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十二經及子午流柱[轉] ![]() 第一節 手三陰三陽經 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 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 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個胸腹,心包是保護心臟的一塊區域,是心的屏障。 第二節 足三陰三陽經 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 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 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 第三節 手足內外經絡 第一組:走在外側,是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 第二組:走在內側,是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 第三組:走在中間,是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 第四節 子午流柱 即講的經絡、臟腑與時辰的對應關系。“氣血迎時而至為盛,氣血過時而去為衰。瀉時乘其盛,補則隨其去。逢時為開,過時為闔。” 第一組:時辰:寅卯 時間:3:00—5:005:00—7:00 時辰:辰巳 時間:7:00---9:009:00---11:00 經絡: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 第二組:時辰:午未 時間:11:00---13:0013:00---15:00 時辰:申酉 時間:15:00---17:0017:00---19:00 經絡: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 第三組:時辰:戌亥 時間:19:00---21:0021:00---23:00 時辰:子丑 時間:23:00---1:001:00---3:00 經絡: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 如圖: 子午流注示意圖 子丑寅 卯辰 巳午未 申酉 戌亥
人體十二官示意圖
心——君主之官,藏神志,主血脈,開竅于舌,其華在面,在液為汗。 肺——相傅之官,藏魄,主肅降、主皮毛,為氣主,朝百脈,為腎上之水。 肝——將軍之官,肝主藏血、藏魂,主筋、主升發疏泄,在液為淚。 膽——中正之官,主決斷,凡十一臟取決于膽,肝之余氣泄于膽,聚而成精。 膻中——臣使之官,為宗氣所聚之處,為氣之海,主喜樂。 脾——諫議之官,脾藏意,主運化、主統血、主四肢、主肌肉,在液為涎。 胃——倉廩之官,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大腸、小腸皆屬于胃,是足陽明也。 大腸——傳道之官,變化出焉,與肺相表里。 小腸——受盛之官,將胃傳道來的谷物,清者上輸于脾,濁者下注于大腸。 腎——作強之官,藏志藏精,主水納氣、主骨生髓通腦,有人體陰陽宅之稱。 三焦——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是臟腑外圍最大的腑,又稱外腑、孤腑。 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存水液,氣化后排出 第五節 任督二脈 任、督二脈是12條經絡的總管,主渠道通暢,真氣旺盛,人體這部主機才能正常運行。它在人體前后的正中線上。前面的為任脈,后面的為督脈。當氣流在任、督二脈運行一周后稱為“小周天”,這個小周天走在人體正面的是任脈,對全身的陰經有總攬的作用;而于身體后正中線的督脈直接連結脊髓、大腦,與人的精神、意志、思維有很大的關聯,總攬人體的陽經絡。 第六節 補瀉原則 一般來說,順著經絡按摩為補,逆著經絡按摩為瀉;按摩幅度輕時為補,力度重時為瀉;時間短的為補,長時為瀉;范圍小時為補,大時為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