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近年來,網絡文學可謂是影視劇題材的“新寵”。自從網絡小說改編的電影《山楂樹之戀》獲得成功后,影視界嘗到了網絡上故事資源的“甜頭”。隨后的《失戀33天》《裸婚時代》《步步驚心》等改編作品“你方唱罷我登
近年來,網絡文學可謂是影視劇題材的“新寵”。自從網絡小說改編的電影《山楂樹之戀》獲得成功后,影視界嘗到了網絡上故事資源的“甜頭”。隨后的《失戀33天》《裸婚時代》《步步驚心》等改編作品“你方唱罷我登場”,都斬獲了不凡的收視票房業績。日前,在中國電影導演協會舉辦的年度導演論壇上,眾多影視界人士明確表現出對“網絡小說改編電影”的濃厚興趣,認為即使是微小說那種百余字的故事,往往也可能成為一個“大的電影作品”的來源。導演賈樟柯還透露說,自己目前正在做的劇本,正是從網絡文學中得到了靈感,他將在微博上發布劇本細節,通過與網友的互動,完成劇本的修正工作。時下本就風光無限的網絡文學,正借著影視界的青睞為自己開拓更大的疆土,并通過這種“攜手”實現了互利共贏。 網絡文學與影視迎來“蜜月期” 網絡文學本身就是市場化的產物,具有精神內容與傳媒經濟的雙重屬性。經營者通過全媒體營銷建立起一個融合在線閱讀、移動閱讀、實體圖書、動漫、影視等多種形態的文化產品鏈條,成功實現產業鏈經營的有《誅仙》《明朝那些事兒》等。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歐陽友權認為,2011年,這個產業鏈上的最大賣點正是轉讓影視版權。 進入2012年,網絡文學改編成的影視劇依舊勢頭大好,影視界紛紛“搶奪”《大漠謠》《星辰變》《鬼吹燈》等經典網絡作品資源,不少作品已經進入籌備和拍攝階段。 各家文學網站和網絡寫手自然也努力把握商機,僅盛大文學就出售影視版權50多部,起點文學網還專門創辦了劇本頻道。文學網站關注影視劇改編這塊“蛋糕”,并不僅僅是出于直接經濟利益的考量。由于影視劇的巨大效應,很多以前并不關注網絡文學的讀者也開始拿起鼠標,點開一個個吸引他們的小說章節。一些網絡文學新秀由此成為更廣泛意義上為大眾所熟知的作家。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認為這是文學與影視的“雙贏”。他說,網絡文學通過改編影視,擴大了作品與作者在文壇內外的影響,在增加知名度的同時,也增加了作者在寫作上的自信與自立;影視藝術則在傳統的文學創作之外,獲取了更多改編與再創作的資源,并在數量與質量兩個方面都增大了持續發展的基礎與可能。 網絡文學:接地氣,有底氣 都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如今影視與網絡文學“如膠似漆”的局面,也讓不少人十分好奇——不少網絡文學作家都很年輕,在創作上也基本是“初生牛犢”的階段,他們的作品為何能夠如此順利地與影視劇“對接”呢?白燁認為,像《蝸居》《裸婚時代》《杜拉拉升職記》這樣的現實題材網絡作品,大都有立足于時代生活的鮮活故事與生動人物。這些出自業余作家之手的作品,比較“接地氣,有底氣”,生活內容充盈,細節描寫豐沛,讀來感受真切。另外,像《雪豹》的原作《特戰先驅》等作品都屬于以“行家里手”的方式寫就的網絡小說,不僅眾多人物栩栩如生,歷史的場景與氣氛也得到了很好的藝術再現。這些網絡作者對某一題材領域情有獨鐘,術有專攻,有著特殊的人生積累與藝術準備,他們的作品正是自己多年積累與歷練的扎實成果。這些獨特之處使得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也沾上了一些特別的味道。 此外,在創作過程中,網絡文學作家可以隨時收到讀者的反饋,對情節和人物作出靈活的調整,這使得作品更合市場的胃口。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網絡文學用戶調研數據顯示,79。2%的網絡文學用戶愿意觀看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而中國目前潛在的網絡文學用戶就有近兩億人之多。這樣的人氣對影視制片方也是一個不小的誘惑。購買當紅的網絡小說,很多作品都是未播先紅、備受期待,幾乎不用花費任何宣傳成本就能取得收視票房大熱。 “我們應當注意到,在《建黨偉業》《孫中山》這種主旋律影片的編劇隊伍中,也有網絡作家的身影。無論是制片方還是導演,都意識到這樣的重要題材在新的時代需要新的表現手法,從而吸引新的受眾。網絡作家能夠為影片注入親和的氣息和動人的細節。”評論家馬季認為,網絡作家“進軍”影視創作,是順應了觀眾年輕化的時代趨勢,他很看好這個創作群體的發展前景。 網絡作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當下,網絡文學正被影視“萬千寵愛在一身”,而他們的“熱戀期”能夠維持多久?一些學者認為,在網絡文學領域,類型化寫作雖備受追捧卻難見深刻之作,仍然是這一新媒體文學在發展道路上需要面對的問題。歐陽友權談到,新媒體的技術叢林生長出來的未必是藝術審美的果實。網絡新媒體文學在總體上還沒有達到人類普世價值和普遍情感的深度和力度,這是它的最大“短板”。說到底,影視改編的選擇標準主要還是市場而不是藝術,影視作品的藝術資質主要還是取決于編導的二度創造。去網上選擇劇本資源,其實是專業影視劇本創作缺失或供不應求不得已而為之。 馬季對此“所見略同”。他表示,網絡文學在影視創作方面的優勢是“靠故事取勝”,但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娛樂和對社會問題的淺層表達上,“像《失戀33天》,固然提出了一些社會問題,但是表現得很淺”。他認為,電視劇也許可以停留在娛樂大眾的層面,而電影承載了一個時代的文化標志,需要對社會問題作出更深的思考和表現。網絡作家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網絡文學作品不一定會為之后能改編影視作品打百分百的包票,而專為影視改編而創作的網絡文學亦可能喪失其自身的一些魅力。白燁認為,網絡文學作家還是要立足于生活的大地和自身的特點,在作品的構思與寫作上,應以自己原有的文學理念和藝術特點為主,而不是“硬往影視上去靠”,那樣反會吃力不討好。他特別指出,適合于影視改編的小說,往往故事性強于文學性。長期為影視寫作,會使一個小說家的藝術水準下降,甚至減退小說寫作的感覺。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作者,應該學會在小說寫作中使用“嚴肅”和“通俗”的兩把“刷子”,或者“兩條腿走路”,既寫能供影視改編的可讀性強的小說,也能寫難以被改編為影視的藝術水準較高的小說。這兩種取向的堅持與互動,可能會使網絡作家的文學寫作之路“行得更為寬廣,走得更為長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