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三十傍晚貼完春聯就要做年夜飯。菜還是一樣的豐盛,主食不吃米飯,多數人家要吃蒸面(意味長命富貴)。飯后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開開心心地看春晚,一直到零點 【導讀】三十傍晚貼完春聯就要做年夜飯。菜還是一樣的豐盛,主食不吃米飯,多數人家要吃蒸面(意味長命富貴)。飯后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開開心心地看春晚,一直到零點
我還在睡夢中就被一陣迎新年的爆竹聲驚醒了。那是堂爺爺家起來還年了,第一家圖個新年大吉大利。哦,新年真的來臨了,來的繪聲繪色,但是人們早就興師動眾了。
對于我們家鄉來說,盡管是山區,不比都市新年的熱鬧,可是我們的年味卻很特別。我們過年忙的很早。到了深冬就開始準備了。燙豆粑是為過年做的第一件事。每家每戶都要燙上一籮米,有的還要多。吃起來方便快捷,柔軟爽口,稱心美味。殺年豬算是忙年中的一件大事,不光為了過年有肉吃。過年祭祀祖先一定要用豬頭,是敬意也是心意。豬殺好了,屠夫弄得干干凈凈的,就等著開膛破肚。平時可就很馬虎,年豬卻不行。主人都要拿出禮炮和鞭炮來放,隆重的氣氛中屠夫才下刀把豬首取下來,有種宗教徒朝圣的虔誠和小心。喝殺豬酒必不可免。以前要接生產組的人一起慶賀,重要的親戚更不能少。熱熱鬧鬧一番,新年就近了?,F在生活條件都好了,不時興請鄰居來喝殺豬酒,幾個親戚來喝還是常有的。盡管忙,每年這時候,我媽臉上依然洋溢著年味。城里人吃東西用錢買就行,我們鄉下人很多東西就自己動手做出來。熬糖打豆腐就是為過年的吃食準備的。記憶最深的要算熬糖。以前也是家家戶戶要做的。熬糖可是細活,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先要把紅薯洗干凈,然后煮熟。待熟了之后,將熟了的紅薯碾成糊,加水,要放上石膏、麥芽發酵一段時間。等發酵好了,就用布過濾,濾到鍋里的就是糖漿水。灶里添上松片柴慢慢熬,水汽蒸發完了,剩下的就是糖漿。熬糖的時候不能蓋鍋蓋,不然糖是酸的。我們往往伸長脖子等待糖漿熬成糖就著糯米籽吃,甜甜的,甜在嘴里,甜在心里,甜在年味里。做糖要做糯米籽糖和芝麻糖,香香脆脆的,可好吃了。如今人家做的少了,我家有時也不做。我還是懷念那種熬糖做糖等待的興奮勁。
祭祀可是我們過春節最隆重的事情。每年辦福禮,要有豬首,整只的公雞,整條的魚,一個年粑,一塊豆腐,一把筷子,一碗米飯,一張菜刀。祭祀的時候都在供有祖先靈位的堂屋進行。先要點上一對紅蠟燭(用電燭也可代替),再點上香,然后敲磬十二下(意味新年十二個月都順利,閏年多敲一下)。這樣才能祭祀,先拜天地,再拜祖先,要行三叩禮。祭祀的時候女性不參加。祭祀好了就要放爆竹和鞭炮。現在是禮炮、煙花、鞭炮。小時我也跟大人一起放爆竹,特別高興,特別主動。四處爆竹聲聲,新年就讓我們迎接來了。
三十日早上還年后就準備年飯,這一頓飯可豐盛了。再窮的人家都要做八碗菜,現在還多要加幾個盤子。吃飯的時候長幼有序,筷子要十雙(意味來年十全十美)。喝酒避免不了,紅酒白酒都有,以盡興不醉為好。一家人圍在一起團團圓圓的吃著,新年就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小孩就收到長輩的壓歲錢。小時我們可盼這一刻了。
三十傍晚貼完春聯就要做年夜飯。菜還是一樣的豐盛,主食不吃米飯,多數人家要吃蒸面(意味長命富貴)。飯后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開開心心地看春晚,一直到零點,零點一過,我們要向天地和祖先拜年。擺的祭品就是糖糕瓜果,或用其它東西代替。還是先拜東方的天地,再拜家里的祖先。放爆竹和鞭炮最多。
爆竹聲中一歲除。新年就在熱鬧的爆竹聲中來到了。正月初一開始拜年。人們見面互相致賀:過年發財,過年發財。納福!納福! 【責任編輯:怡兒】 我還在睡夢中就被一陣迎新年的爆竹聲驚醒了。那是堂爺爺家起來還年了,第一家圖個新年大吉大利。哦,新年真的來臨了,來的繪聲繪色,但是人們早就興師動眾了。
對于我們家鄉來說,盡管是山區,不比都市新年的熱鬧,可是我們的年味卻很特別。我們過年忙的很早。到了深冬就開始準備了。燙豆粑是為過年做的第一件事。每家每戶都要燙上一籮米,有的還要多。吃起來方便快捷,柔軟爽口,稱心美味。殺年豬算是忙年中的一件大事,不光為了過年有肉吃。過年祭祀祖先一定要用豬頭,是敬意也是心意。豬殺好了,屠夫弄得干干凈凈的,就等著開膛破肚。平時可就很馬虎,年豬卻不行。主人都要拿出禮炮和鞭炮來放,隆重的氣氛中屠夫才下刀把豬首取下來,有種宗教徒朝圣的虔誠和小心。喝殺豬酒必不可免。以前要接生產組的人一起慶賀,重要的親戚更不能少。熱熱鬧鬧一番,新年就近了?,F在生活條件都好了,不時興請鄰居來喝殺豬酒,幾個親戚來喝還是常有的。盡管忙,每年這時候,我媽臉上依然洋溢著年味。城里人吃東西用錢買就行,我們鄉下人很多東西就自己動手做出來。熬糖打豆腐就是為過年的吃食準備的。記憶最深的要算熬糖。以前也是家家戶戶要做的。熬糖可是細活,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先要把紅薯洗干凈,然后煮熟。待熟了之后,將熟了的紅薯碾成糊,加水,要放上石膏、麥芽發酵一段時間。等發酵好了,就用布過濾,濾到鍋里的就是糖漿水。灶里添上松片柴慢慢熬,水汽蒸發完了,剩下的就是糖漿。熬糖的時候不能蓋鍋蓋,不然糖是酸的。我們往往伸長脖子等待糖漿熬成糖就著糯米籽吃,甜甜的,甜在嘴里,甜在心里,甜在年味里。做糖要做糯米籽糖和芝麻糖,香香脆脆的,可好吃了。如今人家做的少了,我家有時也不做。我還是懷念那種熬糖做糖等待的興奮勁。
祭祀可是我們過春節最隆重的事情。每年辦福禮,要有豬首,整只的公雞,整條的魚,一個年粑,一塊豆腐,一把筷子,一碗米飯,一張菜刀。祭祀的時候都在供有祖先靈位的堂屋進行。先要點上一對紅蠟燭(用電燭也可代替),再點上香,然后敲磬十二下(意味新年十二個月都順利,閏年多敲一下)。這樣才能祭祀,先拜天地,再拜祖先,要行三叩禮。祭祀的時候女性不參加。祭祀好了就要放爆竹和鞭炮?,F在是禮炮、煙花、鞭炮。小時我也跟大人一起放爆竹,特別高興,特別主動。四處爆竹聲聲,新年就讓我們迎接來了。
三十日早上還年后就準備年飯,這一頓飯可豐盛了。再窮的人家都要做八碗菜,現在還多要加幾個盤子。吃飯的時候長幼有序,筷子要十雙(意味來年十全十美)。喝酒避免不了,紅酒白酒都有,以盡興不醉為好。一家人圍在一起團團圓圓的吃著,新年就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小孩就收到長輩的壓歲錢。小時我們可盼這一刻了。
三十傍晚貼完春聯就要做年夜飯。菜還是一樣的豐盛,主食不吃米飯,多數人家要吃蒸面(意味長命富貴)。飯后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開開心心地看春晚,一直到零點,零點一過,我們要向天地和祖先拜年。擺的祭品就是糖糕瓜果,或用其它東西代替。還是先拜東方的天地,再拜家里的祖先。放爆竹和鞭炮最多。
爆竹聲中一歲除。新年就在熱鬧的爆竹聲中來到了。正月初一開始拜年。人們見面互相致賀:過年發財,過年發財。納福!納福! 【責任編輯:怡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