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帝王富其民,霸王富其地,危國富其吏。治國若不足,亡國囷倉虛。故曰上無事而民自富,上無為而民自化。起師十萬,日費千金。師旅之后,必有兇年。故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寶也。和大怨,必有余怨,奈何其為不善也!古者親近不以言,來遠不以言,使近者悅,遠者來。與民同欲則和,與民同守則固,與民同念者和;得民力者富,得民譽者顯。行有召寇,言有致禍。無先人言,后人已。附耳之語,流聞千里。言者禍也,舌者機也。出言不當,駟馬不追。 【譯文】帝王讓民眾富裕,霸王讓土地富裕,危亡的國家讓官吏富裕。得到治理的國家總覺得自己不足,即將滅亡的國家谷倉必然空虛。所以說君上無事而民眾自己就會富裕,君上無所作為而民眾自己就會變化。發動十萬之師,日耗千金之資。軍隊過后,必有災荒之年。所以軍事是不吉祥的東西,并不是君子的寶貝。和諧了大的怨恨,必然還有小的怨恨,怎么能去作為于不善之事呢?古之人親近別人不用言說,招來遠方人也不用言說,但卻能使附近的人愉悅,使遠方的人來到。與民眾有同樣的欲望那么就能和諧,與民眾同時堅守那么就能牢固,與民眾同樣信念那么就能和平共處;得到民眾力量的人就能富裕,得到民眾贊譽的人就能顯赫。行事可能召來敵寇,說話可能召來災禍。不要先于人說,后于人停止。附在耳邊的悄悄話,會流傳到千里之外。說話就有禍患,舌頭就是關鍵。說出的話不恰當,駟馬也難以追回。 【說明】本節是文子記錄的一些警句,內容比較駁雜,但卻可以給我們后人許多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