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控制——懸息
懸息分為內懸息和外懸息兩種。開始練習應首先進行內懸息,等到可以完全掌握之后再進行外懸息的練習。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則禁止進行懸息的練習。
內懸吸:將體內吸滿氣體,蓄氣不呼,稱為內懸息。
外懸息:將體內的氣體全部排出,屏而不吸,稱為外懸息。
調息練習指導:
1、你一定要認真有規律的練習吸納、懸息和呼吐,這樣就可以使你不僅僅是在一次調息時覺得完全的舒適和放松,而是整個的調息過程或是規定的所有次數的調息過程都是一樣。經驗和練習可以使你做的很正確。要堅持練習。
2、在兩次成功的呼吸調理過程之間你不要覺得有必要進行正常的呼吸。吸納、懸息和呼吐的時間一定要持續。練習取決于認真和注意力。事實會證明一定可以成功而且做起來并不困難。
3、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必須在懸息結束的時候能夠有效的控制你的肺部,使你能夠順利地進行呼吐并與吸納相宜。
4、吸納、懸息和呼吐的比例是1:4:2。數完1個Om吸氣,數4個Om懸息,然后數2個Om吐氣。1:4:2到3:12:6等,最后達到最大量16:64:32。用你左手的手指老數Om。在你舒服地進行吸納、懸息和呼吐的時候,達到極限,自然就會形成這個比例。當你能進行更高層的練習時,你不需要再數了。通過強制形成的這個習慣,你自然就按照正常的比例進行了。
5、開始時可能會有些小誤差,沒關系,不必驚慌。堅持鍛煉,你自己就會很好地去調節吸納、懸息和呼吐的時間。常識、本能、自己靈魂深處的執著,會在這個過程中幫助你進步的,最后自然水到渠成。
馬上就開始練習瑜伽吧,做一個真正的瑜伽大師!努力的追求奮斗,然后實現目標! 收束法
收束法是瑜伽中特有的練習方法之一,顧名思義其含有收縮、束縛的意思。傳統瑜伽把收束法歸為契合法練習中,收束法被廣泛地應用到調息和契合練習中。
收束法的目的是封鎖住身體向外部的開口,控制人體內的生命之氣prana不向外流失,積聚于體內,形成某些類型的壓力或力量,從而借助這一力量達到某些目的。最終的目的是將生命之氣導向到中經,用以喚醒昆達里尼kundalini能量。
收束法包含以下四種:
1、收頷收束法(Jalandhara
2、會陰收束法(Mula
3、收腹收束法(Uddiyana Bandha)(Abdominal Conraction)
4、大收束法(三鎖術)(Maha Bandha)(Three Lock)
(一)收頷收束法(Jalandhara
練習方法:
1)
2)
3)
4)
5)
6)
7)
8)
練習順序:
最好是結合調息或契合一起練習;如果單獨練,要在體位、調息之后,冥想之前練習。
呼吸要求:內懸息、外懸息時均可做此練習。
持續時間:練習者在其能力范圍內屏息,逐漸延長屏息時間。
意念控制:放在喉嚨上。
不宜人群:頸椎病、眩暈、高血壓、高顱內壓、心臟病患者不適宜練習或聽從醫囑。
注意事項:在練習中如果感覺不適,要立即停止練習,休息一下,當不適感消失后再繼續練習。
作用功效:
1)全身心松弛,降低心率,放松心臟;
2)放松大腦,消除緊張,緩解壓力、焦慮、憤怒,加強專注力;
3)平衡甲狀腺功能,甲狀腺、甲狀旁腺受到按摩,功能得以改善,調節新陳代謝;
4)冥想練習前的最佳技法之一;
5)此收束法象征了瑜伽終極目標,用限制心神活動找到體驗創造力之源。
替換做法:立式收頷法(Jalandhara
(二)會陰收束法(Mula
練習方法:
坐姿:取至善坐,使會陰處有一定的擠壓感。閉上雙眼,放松全身。
第一階段:先觀察呼吸一段時間后,然后把意念放在會陰處,收縮骨盆下部肌肉使會陰處的肌肉同時得到收縮,之后放松此處肌肉。連續地練習收縮、放松會陰肌肉,盡量使其保持均勻的節奏。
第二階段:慢慢地收縮會陰處的肌肉并保持一段時間,此時是自然呼吸,不要屏息。意念完全放在收縮的感覺上。之后,慢慢地放松會陰處的肌肉。(隨著練習的增加,會陰處的肌肉會逐漸地從骨盆下部肌肉群中分離出來。)每次練習10遍。
第三階段:同第二階段,只是在吸氣后加入內懸息。做會陰收束,同時做收頷收束。屏息時間以舒適度為準。需要呼氣時,打開會陰收束、抬起頭打開收頷收束,呼氣。每次練習10遍。
練習順序:體位、調息術后,冥想前練習。
呼吸要求:內懸息、外懸息時均可做此練習。
意念控制:放在會陰處。
注意事項:因為此練習可以使身體的能量快速增加,如果練習方法不對,身體可能會出現過于活躍等情況,所以要在有經驗的瑜伽師的指導下進行此練習。
作用功效:
1)
2)
3)
4)
5)
6)
7)
8)
9)
預備技法:提肛契合法(Ashwini Mudra)可使會陰強壯,會拉到這些肌肉。
注釋說明:會陰肌肉,對于男性來說,位于肛門和睪丸之間;對女性來講,位于陰道尾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