    160、問:復溜穴這個穴位是治咽痛和咽炎的,那它治咽喉部的囊腫能有效果嗎?

    中里答:只要是咽部的問題、喉嚨的問題,揉復溜穴都會有效果。

    161、問:我總是怕冷是怎么回事?而且愛睡覺,吃完飯就愛打盹,是為什么?

    中里答:總怕冷還愛睡覺,是腎氣有點不足,也可能是脾虛。要是整天都愛睡覺,那是陽氣不足,也就是腎氣不足。如果只是早上起來后剛一兩個小時就想睡覺,那是脾虛。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補腎經,把腎氣升起來就好了。

    胃經大藥房——天天培育我們的后天之本

    胃經這條經絡很長,它從頭到胸、腹、大腿、膝蓋、小腿,最后到達雙腳。如果它暢通無阻,不但能讓人睡得香,胃口好,臉色紅潤,還能近老還童。

    胃經上的穴位共有45個,其中22個暫時不用去記,只用剩下的23個,就夠我們養護后天之本了。

    胃經大藥房——1、飲半盞當知江河之滋味——品味頭部的胃經大藥

    162、治迎風流淚、流淚控制不住、青光眼等——按揉承泣穴。

    163、治黑眼圈、老花眼、眼睛癢或脹痛、三叉神經痛——每天按揉四白穴。

    164、治面部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中風、嘴腫、嘴破——按揉巨髎穴。

    165、治牙痛、口眼歪斜(面部神經麻痹)、睡覺有咬牙、磨牙、牙痛——按揉頰車穴(找此穴的方法:使勁咬一下牙,面部會有一塊地方突出來一個包,那是咬肌,咬肌上有個窩就是頰車穴,頰車穴與嘴角處在一條平行線上,上邊垂直于鬢角,一般人按頰車穴時,都會比較酸痛)。

    166、治耳鳴、耳聾、三叉神經痛及胃經、膽經疾患——按揉下關穴。

    167、快速緩解頭痛、頭脹、發懵、眉棱骨痛、太陽穴痛——按摩頭維穴。

    胃經大藥房——2、無病第一利——品味頸胸部的胃經大藥

    168、緩解心理壓力、降高血壓、祛斑、祛黑眼圈——撫摸人迎穴。

    169、防治乳腺增生開胸順氣——從缺盆穴向下推揉胸部胃經,有效防治女性乳腺增生。

    胃經大藥房——3、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品味腹部的胃經大藥

    170、無濁一身輕——推揉腹部的胃經。

    171、治療腹瀉、便秘、腸炎——按揉天樞穴。

    172、膀胱炎、前列腺火、腎炎、小腹脹痛、小便不通——按揉水道穴。

    胃經大藥房——4、品味大腿和膝蓋上的胃經大藥

    173、心跳過快、心慌、脈搏“咚咚”猛跳及調節心臟功能——用掌根輕揉伏兔穴

    174、血糖過高——每天按揉陰市穴。

    175、治急性病(急性胃炎、腸炎、突然肚子疼、乳腺炎引發的乳房脹痛、膝蓋痛《只是偶爾扭一下》或爬上等造成的勞累而膝蓋痛)、腿痛、腳痛、胃酸——按揉梁丘穴。

    176膝蓋受損、疼痛、膝關節積水、走路不穩、腳冷、以及補脾胃、壯腰腎、瘦腿——每天跪膝走一走,揉鼻犢穴。

    胃經大藥房——5、長壽三寶,多氣多血——品味小腿上的胃經大藥

    177、人體的一長壽之藥——常按足三里穴。

    178、腸胃功能有問題、肚子里面有濁氣、腹脹腹痛——按揉足三里穴。

    179、肚子疼、便秘、痔瘡——按上巨虛穴(主要管大腸的毛病)。

    180、肚臍眼邊上痛(不是胃痛)——按摩下巨虛穴(主要管小腸的毛病)。

    181、肩膀發沉、肩周炎、肩膀痛、食指痛、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用指關節按揉條口穴。

    182、化痰(哮喘、咳嗽、痰多)——豐隆穴化痰強穴。

    胃經大藥房——6、品味腳上的胃經大藥

    183、放松身心、改善腦供血不足——按揉解溪穴或轉腳腕。

    184、鼻炎、胃下垂、頭痛、太陽穴痛——按揉陷谷穴。

    185、牙痛、鼻出血、祛胃火——按揉內庭穴。

    186、做噩夢、神經錯亂癥——掐厲兌穴: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攥一攥第二個腳趾,這么一攥,厲兌穴就攥住了,再扭這個腳趾肚,最后用指甲掐掐腳肚,索性把10個腳趾肚都掐一遍,睡眠最好。

    胃經健康大課堂

    187、問:頭部發麻、發木是怎么回事?

    中里答:這種情況就是腦供血不足,而很多穴都是給腦供血的,比如可以經常點按頭維穴,然后經常揉條口穴,還可以每天10個手指肚梳頭。

    188、問:我沒按摩以前,大便特別急,但自從開始調理整條胃經、膽經、脾經之后,大便好也成形了,但是現在沒有規律,這是什么原因?

    中里答:大便急是滑瀉,因為人的氣血沒有力量控制它,現在雖然慢了,但是您的氣血在往下推動,這其實證明你的脾胃功能增強了,所以你還可以按著按摩。

    189、問:我中風后遺癥,總是咳嗽吐白痰,我想問在電視里講的一個化痰的叫什么穴?

    中里答:胃經的豐隆穴是化痰穴,主要是治脾濕生痰的;氣郁也生痰,這時就要揉消氣穴太沖穴。

    脾經大藥房——化掉任何慢性病

    190、如何健脾——*食療:平時喝山藥薏米粥、冬天吃大棗、藥療:《參苓白術丸》《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常用健脾藥。

    191、各種出血癥、慢性鼻炎——艾灸或點掐隱白穴。

    192、缺鈣引起的肌肉萎縮、骨質疏松、腰腿痛、頸椎病、糠尿病、消化能力弱——按揉大都穴。

    193、睡覺流口水、舌兩邊有齒痕、消化不良、手腳冰涼、月經淋漓不盡、頭暈、糖尿病等脾虛引發的病——用拇指內側多硌太白穴。

    194、消化不良、胃反酸、婦科病——揉公孫穴。

    195、人體自有的消炎大藥(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商丘穴。同時做跪膝法。

    196、治肝、腎、脾上的病癥及婦科病——刺激三陰交穴。

    197、治不消化、男性前列腺問題、腿肚子酸痛——點揉漏谷穴。

    198、治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按揉地機穴。

    199、祛濕、治各種炎癥、水腫——揉陰陵泉穴。

    200、專治瘙癢、調節血液循環——揉血海穴。

    201、胖人減肥、瘦人增肥——推小腿脾經。

    202、推腹法——腹部的脾經穴位一把推(身體中線旁開4寸,如有痛感就是脾經有問題)。

    203、急性扭傷(急性腰扭傷、急性脖子扭傷、急性肋間神經痛)——按揉大包穴。

    脾經健康大課堂

    204問:我前天摔跤,膝蓋摔壞了,練不了跪膝法,今又發現臉也腫,腿也腫,是否糖尿病犯了?

    中里答:按膀胱經和腎經這二條經是從根本上治腫的,脾經是祛濕的,按揉膀胱經、腎經如較敏感,就多揉;如不敏感,就說明氣血不足,那就先揉小腿脾經一段時間,其他的運動少做,先把氣血集中起來消腫,然后飲一些薏米綠豆粥、山藥薏米粥或冬瓜湯。

    205問:我老伴舌頭總愛長瘡,而且總是長在左邊,請問有什么辦法治?

    中里答:長在舌頭上的瘡,揉心經上的少海穴可以消除;長在嘴唇上的口瘡,多揉小腿脾經上的穴位就可以解決。

    膽經大藥房——消除疾病立竿見影

    206、各種眼疾、祛魚尾紋——按揉瞳子髎穴(外眼角旁邊的凹陷處)。

    207、治耳鳴、 耳聾、面癱——點按聽會穴。

    208、頭暈眩——揉懸顱穴、懸厘穴。

    209、消化不良、酒后頭痛、肚子不舒服——按揉率谷穴。

    210、情緒激動導致的頭痛、驚恐、癲癇——揉天沖穴。

    211、熬夜、失眠造成的白發——按揉浮白穴(熬夜導致血不養肝,腎陰不足就會肝熱,肝熱會上火,虛火上來頭發就白了,此穴是專治白發的穴)。

    212、各種風癥(傷風感冒、頭目眩暈、身體發顫、面部抽搐、抽羊角風、經常扭脖子、眨眼睛)——多揉風池穴。

    213、痛證、乳腺疾病、淋巴結核——按揉肩井穴。

    214、乳腺增生、肋間神經痛、腋窩出汗——多揉淵腋穴。

    215、養肝、行氣化淤——揉輒筋穴。

    216 膽囊炎、膽結石——多揉日月穴。

    217、補腎大穴(腎虛、腎氣不足、腰痛、腰酸)——京門穴。

    218、減肥、前列腺疾患、便秘、偏頭痛、乳腺增生、婦科病——斜推腹、敲帶腺。

    219、高血脂、水腫、靜脈曲張——多敲環跳穴。

    220、風證、失眠、腰酸、腰脹痛(傷風感冒、身體抽搐、羊有風、癲癇病、帕金森這些跟震顫、搖動、抽搐有關系的風癥、老人眨眼、肌肉老跳動、高血壓、身上起疹子、皮膚瘙癢)——按揉風市穴。

    221、膽經淤塞、膽結石、膽囊炎——敲打中瀆穴。

    222、膝蓋痛——多敲膝陽關穴。

    223、抽筋、扭筋、月經不調、岔氣、肝膽有郁氣——拔動陽陵泉穴。

    224、頭痛、乳腺疼等膽經循行線上行的急癥——點按陽交穴、外丘穴。

    225、眼病(近視眼、老年白內障、青光眼、視神精的問題)、慢性頭痛——揉光明穴。

    226、頭痛、腰痛、頸椎病、關節炎等與骨頭有關的疾病——揉懸鐘穴。

    227、嗓子紅腫、咽喉腫痛、牙痛、眼睛發紅等上火之癥——揉丘墟穴(此穴專治上火癥)。

    膽經健康大課堂

    228、問:我閨女有皮炎病,醫院診斷是淋巴組織增生,她的皮膚老是特別干,痰還多,帶血,頸部和腋窩都有淋巴結節,怎么辦?

    中里答:淋巴結節與膽經和肝經有關,平常一定要多揉消氣穴——太沖穴,另外膽經上哪個穴位敏感就多揉哪個穴,而且膽經的原穴——丘墟穴一定要多揉。

    229、問:蕁麻疹按摩哪個穴位比較好?

    中里答:蕁麻疹按中醫說跟風癥有關系,所以要多揉膽經上的風市、風池穴,然后再多揉肝經的太沖穴。

    肝經大藥房——保命的萬靈丹穴。

    230、崩露、月經過多等出血癥——艾灸大敦穴。

    231、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心火旺的癥狀——揉行間穴。

    232、排毒(就是消氣,愛生氣的人)——揉太沖穴揉到行間,不能揉反(指甲剪平掐進去)。

    233、慢性肝病、肝功能弱等肝病和月經不調——揉三陰交穴。

    234、瘙癢(陰部濕疹或陰道瘙癢)、痛經、調和肝膽上的病——揉蠡溝穴。

    235、急性肋骨痛、急必肝區痛、急性眼睛脹痛——按揉中都穴(一按就好)。

    236、肝腎陰虛、祛濕熱——揉曲泉穴(《杞菊地黃丸》與《二妙丸》的綜合體)。

    237、疏通淤塞氣血——揉陰包經。

    238、總調五臟六腑——按揉章門穴。

    239、心里不舒服、郁悶——揉期門穴(如不好找就用掌根揉,痛點就能出來)。

    肝經健康大課堂

    240問:我自從推腹、敲膽經、按脾經后3個多月,收效很大,但我現在太沖穴按著一點也不疼,是不是還可以繼續按?另外,敲了長時間的膽經,現在沒有感覺,這是怎么回事?

    中里答:穴位是具有自動調解功能的,它疲勞了或是暫時功能不那么強了,就刺激它一下,一旦它的功能被調起來,就沒必要反復地刺激它,你可以休息一段時間,做一些別的運動。

    241問:我去年休檢,好像醫生說我曾患過腦梗塞,但我本身沒有感覺,他就說跟肺結核一樣鈣化了。我不知道從經絡上怎么來保養?

    中里答:一是多梳頭,改善腦的循環,二是多揉心包經,它是管心血管的,三是多揉太沖穴,從根源上不讓它產生堵塞。

    242問:我腹腔的左側有個主動脈血管瘤,能不能通過經絡來解決?

    答:這要看人的體質,看這個瘤壓在什么經絡上,就揉哪個經上的穴位,總之,可以先從腿上的遠端調節它,對它反正是有好處的。

    心包經大藥房——救人性命,勝造七級浮屠

    243、乳腺增生、乳腺炎等乳腺系統疾病和淋巴結核——按揉天池穴(此穴和肝經、膽經等許多經相通。當人體氣郁時,郁結的悶氣、火氣就會從肝、膽兩經奪路而上,竄到心包經上來。肝經和心包經其實是一條經,都屬于厥陰經,在腿上為肝經,在胳膊上就是心包經。女性經常順著這條經揉會預防乳腺增生)。

    244、胸悶氣短、咳嗽和理氣化痰——多揉天泉穴。

    245、經常胸悶、早期心梗、心絞痛(如晚上胸悶、有點早搏或心梗、心絞痛、冠心病)——按心包經的淤滯點,這個穴會很痛,必須經常揉并揉開,讓心包經保持暢通,就不用擔心得心梗(此穴圖上沒有,它在天泉穴下面靠近曲澤穴1/3處的位置,有人可能上下差1厘米,如果把天泉穴和曲澤穴之間分成3分,此穴在下1/3處)。要常揉左臂,靠近心臟最近。

    246、長期堵悶、急性胃痛、急性胃腸炎——按揉曲澤穴(腦供血不足叫心血虛,通常有二種情況:一是肝氣郁結,造成氣血堵在半路上過不來,這叫因淤而虛;二是心臟本身功能虛弱,曲澤穴都適用,一揉就會見效)。

    247、急性乳腺炎、急性心絞痛——按揉郄門穴(腕橫紋上5寸處,可用右手拇指點揉左側穴同時順時針轉左手腕,一轉這個穴位就揉出來了)。

    248、心律不齊、心里經常發慌——每天堅持點揉心包經,找到痛點,拔個火罐,出現黑紫血印好。

    249、老年癡呆、失眠、健忘、神志不清——按揉間使穴(能通心竅,化痰通瘀,醒神開竅)。

    250、與臟腑有關的病(心源性哮喘、打嗝、胃痛、嘔吐、惡心、脅痛、雙向調節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心律不齊、失眠、抑郁癥、偏頭痛、藥物過敏[是腸胃不舒服的過敏痛經、胸口痛、暈車)——掐按內關穴。特別提示:身體虛弱,沒精打采時,不能揉內關穴,這樣比較耗費氣血。

    251、失眠、消化不良、急性胃痛、足跟痛——按揉大陵穴。

    252、上樓氣喘、中暑、暈車、口臭——按揉勞宮穴。

    253、開竅醒神、祛熱清火——推中沖穴(此穴在中指指尖上,是專門用來開竅醒神的。中醫針灸會在此穴放血去火。

    254、小孩心里有火——推中沖穴。從中指根往指尖上推,即可祛火。

    255、心急火燎坐不住時——推中沖穴(中指指尖上),一會就可安靜下來。

    心包經大課堂

    256、問:我有陣發性眩暈,坐車時愛出汗、打吹欠,怎么辦?

    中里答:這證明你腹中有一些濁氣堵塞住了。在平時一定要多做推腹,把濁氣散掉,在坐車時要多揉勞功穴。

    257、問:心律不齊,給安上起搏器了,這種情況按心包經上哪些穴位?需要注意什么?

    中里答:按心包經時不要重刺激,要輕,舒服就行了。

    258、我每天早上起來后心慌,同時伴有渾身的大汗淋淋,怎么辦?

    中里答:這跟心臟有關,每天在睡前揉腎經上的復溜穴,它是專門調解汗液分泌的。再揉心包經上的勞宮穴、內關穴,再揉少海穴。

    259、問:我有一次受點涼,中了點兒風,胳膊就腫痛,抬不起來,揉什么穴好?

    中里答:心包經上的天池穴、天泉穴都是治四肢不舉的。

    260、問:在心經和心包經刮痧的走向是由上往下嗎?

    中里答:是的。甭管是心經、心包經、大腸經、小腸經,刮痧都是從上往下順著刮。

    三焦經(主一身之氣)大藥房——讓我們的內分泌永不失調

     

    《黃帝內經》說,三焦經是主一身之氣的。三焦經是一個出氣筒,當人之邪氣從三焦經上泄走后,人就不會生病了,中醫把三焦當做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如胃是一個容器腔,那三焦經就是把五臟六腑都包括在里面的大腔。是主一身之氣的大腔,是調氣的一個大通道。

    261、心里堵得慌、暈車、咽喉痛、我急性咽喉炎——揉關沖穴。

    262、眼干、嘴干、咽喉痛、嗓子干、身體發熱、疲勞——揉液門穴。

    263、眼疾、急性扁桃腺炎、咽喉痛、耳痛、中耳炎、上火引起的突發性耳聾、耳鳴等耳鼻喉癥狀、肩膀痛、腰后面脊椎痛、膝蓋痛、肩周炎、頭痛、耳痛、牙痛、胃痛等痛癥、手指蜷曲不能伸開——揉中渚穴。

    264、激發身體陽氣——揉陽池穴。

    265、排濁氣(濁氣不去,新血不生)——多推腹,或多揉中脘穴。

    266、打通膽經、緩解坐骨神經痛、腰痛、脅痛、肩膀痛、頭痛、落枕——揉外關穴。

    267、便秘、肋間神經痛——揉支溝穴(三焦經在腿上叫膽經,在胳膊上叫三焦經)。

    268、岔氣(上下竄著痛)——揉支溝穴的偏上部分馬上就好。

    特別提示:有的人一敲膽經頭就脹,這是膽經的濁氣跑到三焦經上來了,還所反三焦經揉開才不會有不良反映。

    269、淋巴經核(脖子、腋窩上長出的許多疙瘩的東西,中醫叫氣結血淤,和愛生氣有關)——按揉天井穴。

    270、上火而頭痛、頭脹、發熱、心里煩燥——揉外關不管用時,揉清冷淵穴、天井穴,立竿見影。

    271、祛濕化痰——揉消濼穴。

    272、肩膀痛——揉臑(nao第四聲)會穴。

    273、耳聾、耳鳴、肩頸痛、落枕——揉天牖穴。

    274、耳聾、耳鳴、牙痛、頭暈、偏頭痛——揉翳風穴。

    275、負責頭部供血、預防腦血管疾病——揉瘈(chi第四聲)脈穴。

    三焦經健康大課堂

    276問:我的大拇指跟無名指老裂,別的手指都不裂,是什么原因?

    中里答:大拇指是肺經循行之處,如果干裂,就要多揉肺經上的穴位;無名指在三焦經上,有毛病就揉三焦經上的穴位,從支溝穴開始,多揉外關穴、中渚穴、液門穴就可以了。

    277問:老師講過小腸經上的大部分穴位都治耳聾、耳鳴,問一下,有哪條互絡對耳鳴最有效?

    中里答:耳聾、耳鳴與很多經絡都有關聯,很多臟腑的虛弱也會引起耳聾、耳鳴,所以,根據你自身的原因不同,選擇的經絡也不同。通常我們選擇小腸經、心經、三焦經、膽經、肝經、腎經,它們都對耳聾、耳鳴有不同的調節作用。

    大腸經大藥房——肺和皮膚的保護神

    278、大便干燥(便以到肛門就是解不出)——按揉商陽穴立即見效。

    279、牙痛——按合谷穴,通常80%牙痛二分鐘止痛。同時再找耳垂邊旁邊有個痛點,會馬上止痛。

    280、身體哪里不舒服——點按第二掌骨“全息穴”(頭、頸肩、上肢、肺心、肝膽、胃脾、十二摜腸、腎、腰腹、下腹、腿、足穴共12個穴)

    281、改善頭部、眼部供血、明目、治療眼睛酸澀、眼睛脹痛——按揉陽溪穴。

    282、面部神經麻痹、腦中風、前列腺和泌尿和系統感染——揉偏歷穴。

    283、祛除寒邪——在溫溜穴刮痧(從肘臂往下刮,一刮過溫溜穴手就熱乎乎的了)。特別提示:經常手心涼、手心愛流冷汗的人,一定要多揉溫溜穴。

    284、清腸、治便秘——揉上廉穴、下廉穴。

    285、頭面腫(眼、鼻、嘴、口腔)、上身腫、腰膝痛、腸胃功能不好、過敏性鼻炎、身體虛弱——常揉手三里穴。特別提示:膝關節有問題,不要揉膝關節痛點,而要揉胳膊肘;胳膊肘痛,要揉膝蓋附近的痛點;腳踝有問題,要揉手腕子。如風濕的人早晨起來手指僵硬,千萬別揉手指頭,越揉它越大、越變形,這是因為本身就缺血,一揉它好血沒有過來,里面的組織液過來了,結果就腫大增生了,這時要使勁揉腳趾。此法叫反射療法。

    286、胃寒——揉手三里穴。

    287、過敏性鼻炎——按揉手三里穴。此穴平時多揉可增強免疫力。

    288、降血壓、祛痘痘、治皮膚病、明目——點揉曲池穴。

    289、減肥、排毒——點揉曲池穴。

    290、肘部勞損、網球肘——揉肘髎穴。

    291、肩膀沉重、肩周炎、頸淋巴結核——按揉手五里穴。

    292、白內障、視神經萎縮、眼睛酸脹、痛癢、迎風流淚——敲打臂髃(yu第二聲)穴。

    293、預防感冒、改善頭部供血、預防腦中風——揉肩髃穴(如揉不明顯,就先敲打它敏感后再揉)。

    294、根治鼻炎——揉迎香穴(先把手搓熱,撫摸鼻翼,之后再點印香穴)。

    295、治鼻炎效果最明顯的方法——敲撞鼻翼。

    敲揉鼻翼:即用手背從印堂開始往下輕輕地顫動撞揉。撞揉就是除了撞以外,還得揉。這種方法趴著做最好。就是在地板上,用叩首法里邊的一個撞揉,專門治療鼻炎的,效果非常明顯,撞揉后再搓一下鼻翼,點揉迎香穴,馬上覺得神清氣爽,鼻竅全通了,每天只要堅持揉二三分種即可。

    大腸經健康大課堂

    296、問:對于鼻息肉,迎香穴可以治嗎?

    中里答:也可以。但鼻息肉不光是局部的問題,而是整條經的問題,可能跟肺經、腎經、脾經都有關系,只有改善這3條經的功能,才能真正地除根。

    297問:網球肘揉哪個穴位比較好?

    中里答:大腸經的肘髎是專門治療網球肘的,另外,手三里、手五里也都可以治療。

    肺經大藥房——氣順病自消

    298、排出體內濁氣(打嗝、放屁)——揉云門穴。

    299、調治中氣不足、預防心絞痛、治療咳喘——每天推一推中府穴。

    300、吃一點東西肚子就脹——揉中府穴,這是中氣不足所致。

    301、心血管疾病的人又咳又喘——平時要多推中府穴和云門穴。

    302、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經常流鼻血等鼻部炎癥、皮膚過敏——揉天府穴。

    303、肺氣不足造成的經常恐懼、心跳過速、肋間神經痛——揉俠白穴。

    304、交通肺和腎、調節身體虛實、補腎——揉尺澤穴。

    305、感冒引起的嗓子痛、發燒不出汗、痔瘡——揉孔最穴(嗓子痛只需揉3分鐘就不痛了)。

    306、治偏頭痛、落枕、小兒尿床、**腺疾病——按揉列缺穴。

    307、精力不足——按揉經渠穴,每天都能補充一點精力。

    308、嗆咳(肺咳嗽屬實證)、遇風寒和喉嚨癢就咳嗽(屬虛證)——按揉經渠穴(是調氣穴)。

    309、心臟跳動異常、早搏、房顫、靜脈曲張、脈管炎等血管疾病——按揉太淵穴。

    310、覺得氣不足、氣虛——揉太淵穴,補氣效果極佳。

    311、需補氣的人——喘氣費勁、爬山一會甚至動一下一頭汗或氣不足、大便時老是沒勁或使不上勁等這樣的人需要補氣,按揉太淵穴。

    312、心里有火、夜間愛咳嗽(尤其二三點鐘咳是肝火引起的)、比較煩熱、睡不著覺——揉魚際穴。

    313、小兒腸胃不好——揉魚際穴(又叫板門穴,此穴是退熱的要穴)。

    314、急性咽喉腫痛——用三棱針點刺少商穴(或用指甲掐一掐)。

    肺經健康大課堂

    315問:氣血是同源的,既然太淵穴補氣效果特別好,那它與補血有什么關系?

    中里答:有的人是偏血虛,有人是偏氣虛。偏氣虛的人要想直接補血是補不上的,一定要先補氣,氣足了血才能生。如火氣很旺,那就是氣實,不需直接補氣,而氣虛的人都是虛寒體質,都需要補氣。

    316問:我揉尺澤穴很痛怎么辦?

    中里答:如果老是痛,可以采用先順著肺經刮痧出痧后,再按這個地方就不會痛了。如果不出痧,那是氣血不足,需要補氣然后再刮。補氣血可以吃補血食物,如山藥薏米粥、大紅棗。但要根據體質補,熱性體質就不要吃偏熱的。

    317左臂上有肺經,右臂對稱也有嗎?

    中里答:所有的12條經脈,左右都有而且是對稱的,都是兩條。

    318、肺主皮毛,那么年輕人有脂溢性皮炎,按摩肺經管用嗎?

    中里答:最好的方法,就是從調理肝經入手,因為肺經功能不好就是肝里的濁氣熏蒸肺造成的,主要的源頭在肝,所以從肝上來調節才是治本的方法。

    319拔火罐代替按揉能行嗎?

    中里答:要看適應癥,當穴位較深,揉不到或者不好揉的時候,可以拔罐。但是,脹痛的時候不要拔火罐。因為脹痛是濁氣堵在那里出不去,拔火罐之后并不能給它打開出口,反而把堵的東西都聚在拔罐的部位了,會讓你更難受。什么情況下拔火罐感覺舒服呢?酸痛的時候拔,酸就是氣血不足、這里虛了,所以需要拔火罐把其它地方的氣血引過來,才會覺得很舒服,如爬山回來腿酸了,這就表明腿部這時需要血了,而在缺血的情況下拔火罐效果是最好的。

    小腸經大藥房——主治液病,手到病除

    320、治乳汁不足、小兒打嗝兒、溢奶——捏捋少澤穴。

    321、頭后部痛、眼睛脹痛、耳鳴、手心發熱、手心汗、腮腺炎等熱癥以及流黃涕的那種慢性鼻炎、鼻竇炎——揉前谷穴。

    322、治耳疾、各種汗癥、咽痛、腰痛、脊扭傷、腰扭傷、坐骨神經痛、愛落枕、癲癇引起的抽搐——多揉后溪穴。

    323、祛身體濕熱、治療糖尿病、便秘——揉腕谷穴。

    324、降血壓、治頭暈、牙痛、口腔潰瘍、頭腫、三叉神經痛——揉陽谷穴。

    325、防治所有的老年病——揉養老穴。

    326、頭痛、目眩、癲狂、驚恐、手麻、頸椎壓迫、手不能握物、攥東西沒勁兒、記性不好、扁平疣、脂肪瘤——按揉支正穴。

    327、治耳聾、耳鳴、牙齦腫痛、牙齦總流血——多揉小海穴。

    328、咳嗽、哮喘、支氣管炎、肩周炎——揉肩貞穴,然后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和肩中俞。

    329、雙向調節血壓、明目聰耳——揉天窗穴(降壓時每天捋20次;如明目,必須閉眼捋20次)。

    330、治耳聾、耳鳴、消梅核氣、美容——揉天容穴。

    331、治耳鳴、耳聾、止牙疼——按揉聽宮穴。

    特別提示:揉小腸經上的穴位時不敏感,就不用揉了,只揉敏感的那個穴。用哪種方法舒服就用。

    小腸經健康大課堂

    332問:我有點小腸萎縮,用哪個穴位能夠改善?

    中里答:小腸經上的原谷穴、陽谷穴對小腸萎縮會有一定幫助,但后背膀胱經的小腸俞效果更好,還有胃經的下巨虛穴對小腸萎縮應該也有調節作用。

    333問:我左肩和后脖子老疼,用哪個穴位來調理好?

    中里答;做敬禮的動作,然后用5個指頭捏揉手臂后小腸經的地方。小腸經正好通著后背。

    心經大藥房——護命攝神,百病祛根

    334、抑郁、心里緊張、經常咽干、煩渴、心火比較旺、淋巴結核、上肢不遂、心律不齊、給心臟供血——彈撥極泉穴。

    335、肩膀痛、頭痛、脅痛(著急、上火、氣郁)——點按青靈穴。

    336、降火補腎、夜里比較熱燥、出汗、心痛、心臟疼痛、手臂麻、手顫、手痙攣、失眠、兩脅痛、牙齦老腫痛、心煩上火、耳朵老響、起急——按揉少海穴。

    337、心里老恐懼、愛悲傷、憂慮、癲癇、癔病、精神分裂、抑郁癥或房顫、早搏、心動過速、心臟瓣膜疾病——多揉左邊的靈道穴。

    338、癲癇抽搐——掐揉靈道穴(止抽的作用,平常多揉可以防治)。

    339、受驚造成的突然失音、神經性腹瀉、坐骨神經痛、倦言嗜臥、老受后悔、四肢沉重、熱證臉腫——揉通里空。

    340、急性病發作、盜汗、恐懼、憂慮、悲傷、受驚——揉陰郄穴。

    341、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心源性的哮喘、失眠、受驚后失眠(就是受驚嚇以后,老想睡,恐懼了)、癲癇、腕關節炎、饑不欲食、頭痛眩暈——掐按神門穴。

    342、先天心臟不好、頭頸痛、腦部充血所引起的眼睛紅赤、眼睛痛、鼻黏膜充血、手腳老愛熱、睡覺時總蹬被子、心痛、心悸、驚恐、小便不利、尿失禁、梅核氣(像老有痰似的的堵在嗓子這塊)——揉少府穴。

    343、心火大、特別愛煩躁、老想喝點兒涼的東西——用大拇指往下推捋少沖穴(此穴在小指甲內側旁1毫米的地方,主要是去心火的)。

    心經健康大課堂

    344問:心包經和心經是不是一回事?

    中里答:心包經和和心經不是一回事,它們可能協同而作,如有過多情志方面的問題,要多揉心經;如是心血管、冠心病方面的問題,就多揉心包經。

    345能夠給我們講幾種調治心神的中成藥?

    心慌氣短食不下——口服《柏子養心丸》。口燥盜汗大便干——口服《天王補心丹》。

    夜晚難眠心煩熱——口服《牛黃清心丸》。氣陰同補——常服《人參生脈飲》

    督脈大藥房——人體太陽升起的地方

    346、防治脫肛、痔瘡、大補腰腎——搓長強穴(在尾骨尖上,順著腰椎這塊往下搓,日搓100次)。

    347、腰痛或痛得象折了似的——在腰俞穴至腰陽關這段拔罐,拔10分鐘后再活動活動,做做下蹲,覺得腰部發熱了,腰有勁了,說明氣血已到腰這來了。特別提示:凡是酸,就是氣血沒過來缺血了,一拔罐血一來就不酸了。

    348、補腎強腰、治腰痛和男性前列腺方面疾患及婦科病——在腰陽關拔罐。

    349、改變“先天之本”的第一步——在命門上艾灸或拔罐(本文作者也經常艾灸此穴)。

    350、調節三焦——按揉懸樞穴;

    351、補益脾胃——揉脊中穴。

    352、膽系統毛病——務必多揉中樞穴。

    353、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小兒抽動癥、癲癇——點揉筋縮穴。

    354、腰間盤突出——用刮痧的辦法把淤血散掉,使這根筋恢復彈性,自然就正常了。

    355、緩解心臟供血不足、心絞痛等心臟不適——多揉神道穴。

    356、讓人快樂高興——按揉陶道穴。

    357、祛除熱毒、抵御風邪——在大椎空刮痧或拔罐。

    358、治療耳聾——刺激啞門穴。

    359、抵御風邪——擦揉風府穴。

    360、頭脹、胃下垂、脫肛——針刺或按揉百會穴。

    361、暈車、胃痛、惡心、過敏性鼻炎——多揉印堂穴。

    362、主治鼻炎——揉素髎穴。

    363、治中暑——掐水溝穴。

    364、藏在嘴里的穴位——齦交穴(只作了解就行了)。

    365、打通督脈的絕活——在床上踏步搖頭。可以從風府穴開始往下揉到長強。也可以從風府開始刮痧至長強。

    督脈健康大課堂

    366問:我的腳脖子和踝骨特別痛,而且腫脹好長時間了,不知道活動多了好還是不活動好?

    中里答;首先要少活動,先按摩后再活動。按摩也不要按摩痛點,比如說我這個關節不問題了,不要直接按摩關節上的痛點,先轉動一下,看出問題的地方到底是哪條經上,然后按摩這條經絡上的痛感明顯的穴位。有時候手腕痛了,千萬不要按摩手腕的關節;手指頭痛了,不要直接按摩手指頭,可以按摩它相對應的位置。比如說,左腳脖子有問題,可以按摩左手腕子;腳指頭有問題,就按摩手指頭;手指頭有晨僵,早上起來僵硬,你就按摩腳指頭,監睡覺的時候先按摩,第二天晨僵問題就解決了。

    任脈大藥房——打通任脈,萬毒不侵

    367、男性前列腺毛病、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疾患以及脫肛、痔瘡、婦科疾患、防腸胃疾病——揉會陰穴。

    368、專治男性前列腺方面的疾患——揉曲骨穴。

    369、強健身體——艾灸關元穴(在冬天到來之際開始灸,長壽的人一般要灸三個月,每天灸或隔日灸一次)。

    370、身體特別虛寒、經常胃痛、月經期腹痛——夏天也可以艾灸。一日一次。

    371、避孕、消腹脹、調理月經——按石門穴。

    372、腹瀉、體質虛寒——點按或艾灸氣海穴。

    373、強壯脾胃和體質——艾灸神闕穴(肚臍眼)平躺姿勢。經常灸艾此穴對身體身體弱的人非常有效。

    374、艾灸神闕的幾種方法:一是人要平躺艾灸法。二是隔姜灸:削一塊姜,扎幾個窟窿眼,上面用艾條的細末捻成黃豆大的一團,點著就行。隔姜灸是溫里能氣的,有人肚子特脹、大便老是下不來,這樣的人只要不是熱性體質,屬虛寒無力的,都可以用此法。三是把蔥、鹽炒熱了,分別包在二個布袋里,交替溫熱神闕穴,鹽有溫里作用,蔥有通竅作用,這二個一交替,肚子就舒服了,一會就會放屁,便意也來了。四是經常艾灸肚臍眼下丹田,強壯先天之本。

    375、過敏性鼻炎——艾灸神闕穴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76、分清泌濁、利尿消腫、消除慢性炎癥——揉水分穴。

    377、處理腸胃病——找下脘、建里、中脘和上脘穴。

    378、調節心臟、治療胃下垂——按揉或艾灸巨闕穴。

    379、排濁(濁氣濁水宿便)清身的養生保健大.——推腹法(每晚用10個手指肚,從心窩(下闕穴)開始往下推腹,有胃下垂的人在開始推的時候要輕一點,堅持做,慢慢就能把胃提上來。)

    380、前列腺、婦科疾病——推腹法,一直推到恥骨。

    381、驅散心中悶氣——揉鳩尾穴。

    382、調解心血管功能、抒發胸中抑郁和不順之氣——揉膻中穴。

    383、養護心臟——用掌根揉紫宮穴。

    384、調節肺臟(凡是咳嗽、氣喘)——用掌根多揉華蓋穴。

    385、喉嚨里老是有一個東西咽不下去又吐不出來(中醫叫梅核氣由生氣所生)——掌根揉天突主管。

    386、開胸順氣(有氣堵著、頭暈、腦供血不足)——從天突開始揉,至鳩尾穴。

    387、任何頸椎痛——在胸骨這塊找到痛點,把前面的痛點揉散了,后邊的頸椎痛就緩解了。

    388、治喉嚨、口腔的毛病——揉廉泉穴。

    389、流口水、口干、六神無主——揉承漿穴。流口水是脾虛;沒唾液是陰血不足。

    390、調理任脈三大要點:一是艾灸肚臍眼(神闕),有大補作用;二是在中脘和氣海附近拔罐,調理五臟六腑,調神安心作用;三是經常推腹、揉膻中穴就可以打通任脈,幫我們精神和身體一天比一天好。

    391、調理任脈的絕招——壁虎爬行。爬在床上或者地上鋪個墊子上,閉上雙眼,臉貼在床上,放松,胳膊一直不足,是腰在動,是用腰來帶動胳膊;肌肉自始至終要完全放松,完全靠身體來回自己扭動,想象自己是一只壁虎。

    392、改善更年期綜全癥——練壁虎爬行。

    393、小孩脾胃不好、老是吃不下飯、面黃肌瘦——練壁虎爬行。教孩練此法還能幫助孩子長個。

    任脈健康大課堂

    394問:我一個親人有糖尿病,餐前12餐后17,請問在經絡方面怎么治療?

    中里答:任脈上有一個胃的募穴叫中脘,是調節血糖的要穴,在中脘那塊可以艾灸、拔罐或推腹。

    395跪膝法可以代替飯后百步走嗎?

    中里答:不能。睡前可以做,但是不能飯后馬上做,不利于消化。

    396壁虎爬行法在哪個時間做效果最最佳?小孩做這個是不是也能減肥?

    中里答:只要是有充足的時間就可以做,因為能靜下心來做。每天給小孩揉肚子,改善脾胃功能,本身就可以把體內的贅肉排出去。跪膝法也是一個很好的減肥辦法。

    大腸經大藥房——肺和皮膚的保護神

    278、大便干燥(便以到肛門就是解不出)——按揉商陽穴立即見效。

    279、牙痛——按合谷穴,通常80%牙痛二分鐘止痛。同時再找耳垂邊旁邊有個痛點,會馬上止痛。

    280、身體哪里不舒服——點按第二掌骨“全息穴”(頭、頸肩、上肢、肺心、肝膽、胃脾、十二摜腸、腎、腰腹、下腹、腿、足穴共12個穴)

    281、改善頭部、眼部供血、明目、治療眼睛酸澀、眼睛脹痛——按揉陽溪穴。

    282、面部神經麻痹、腦中風、前列腺和泌尿和系統感染——揉偏歷穴。

    283、祛除寒邪——在溫溜穴刮痧(從肘臂往下刮,一刮過溫溜穴手就熱乎乎的了)。特別提示:經常手心涼、手心愛流冷汗的人,一定要多揉溫溜穴。

    284、清腸、治便秘——揉上廉穴、下廉穴。

    285、頭面腫(眼、鼻、嘴、口腔)、上身腫、腰膝痛、腸胃功能不好、過敏性鼻炎、身體虛弱——常揉手三里穴。特別提示:膝關節有問題,不要揉膝關節痛點,而要揉胳膊肘;胳膊肘痛,要揉膝蓋附近的痛點;腳踝有問題,要揉手腕子。如風濕的人早晨起來手指僵硬,千萬別揉手指頭,越揉它越大、越變形,這是因為本身就缺血,一揉它好血沒有過來,里面的組織液過來了,結果就腫大增生了,這時要使勁揉腳趾。此法叫反射療法。

    286、胃寒——揉手三里穴。

    287、過敏性鼻炎——按揉手三里穴。此穴平時多揉可增強免疫力。

    288、降血壓、祛痘痘、治皮膚病、明目——點揉曲池穴。

    289、減肥、排毒——點揉曲池穴。

    290、肘部勞損、網球肘——揉肘髎穴。

    291、肩膀沉重、肩周炎、頸淋巴結核——按揉手五里穴。

    292、白內障、視神經萎縮、眼睛酸脹、痛癢、迎風流淚——敲打臂髃(yu第二聲)穴。

    293、預防感冒、改善頭部供血、預防腦中風——揉肩髃穴(如揉不明顯,就先敲打它敏感后再揉)。

    294、根治鼻炎——揉迎香穴(先把手搓熱,撫摸鼻翼,之后再點印香穴)。

    295、治鼻炎效果最明顯的方法——敲撞鼻翼。

    敲揉鼻翼:即用手背從印堂開始往下輕輕地顫動撞揉。撞揉就是除了撞以外,還得揉。這種方法趴著做最好。就是在地板上,用叩首法里邊的一個撞揉,專門治療鼻炎的,效果非常明顯,撞揉后再搓一下鼻翼,點揉迎香穴,馬上覺得神清氣爽,鼻竅全通了,每天只要堅持揉二三分種即可。

    大腸經健康大課堂

    296、問:對于鼻息肉,迎香穴可以治嗎?

    中里答:也可以。但鼻息肉不光是局部的問題,而是整條經的問題,可能跟肺經、腎經、脾經都有關系,只有改善這3條經的功能,才能真正地除根。

    297問:網球肘揉哪個穴位比較好?

    中里答:大腸經的肘髎是專門治療網球肘的,另外,手三里、手五里也都可以治療。

    肺經大藥房——氣順病自消

    298、排出體內濁氣(打嗝、放屁)——揉云門穴。

    299、調治中氣不足、預防心絞痛、治療咳喘——每天推一推中府穴。

    300、吃一點東西肚子就脹——揉中府穴,這是中氣不足所致。

    301、心血管疾病的人又咳又喘——平時要多推中府穴和云門穴。

    302、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經常流鼻血等鼻部炎癥、皮膚過敏——揉天府穴。

    303、肺氣不足造成的經常恐懼、心跳過速、肋間神經痛——揉俠白穴。

    304、交通肺和腎、調節身體虛實、補腎——揉尺澤穴。

    305、感冒引起的嗓子痛、發燒不出汗、痔瘡——揉孔最穴(嗓子痛只需揉3分鐘就不痛了)。

    306、治偏頭痛、落枕、小兒尿床、**腺疾病——按揉列缺穴。

    307、精力不足——按揉經渠穴,每天都能補充一點精力。

    308、嗆咳(肺咳嗽屬實證)、遇風寒和喉嚨癢就咳嗽(屬虛證)——按揉經渠穴(是調氣穴)。

    309、心臟跳動異常、早搏、房顫、靜脈曲張、脈管炎等血管疾病——按揉太淵穴。

    310、覺得氣不足、氣虛——揉太淵穴,補氣效果極佳。

    311、需補氣的人——喘氣費勁、爬山一會甚至動一下一頭汗或氣不足、大便時老是沒勁或使不上勁等這樣的人需要補氣,按揉太淵穴。

    312、心里有火、夜間愛咳嗽(尤其二三點鐘咳是肝火引起的)、比較煩熱、睡不著覺——揉魚際穴。

    313、小兒腸胃不好——揉魚際穴(又叫板門穴,此穴是退熱的要穴)。

    314、急性咽喉腫痛——用三棱針點刺少商穴(或用指甲掐一掐)。

    肺經健康大課堂

    315問:氣血是同源的,既然太淵穴補氣效果特別好,那它與補血有什么關系?

    中里答:有的人是偏血虛,有人是偏氣虛。偏氣虛的人要想直接補血是補不上的,一定要先補氣,氣足了血才能生。如火氣很旺,那就是氣實,不需直接補氣,而氣虛的人都是虛寒體質,都需要補氣。

    316問:我揉尺澤穴很痛怎么辦?

    中里答:如果老是痛,可以采用先順著肺經刮痧出痧后,再按這個地方就不會痛了。如果不出痧,那是氣血不足,需要補氣然后再刮。補氣血可以吃補血食物,如山藥薏米粥、大紅棗。但要根據體質補,熱性體質就不要吃偏熱的。

    317左臂上有肺經,右臂對稱也有嗎?

    中里答:所有的12條經脈,左右都有而且是對稱的,都是兩條。

    318、肺主皮毛,那么年輕人有脂溢性皮炎,按摩肺經管用嗎?

    中里答:最好的方法,就是從調理肝經入手,因為肺經功能不好就是肝里的濁氣熏蒸肺造成的,主要的源頭在肝,所以從肝上來調節才是治本的方法。

    319拔火罐代替按揉能行嗎?

    中里答:要看適應癥,當穴位較深,揉不到或者不好揉的時候,可以拔罐。但是,脹痛的時候不要拔火罐。因為脹痛是濁氣堵在那里出不去,拔火罐之后并不能給它打開出口,反而把堵的東西都聚在拔罐的部位了,會讓你更難受。什么情況下拔火罐感覺舒服呢?酸痛的時候拔,酸就是氣血不足、這里虛了,所以需要拔火罐把其它地方的氣血引過來,才會覺得很舒服,如爬山回來腿酸了,這就表明腿部這時需要血了,而在缺血的情況下拔火罐效果是最好的。

    小腸經大藥房——主治液病,手到病除

    320、治乳汁不足、小兒打嗝兒、溢奶——捏捋少澤穴。

    321、頭后部痛、眼睛脹痛、耳鳴、手心發熱、手心汗、腮腺炎等熱癥以及流黃涕的那種慢性鼻炎、鼻竇炎——揉前谷穴。

    322、治耳疾、各種汗癥、咽痛、腰痛、脊扭傷、腰扭傷、坐骨神經痛、愛落枕、癲癇引起的抽搐——多揉后溪穴。

    323、祛身體濕熱、治療糖尿病、便秘——揉腕谷穴。

    324、降血壓、治頭暈、牙痛、口腔潰瘍、頭腫、三叉神經痛——揉陽谷穴。

    325、防治所有的老年病——揉養老穴。

    326、頭痛、目眩、癲狂、驚恐、手麻、頸椎壓迫、手不能握物、攥東西沒勁兒、記性不好、扁平疣、脂肪瘤——按揉支正穴。

    327、治耳聾、耳鳴、牙齦腫痛、牙齦總流血——多揉小海穴。

    328、咳嗽、哮喘、支氣管炎、肩周炎——揉肩貞穴,然后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和肩中俞。

    329、雙向調節血壓、明目聰耳——揉天窗穴(降壓時每天捋20次;如明目,必須閉眼捋20次)。

    330、治耳聾、耳鳴、消梅核氣、美容——揉天容穴。

    331、治耳鳴、耳聾、止牙疼——按揉聽宮穴。

    特別提示:揉小腸經上的穴位時不敏感,就不用揉了,只揉敏感的那個穴。用哪種方法舒服就用。

    小腸經健康大課堂

    332問:我有點小腸萎縮,用哪個穴位能夠改善?

    中里答:小腸經上的原谷穴、陽谷穴對小腸萎縮會有一定幫助,但后背膀胱經的小腸俞效果更好,還有胃經的下巨虛穴對小腸萎縮應該也有調節作用。

    333問:我左肩和后脖子老疼,用哪個穴位來調理好?

    中里答;做敬禮的動作,然后用5個指頭捏揉手臂后小腸經的地方。小腸經正好通著后背。

    心經大藥房——護命攝神,百病祛根

    334、抑郁、心里緊張、經常咽干、煩渴、心火比較旺、淋巴結核、上肢不遂、心律不齊、給心臟供血——彈撥極泉穴。

    335、肩膀痛、頭痛、脅痛(著急、上火、氣郁)——點按青靈穴。

    336、降火補腎、夜里比較熱燥、出汗、心痛、心臟疼痛、手臂麻、手顫、手痙攣、失眠、兩脅痛、牙齦老腫痛、心煩上火、耳朵老響、起急——按揉少海穴。

    337、心里老恐懼、愛悲傷、憂慮、癲癇、癔病、精神分裂、抑郁癥或房顫、早搏、心動過速、心臟瓣膜疾病——多揉左邊的靈道穴。

    338、癲癇抽搐——掐揉靈道穴(止抽的作用,平常多揉可以防治)。

    339、受驚造成的突然失音、神經性腹瀉、坐骨神經痛、倦言嗜臥、老受后悔、四肢沉重、熱證臉腫——揉通里空。

    340、急性病發作、盜汗、恐懼、憂慮、悲傷、受驚——揉陰郄穴。

    341、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心源性的哮喘、失眠、受驚后失眠(就是受驚嚇以后,老想睡,恐懼了)、癲癇、腕關節炎、饑不欲食、頭痛眩暈——掐按神門穴。

    342、先天心臟不好、頭頸痛、腦部充血所引起的眼睛紅赤、眼睛痛、鼻黏膜充血、手腳老愛熱、睡覺時總蹬被子、心痛、心悸、驚恐、小便不利、尿失禁、梅核氣(像老有痰似的的堵在嗓子這塊)——揉少府穴。

    343、心火大、特別愛煩躁、老想喝點兒涼的東西——用大拇指往下推捋少沖穴(此穴在小指甲內側旁1毫米的地方,主要是去心火的)。

    心經健康大課堂

    344問:心包經和心經是不是一回事?

    中里答:心包經和和心經不是一回事,它們可能協同而作,如有過多情志方面的問題,要多揉心經;如是心血管、冠心病方面的問題,就多揉心包經。

    345能夠給我們講幾種調治心神的中成藥?

    心慌氣短食不下——口服《柏子養心丸》。口燥盜汗大便干——口服《天王補心丹》。

    夜晚難眠心煩熱——口服《牛黃清心丸》。氣陰同補——常服《人參生脈飲》

    督脈大藥房——人體太陽升起的地方

    346、防治脫肛、痔瘡、大補腰腎——搓長強穴(在尾骨尖上,順著腰椎這塊往下搓,日搓100次)。

    347、腰痛或痛得象折了似的——在腰俞穴至腰陽關這段拔罐,拔10分鐘后再活動活動,做做下蹲,覺得腰部發熱了,腰有勁了,說明氣血已到腰這來了。特別提示:凡是酸,就是氣血沒過來缺血了,一拔罐血一來就不酸了。

    348、補腎強腰、治腰痛和男性前列腺方面疾患及婦科病——在腰陽關拔罐。

    349、改變“先天之本”的第一步——在命門上艾灸或拔罐(本文作者也經常艾灸此穴)。

    350、調節三焦——按揉懸樞穴;

    351、補益脾胃——揉脊中穴。

    352、膽系統毛病——務必多揉中樞穴。

    353、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小兒抽動癥、癲癇——點揉筋縮穴。

    354、腰間盤突出——用刮痧的辦法把淤血散掉,使這根筋恢復彈性,自然就正常了。

    355、緩解心臟供血不足、心絞痛等心臟不適——多揉神道穴。

    356、讓人快樂高興——按揉陶道穴。

    357、祛除熱毒、抵御風邪——在大椎空刮痧或拔罐。

    358、治療耳聾——刺激啞門穴。

    359、抵御風邪——擦揉風府穴。

    360、頭脹、胃下垂、脫肛——針刺或按揉百會穴。

    361、暈車、胃痛、惡心、過敏性鼻炎——多揉印堂穴。

    362、主治鼻炎——揉素髎穴。

    363、治中暑——掐水溝穴。

    364、藏在嘴里的穴位——齦交穴(只作了解就行了)。

    365、打通督脈的絕活——在床上踏步搖頭。可以從風府穴開始往下揉到長強。也可以從風府開始刮痧至長強。

    督脈健康大課堂

    366問:我的腳脖子和踝骨特別痛,而且腫脹好長時間了,不知道活動多了好還是不活動好?

    中里答;首先要少活動,先按摩后再活動。按摩也不要按摩痛點,比如說我這個關節不問題了,不要直接按摩關節上的痛點,先轉動一下,看出問題的地方到底是哪條經上,然后按摩這條經絡上的痛感明顯的穴位。有時候手腕痛了,千萬不要按摩手腕的關節;手指頭痛了,不要直接按摩手指頭,可以按摩它相對應的位置。比如說,左腳脖子有問題,可以按摩左手腕子;腳指頭有問題,就按摩手指頭;手指頭有晨僵,早上起來僵硬,你就按摩腳指頭,監睡覺的時候先按摩,第二天晨僵問題就解決了。

    任脈大藥房——打通任脈,萬毒不侵

    367、男性前列腺毛病、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疾患以及脫肛、痔瘡、婦科疾患、防腸胃疾病——揉會陰穴。

    368、專治男性前列腺方面的疾患——揉曲骨穴。

    369、強健身體——艾灸關元穴(在冬天到來之際開始灸,長壽的人一般要灸三個月,每天灸或隔日灸一次)。

    370、身體特別虛寒、經常胃痛、月經期腹痛——夏天也可以艾灸。一日一次。

    371、避孕、消腹脹、調理月經——按石門穴。

    372、腹瀉、體質虛寒——點按或艾灸氣海穴。

    373、強壯脾胃和體質——艾灸神闕穴(肚臍眼)平躺姿勢。經常灸艾此穴對身體身體弱的人非常有效。

    374、艾灸神闕的幾種方法:一是人要平躺艾灸法。二是隔姜灸:削一塊姜,扎幾個窟窿眼,上面用艾條的細末捻成黃豆大的一團,點著就行。隔姜灸是溫里能氣的,有人肚子特脹、大便老是下不來,這樣的人只要不是熱性體質,屬虛寒無力的,都可以用此法。三是把蔥、鹽炒熱了,分別包在二個布袋里,交替溫熱神闕穴,鹽有溫里作用,蔥有通竅作用,這二個一交替,肚子就舒服了,一會就會放屁,便意也來了。四是經常艾灸肚臍眼下丹田,強壯先天之本。

    375、過敏性鼻炎——艾灸神闕穴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76、分清泌濁、利尿消腫、消除慢性炎癥——揉水分穴。

    377、處理腸胃病——找下脘、建里、中脘和上脘穴。

    378、調節心臟、治療胃下垂——按揉或艾灸巨闕穴。

    379、排濁(濁氣濁水宿便)清身的養生保健大.——推腹法(每晚用10個手指肚,從心窩(下闕穴)開始往下推腹,有胃下垂的人在開始推的時候要輕一點,堅持做,慢慢就能把胃提上來。)

    380、前列腺、婦科疾病——推腹法,一直推到恥骨。

    381、驅散心中悶氣——揉鳩尾穴。

    382、調解心血管功能、抒發胸中抑郁和不順之氣——揉膻中穴。

    383、養護心臟——用掌根揉紫宮穴。

    384、調節肺臟(凡是咳嗽、氣喘)——用掌根多揉華蓋穴。

    385、喉嚨里老是有一個東西咽不下去又吐不出來(中醫叫梅核氣由生氣所生)——掌根揉天突主管。

    386、開胸順氣(有氣堵著、頭暈、腦供血不足)——從天突開始揉,至鳩尾穴。

    387、任何頸椎痛——在胸骨這塊找到痛點,把前面的痛點揉散了,后邊的頸椎痛就緩解了。

    388、治喉嚨、口腔的毛病——揉廉泉穴。

    389、流口水、口干、六神無主——揉承漿穴。流口水是脾虛;沒唾液是陰血不足。

    390、調理任脈三大要點:一是艾灸肚臍眼(神闕),有大補作用;二是在中脘和氣海附近拔罐,調理五臟六腑,調神安心作用;三是經常推腹、揉膻中穴就可以打通任脈,幫我們精神和身體一天比一天好。

    391、調理任脈的絕招——壁虎爬行。爬在床上或者地上鋪個墊子上,閉上雙眼,臉貼在床上,放松,胳膊一直不足,是腰在動,是用腰來帶動胳膊;肌肉自始至終要完全放松,完全靠身體來回自己扭動,想象自己是一只壁虎。

    392、改善更年期綜全癥——練壁虎爬行。

    393、小孩脾胃不好、老是吃不下飯、面黃肌瘦——練壁虎爬行。教孩練此法還能幫助孩子長個。

    任脈健康大課堂

    394問:我一個親人有糖尿病,餐前12餐后17,請問在經絡方面怎么治療?

    中里答:任脈上有一個胃的募穴叫中脘,是調節血糖的要穴,在中脘那塊可以艾灸、拔罐或推腹。

    395跪膝法可以代替飯后百步走嗎?

    中里答:不能。睡前可以做,但是不能飯后馬上做,不利于消化。

    396壁虎爬行法在哪個時間做效果最最佳?小孩做這個是不是也能減肥?

    中里答:只要是有充足的時間就可以做,因為能靜下心來做。每天給小孩揉肚子,改善脾胃功能,本身就可以把體內的贅肉排出去。跪膝法也是一個很好的減肥辦法。

    目錄:(按摩的要點是離穴不離經)

    一、肺經:主治哮喘、心煩、掌中熱

    中府 天府 尺澤 孔最 列缺 經渠 太淵 魚際 少商

    二、大腸經:主治皮膚病(肺與大腸相表里);增強陽氣或泄火氣;通便效果

    商陽穴 合谷穴 溫溜穴 曲池 肩髃穴 迎香穴

    三、胃經:主消化,胃為后天之本   

    四白 天樞 梁丘 足三里 豐隆

    四、脾經:主運化,統血

    隱白 太白 公孫 一帶而過 血海

    五、心經:主情志、心理、思慮、神智、睡眠、感情糾葛等,調節心理,安定神志的經絡

    極泉 少海 靈道 陰郄 神門 少府 少沖

    六、小腸經:治療肩背,頸椎等關節肌肉痛,臉部、耳朵等五官病。

    少澤 后溪 養老 支正 小海 天宗 聽宮



    七、膀胱經:主排毒,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

    睛明穴肺俞,厥陰俞,心俞 腎俞 委中 承山 飛揚 昆侖 申脈 金門 至陰

    八、腎經:腎臟是先天之本,腎主骨,治療人體骨骼各方面的疾病,腎之府為腰

    涌泉 太溪 大鐘 復溜 陰谷 俞府

    九、心包經:刺激左側的經絡最佳,經絡在正中心

    天泉 曲澤 郄門 內關 大陵 勞宮 中沖

    十、三焦經:主內分泌失調,氣郁(婦女更年期)——多按右側,效果好

    關沖 液門 陽池 支溝 絲竹空

    十一、膽經:主決斷,幫人決斷謀慮,使人心情舒暢

    童子髎 率谷 風池 肩井 京門 帶脈 風市 陽陵泉 光明 丘墟

    十二、肝經:主疏泄,從情志方面

                主藏血,儲備暫時不用的血液

    主宗筋,男性生殖器

    太沖 行間 蠡溝                        



    一、肺經功能:主治哮喘、心煩、掌中熱

    1.中府:胸骨旁開6寸(四橫指是3寸,再四橫指)

    作用:脾肺之氣匯聚處,可兼治脾肺兩臟之病。治療氣不足,腹脹,消化不良,水腫。

    2.天府:腋橫紋下3寸(雙手平舉,鼻頭所碰之處)

    作用:鼻氣通于天,肺開竅于鼻,可治療過敏性鼻炎

    3.尺澤:肘橫紋外側(尺:腎臟     澤:灌溉)

    作用:補腎,可以治療高血壓、哮喘、降逆氣。(腎虛的癥狀:上實下虛,頭重腳輕)

    4.孔最:腕橫紋向上7寸(四橫指+四橫指+一個大拇指)(郄穴:穴位較深)

    作用:主管所有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瘡的要穴。對感冒的汗不出,可起到發汗作用。

    5.列缺:兩虎口相對,食指下方凹陷處(頭項尋列缺)

    作用:治療小兒遺尿,偏頭痛,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可以治療落枕

    6.經渠:橈骨頭,側著向外側揉,頂著骨頭揉

    作用:治療咳嗽的穴位

    7.太淵:挨著經渠穴,大指關節處咯它,正好卡到,來回挫挫。

    作用:肺經的原穴,補氣效果最好,大補穴,補氣,脈之會穴,可以治療靜脈曲張,心血管病

    8.魚際:魚肚子的邊際

    作用:治療咳嗽,喘促,心中煩熱,小兒疳積癥(消化不好,停食)

    9.少商:大拇指指甲末端(遠離食指端)用三棱針點刺,擠出一滴血

    作用: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咽喉痛

    二、大腸經:主治皮膚病(肺與大腸相表里);增強陽氣或泄火氣;通便效果

    1.商陽穴:食指指甲外側,靠近拇指部分        作用:調節便秘

    2.合谷穴:沿食指往上走,虎口稍微往后些

    作用:強壯穴,可以止痛,面部疼痛,牙痛等(最有效,指掐一分鐘)

    右側牙痛掐左側穴位 + 右側的耳垂貼近面頰的部位

    左側。。。。。右側。。。 + 左側。。。。。。。。。。。。。。。。。。。  

    3.溫溜穴:郄穴(深穴位);腕關節3——4寸(外側)

    作用:補陽氣,泄火氣

    4.曲池:曲肘橫紋的端點處,郄穴(深穴位)

    作用:降血壓,治療皮膚,通便,排毒的穴位

    5.肩髃穴:人大字型抬高肩膀,有個窩,正中心

    作用:人體夜里風寒最易襲擊的穴位,防止風寒,一定要穿個短袖睡覺。防治五十肩。

    6.迎香穴:鼻痕旁邊

    作用:通鼻竅功效,治鼻炎,聞不到的氣味,鼻出血

    三、胃經:主消化,胃為后天之本   

    1.四百:

    作用:可以治療眼袋,黑眼圈,給眼睛供血的穴位

    敲打法(能使面部紅潤,減少蒼白,面部美容):

    1、十個手指肚沿面頰往下敲打至下巴頜

    2、四指合攏,平敲脖子(要輕,有大動脈)

    3、身體正部

    4、腿部,用拳頭的關節敲打,(腿的正側,脛骨外側)

    2.天樞:肚臍旁開兩寸(兩個大拇指)

    作用:治療大腸功能不好者,對便秘腹瀉有雙向調節作用,有腸胃病或者慢性腸炎的人,此穴會很痛。

    3.梁丘:膝蓋上兩寸(郄穴)

    作用:治療急性胃痛和婦科急性乳腺炎

    4.足三里:膝眼下三寸(四橫指),旁開一橫指

    作用:強壯穴,長壽穴,治療慢性胃痛,增強人體免疫力,補益人體虛弱,胃腸的消氣穴。

    用指節點來揉穴位,治腸胃先從左腿,對脾胃調節好,而肝膽經則從右邊開始。

    5.豐隆:外踝骨上八寸(四橫指+四橫指+兩拇指)旁開一指。

    作用:去除高血脂,化痰。

    四、脾經:主運化,統血

    1.隱白:大腳趾外側,用煙來針灸,有效果

    作用:肺氣不足,鼻出血,痛經,此穴有止血的療效。

    2.太白:大腳趾骨頭(貼著揉)縫隙處

    作用:通過脾補肺,健脾功能等于山藥薏米粥的功效

    3.公孫:沿太白穴輕輕往下一滑,有個縫隙,卡住大拇指

    作用:心臟憋悶(由于吃的太多),主要治療吃完飯肚子脹

    4.一帶而過:小腿內側,踝關節上方,三陰焦(脾經),那一個穴位敏感就多按哪個穴位。

    作用:治療痛風

    5.血海:掌心附在膝關節上,大拇指所在位置

    作用:對出血癥、貧血癥、血淤癥等血癥有治療作用

    五、心經:主情志、心理、思慮、神智、睡眠、感情糾葛等,調節心理,安定神志的經絡

    1.極泉:腋窩中

    作用:調節心律,治療兩肋疼,探知心血管方面的問題,預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

    2.少海:肘橫紋內側

    作用:治療內腑,調節心臟,交通心腎,減緩心律,降低血壓

    3.靈道:腕橫紋1.5寸處

    作用:預防心臟早搏,慢性心臟病,減緩心律,平心靜氣,對慢性心臟病的人有非常的幫助

    4.陰郄:掌橫紋半寸,防治五心煩熱,小便繁多

    5.神門:掌橫紋處,(用大拇指咯它)

    作用:安定心神,增強睡眠,瀉心火;可增強胃動力;防治老年癡呆;治療暈車;增強通便能力。

    6.少府:感情線上,握拳后小指所指位置

    作用:直接可以調節心臟主治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治療女性陰道瘙癢,男性陰囊濕疹;防治暴喑,中風說不出話來;治療舌尖起泡上火。

    7.少沖:小指內側指甲(三棱針點刺放血)

    作用:防治急癥,發燒,癲狂癥,昏厥癥,開竅醒神

    六、小腸經:治療肩背,頸椎等關節肌肉痛,臉部、耳朵等五官病。

    1、少澤:指端末的穴位都是井穴,(不適合按摩,用針刺)

    作用:治療,發燒,牙腫

    2、后溪:人體的大穴,感情線的末端,骨頭縫處,是八脈交匯穴與人體其他血脈溝通的

    作用:治療后背督脈上的疾病,督脈有腰椎間盤突出,腰痛病;連著大腦與神志方面的病,能解決神志不清,記憶力差等癥狀,并對落枕,肩膀痛都有非常明顯的效果。(指甲剪平,往里一按再一推,推進骨縫中)

    3、養老:手的尺骨莖突,手腕一轉有個窩兒

    作用:治療老年人眼睛昏花,耳聾,耳鳴,高血壓

    4、支正:腕橫紋上5寸,與小拇指一條線上

    作用:瘊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濕所結,氣郁所結)體內的贅生物

    5、小海:肘部的麻骨處,撥動

    作用:經常撥動它可以增強心臟的力量。是經絡的合穴,能治療臟腑,小腸的消化能力,去人體的燥火,增強脾的作用。

    6、天宗:肩胛骨的凹陷處,酸脹明顯

    作用:防治女性乳腺問題,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7、聽宮:耳平前一厘米,張口時的凹陷處

    作用:治療耳部疾患,耳聾,耳鳴,聽力下降

    七、膀胱經:主排毒,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

    1.睛明穴:指甲剪平,用中指按壓

    2.肺俞,厥陰俞,心俞:后背一旦舒坦,心里也就痛快了

    3.腎俞:站起來,肘尖齊平的位置。

    4.委中:曲腿,在窩內

    作用:腰背委中求,治療腰肌勞損,腰酸背痛,排毒的出口,可刺血療法,釋放毒素

    5.承山:腿肚子下方的穴位,稍微偏一點,治療腰腿痛,痔瘡

    6.飛揚:承山穴旁開3指;慢性腰痛找飛揚

    7.昆侖:腳踝后側陷窩處

    作用:降低血壓,增強大腸蠕動,治療便秘,對治療腰痛效果好,用手可以撥動里面的筋,此穴較深

    8.申脈:外踝骨邊緣下;治療腰痛的要穴,治療胯骨兩邊的腰痛,效果最好

    9.金門:穴位很深,用指節來點按;治療急性腰痛,頭痛

    10.至陰:小腳趾外側的趾甲旁。

    八、腎經:腎臟是先天之本,腎主骨,治療人體骨骼各方面的疾病,腎之府為腰

    1.涌泉:對著心臟去按摩,每晚搓腳心100下

    作用:引氣血歸于腎,若按摩時軟弱無力,則用艾灸灸,(體質虛寒型);腎火旺,,腎陰不足,要揉涌泉穴,此時會感到很痛,采用金雞獨立法。

    2.太溪:腳內踝后側,貼著內踝

    作用:腎經的原穴——大穴,腎虛的癥狀:腦袋發空,眼睛酸澀,耳鳴,牙齒松動;

    女性例假,氣血供到月經上,則氣血不足,牙痛,此時點按此穴

    3.大鐘:腎經的絡穴,

    作用:治療慢性疾患,本臟以外的循經走向聯絡到其他經上的問題,腎經上的穴位可以治療咽喉痛,本穴暗指可以治療失音癥。

    4.復溜:內側腳踝后側,

    作用:治療淤阻血,通月經,幫助傷口復合,滋腎陰,可以治療干咳癥,治療哮喘癥

    5.陰谷:腿彎曲,陷窩處

    作用:腎經里最重要的一個穴,合治臟腑。專門通膀胱,利尿作用,不孕,陽痿早泄;

    利尿去濕:婦女的陰道瘙癢,男士的陰囊濕疹

    6.俞府:中線旁開2寸,(三個橫指)鎖骨下端

    作用:1,肚子很餓,但不想吃東西,

    2,氣老是覺得不夠用,

    3,梅核氣,吐不出,咽不下;同時按摩此穴,太溪和復溜

    九、心包經:刺激左側的經絡最佳,經絡在正中心

    1.天泉:腋下橫紋,2寸三個手指

    作用:治療胸痛,心悸,突然害怕

    2.曲澤:肘窩中心,放血點(三棱針點刺)

    作用:治療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要穴),胸悶、憋氣、高血壓、頭暈目眩、胸口發憋,經常放出幾滴血,胸里寬松。

    3.郄門:掌橫紋5寸處,(肘窩至掌橫紋共12寸)

    作用:急救穴,治療突然性的心絞痛,大拇指按住不動,穴位手轉動。

    4.內關:掌橫紋三個手指處

    作用:治療失眠的要穴(心里壓力大),可以調節心律,對人的情志調節,心血供應調節

    5.大陵:掌橫紋處,作用治療頭痛(工作壓力大引起),除口臭(心血管的問題)

    6.勞宮:手心處,是大補穴,作用使心情放松,治療心慌氣短

    7.中沖:瀉心火的要穴,治療口瘡

    8.天泉穴下四指的位置:早期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該處很痛,甚至不可摸,經常揉,有淤阻的人會鼓出一個青包。

    十、三焦經:主內分泌失調,氣郁(婦女更年期)——多按右側,效果好

    1.關沖:無名指,指甲靠近小指側,指甲縫,用食指指節咯它。作用能夠防止暈車。

    2.液門:小指,無名指交匯處,無名指這一側的骨縫中。

    作用:治療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癥狀,可增強津液

    3.陽池:腕關節處

    作用:對身體虛寒怕冷的人很重要,能激發人體的陽氣,拿艾灸灸,就可以使身體逐漸暖和起來。

    4.支溝:腕橫紋下三寸的位置

    作用:肋間神經痛,兩肋脹痛,氣郁不舒等癥狀,通便,氣很通暢,散氣郁。

    5.xi風穴:耳后根,耳垂后面,作用:治耳鳴,耳襲的要穴,耳朵轟鳴——肝火旺——揉此穴位效果好。

    6.絲竹空:眉毛旁邊——美容的穴位。作用:防止黃褐斑,魚尾紋的產生。

    十一、
    膽經:主決斷,幫人決斷謀慮,使人心情舒暢

    1.       童子髎2.率谷3.風池4.肩井5.京門6.帶脈7.風市8.陽陵泉9.光明10.丘墟

    十二、
    肝經:主疏泄,從情志方面

                 主藏血,儲備暫時不用的血液

             主宗筋,男性生殖器

    1.太沖:大腳趾,二腳趾的縫隙中間,指甲剪平,用掐的方法,趕到行間穴去。

    作用: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有疏泄作用,是肝經的原穴,尤為重要。(消氣穴)

    2.行間: 大腳趾,二腳趾的連接處

    作用:配合太沖穴向行間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臟郁結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斷地供到心臟

    3.蠡溝:內踝骨上五寸(四指+3指)

    作用:治療女性陰道瘙癢,月經不調,白帶不正常,月經濕疹。

    4.章門:肋骨邊緣(手貼臉上,肘尖的位置)

    作用:連接五臟的門戶,脾經的募穴(脾經氣血于此),疏肝健脾,防治婦科問題,減肥。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噜噜噜噜私人影院|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观看| 中国熟妇毛多多裸交视频| 亚洲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男女动态无遮挡动态图| 欧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怡红院妓院|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国产精品未满十八禁止观看|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国产在沙发上午睡被强| 国产一区二区四区不卡| 免费无码一区无码东京热| AV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超频97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二区三区| 亚洲旡码欧美大片|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av| 亚洲午夜理论无码电影|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 |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喷潮| 精品 日韩 国产 欧美 视频| 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 国产成人8X人网站视频|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国产|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 起碰免费公开97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最新三级在线视频|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电影|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