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組由化學物質、生物因素、放射線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細胞損傷、骨髓脂肪化、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疾病。臨床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等癥狀的一組綜合征,是造血系統比較常見的疾病。中醫學根據其臨床表現,把再障歸屬于“髓勞”。 一 診斷標準 一般為三低一高(即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低;淋巴細胞高) 1987年第四屆全國再障學術會議修訂的再障診斷標準如下: ①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減少。 ②一般無脾腫大。 ③骨髓檢查顯示至少一部位增生減低或重度減低(如增生活躍,巨核細胞應明顯減少,骨髓小粒成份中應見非造血細胞增多。有條件者應作骨髓活檢等檢查)。 ④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疾病,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的難治性貧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滯、骨髓纖維化、急性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⑤一般抗貧血藥物治療無效。 1.急性再障(亦稱重型再障Ⅰ型,SAA-Ⅰ)的診斷 1)臨床表現:發病急,貧血呈進行性加劇,常伴嚴重感染,內臟出血。 2)血象:除血紅蛋白下降較快外,須具備下列諸項中之兩項: ①網織紅細胞<1%,絕對值<15×109/L; ②白細胞明顯下降,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109/L; ③血小板<20×109/L。 3)骨髓象 ①多部位增生減低,三系造血細胞明顯減少,非造血細胞增多,如增生活躍有淋巴細胞增多;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細胞及脂肪細胞增多。 2.慢性再障的診斷標準 在臨床及實驗室指標達不到急性再障的診斷標準,即為慢性再障;病程中如病情惡化,臨床、血象及骨髓與急性再障相似,則稱為重型再障Ⅱ型 二 檢查 1.常規檢查:血象: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計數均減少,但三者減少程度不一定平行。重型再障的血象降低程度更為嚴重,網織紅細胞計數明顯降低。 2.專科檢查: (1)骨髓象 急性型:呈多部位增生減低或重度減低,三系造血細胞明顯減少,尤其是巨核細胞和幼紅細胞;非造血細胞增多,尤為淋巴細胞增多。慢性型:不同部位穿刺所得骨髓象很不一致,可從增生不良到增生象,但至少要有一個部位增生不良;如增生良好,晚幼紅細胞(炭核)比例常增多,其核不規則分葉狀,呈現脫核障礙,但巨核細胞明顯減少,骨髓涂片肉眼觀察油滴增多,骨髓小粒鏡檢非造血細胞和脂肪細胞增多一般在60%以上。 (2)骨髓活組織檢查和放射性核素骨髓掃描 由于骨髓涂片易受周圍血液稀釋的影響,有時一二次涂片檢查是難以正確反映造血情況,而骨髓活組織檢查對估計增生情況優于涂片,可提高診斷正確性。硫化99m锝或氯化111銦全身骨髓γ照相可反映全身功能性骨髓的分布。再障時,在正常骨髓部位的放射性攝取低下,甚至消失,因此可以間接反映造血組織減少的程度和部位。 (3)其他檢查 造血祖細胞培養不僅有助于診斷,而且有助于檢出有無抑制性淋巴細胞,或血清中有無抑制因子,成熟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活力增高,血清溶菌酶活力減低,抗堿血紅蛋白量增多;染色體檢查除Fanconi貧血染色體畸變較多外,一般再障屬正常。如有核型異常須除外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4)發病機制檢查: ①CD4+細胞:CD8+細胞比值減低,Th1:Th2型細胞比值增高。 ②CD8+T抑制細胞、CD25+T細胞和γδTCR+T細胞比例增高,血清1L-2、IFN-γ、TNF水平增高。 ③骨髓細胞染色體核型正常。 ④骨髓鐵染色示貯存鐵增多。 ⑤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強陽性。 ⑥溶血檢查均陰性。 三 治療方案 1 氣血兩虛 癥狀:起病緩慢,面色少華,頭暈,短氣乏力,納呆便溏,偶有肌衄。舌質淡,苔薄,脈虛弦。 治法:益氣養血。 隨癥加減:心虛驚悸,加五味子、龍骨,以寧心安神;肌衄,加仙鶴草、旱蓮草,以攝血止血。 癥狀: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煩失眠,耳鳴,腰腿酸軟,咽干口燥,衄血、出血癥狀多見。舌尖紅,苔薄,脈弦細數。 治法:滋養肝腎。 隨癥加減:見出血征象者,可去當歸、杜仲;紫癜者,加旱蓮草、女貞子、仙鶴草,以補腎養肝,涼血止血;鼻衄者,加白茅根、側柏葉,涼血止血;如有發熱,可加青蒿、骨皮、丹皮,以清熱涼血。 癥狀:面色蒼白或萎黃而晦暗無華,唇甲蒼白,頭昏眼花,神疲乏力,耳鳴心悸,食少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脈沉細。 治法:溫腎補脾,益氣養血 方藥:右歸丸加減 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熟地、淮山藥、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膠、菟絲子、杜仲、當歸、熟附塊、肉桂、大棗、甘草。 隨癥加減:畏寒便溏者,可加補骨脂、仙靈脾,以溫腎通陽。 癥狀:面色晄白,頭暈或頭痛神昏,壯熱不退,衄血或吐血,便血,紫斑,月經多漏下不止。舌淡,苔黃膩或黃糙,脈虛大而數。 治法:解毒涼血。 隨癥加減:如出血重者,加十灰丸(包煎)涼血止血;神昏譫語者,加安宮牛黃丸,水磨喂服,或紫雪丹(吞服),以清心開竅。 (二)中成藥 1益血生膠囊 功能主治:健脾生血,補腎填精。用于脾腎兩虧所致的血虛,癥見頭昏眼花,心悸氣短,體乏無力,面色萎黃,以及貧血見上述癥侯者。 用法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2生血寶顆粒 功能主治:養肝腎,益氣血。用于惡性腫瘤放化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及神疲乏力,腰膝疲軟,頭暈耳鳴,心悸,氣短,失眠,咽干,納差食少等癥。 用法:開水沖服,一次8g,一日2~3次。 3醫院自制中藥制劑 再生膠囊 功能主治:健脾養心,益氣補血 。適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藥物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癥、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用法:一次1至2粒,一日三次 (三)單方驗方 1雙補膏 配方:黨參,山藥,黃芪,茯苓,龍眼肉各30克,白術,山萸肉,當歸各15克,甘草10克,大棗10枚。 制作:上方加水1000ML,煮至500ML取汁,煮至300ML將兩次汁混勻,文火濃縮至500ML,繼續加蜂蜜1000ML,收膏。 用法:3次/日,20ML/次 功效:養血補血 2補髓湯 配方:鱉1只,豬骨髓200克,生姜,蔥,胡椒粉,食鹽,味精適量。 制作:將鱉用開水燙死,揭去鱉甲,去內臟和頭,爪。將鱉肉放入鍋內,加生姜,蔥,胡椒粉,食鹽,武火煮佛后,改為文火煮熟,然后放入洗凈的豬骨髓,煮熟,加味精。即可。 用法:吃肉,喝湯. 功效:滋陰補腎,填精補髓。適用于肝腎陰虛之再障。 3豬骨湯 配方:豬骨250克,黑豆30克,紅棗20枚,調味品適量。 制法:豬骨,黑豆,紅棗,加水至1500ML,燉湯,去骨,入調味品。 用法:食豆,食果,服湯,2次/日分服。 功效:補腎健脾生髓。適用于脾虧虛之再障。 2.非藥物中醫治療 1.體針療法:主穴:中脘、氣海、關元、脾俞、腎俞、三陰交、足三里,針用補法。配穴:火燒加大椎、曲池;出血加血海;肝大加肝俞、期門;脾大加脾俞、氣海。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2.穴位注射:主穴:足三里、膈俞、腎俞、膏肓。選用當歸注射液或丹參注射液,每次選2對主穴,可交替輪用10次為1療程,間隔5天后再進行第二療程。 3.電針療法:分3組。腎俞、膏肓;脾俞、膈俞;足三里、血海。接電針儀,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4.溫針療法:氣海、關元、膈俞、脾俞、足三里、三陰交穴,行溫針灸,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適應于脾腎陽虛、心脾兩虛型。 (五)其他治療心理干預或健康指導 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使用多種形式講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方法及護理過程。為以后治療打下基礎。 四、中醫治療療效評估難點分析及應對措施 1再障的貧血、出血和感染嚴重時,不適于家庭治療,應住院治療。 2當血紅蛋白低于60g/L時,應考慮輸血。但重復屢次輸血,可增長輸血反應及含鐵血黃素沉著癥發生的機會。所以,應盡量減少輸血次數。 3要注重口腔、皮膚、陰部的衛生,防止發生傳染。再障病人要增強營養,多吃溫性食物,堅持治療。 4平時不要盲目使用氯霉素類制劑及大量解熱鎮痛劑。 5對于持久接觸化學事物和放射線的工作人員,要增強防備保護,按期體檢,早期診斷,及時處理。 6中醫治療是綜合性的治療,特別是要注重培養患者的正氣,提高其自身的抗病能力。但患者的七情干擾、及長期治療的服藥依從性、經濟支持等醫生難以掌握和干預, 往往導致治療效果差。平時要多與患者交心,耐心解釋病情,并鼓勵患者堅持治療。 五、療效評價標準 (一)臨床觀察指標 1.血常規; 2.貧血和出血癥狀; 3.輸血及血小板的間隔時間 (二)療效評價標準 1.治愈:貧血和出血癥狀消失,血紅蛋白男120g/L,女100g/L,白細胞4×109/L,血小板達80×109/L,隨訪1年以上沒復發者。; 2.顯效:貧血和出血癥狀消失,血紅蛋白男120g/L,女100g/L,白細胞3.5×109/L左右,血小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長,隨訪3個月病情穩定或繼續進步者。; 3.有效:貧血和出血癥狀明顯好轉,不輸血,血紅蛋白較治療前1個月內常見值增長30g/L以上,并能維持三個月以上者; 4.無效:經充分治療后癥狀、血象未達明顯進步者。 六、出院標準 貧血和出血癥狀明顯好轉,不輸血,血紅蛋白較治療前1個月內常見值增長30g/L以上,并能維持三個月以上者; 七出院指導 平時生活中要做好生活、飲食、精神等多方面的調理: 1、生活調理: (1)加強體育鍛煉,注意飲食衛生,調理情志,保持心情舒暢,勞逸結合,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感染病毒繼發再障。 (2)患者應樹立堅持長期治療獲得痊愈的信心,保持心情舒暢,按時服藥。 (3)患者居室或病房空氣要新鮮,陽光充足,定時紫外線消毒,重型再障患者有條件可住層流室或隔離病房。 (4)已婚患者應節制性生活。 2、飲食調理: 強調飲食衛生至關重要,囑患者切忌在外購買不凈熟食,瓜果宜洗凈削皮后食用,注意飲食宜清淡,勿食辛辣食品,加強飲食營養,進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飲食,可適當食用大棗山藥粥,甲魚湯,排骨湯等;有出血傾向者,宜進食無渣半流食。 3、精神調理: 再障者的精神調理很重要,應盡量避免不良精神因素刺激,以免增加精神負擔,從而干擾飲食及睡眠,不利于此病治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樂觀的情緒是治療獲效的關鍵。 由于該病治療周期較長,獲效后也要堅持較長期維持鞏固,故家人的良好生活調護極為重要,給患者創造一個清潔衛生,空氣新鮮,環境宜人,愉悅氛圍,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要幫助患者樹立同疾病做斗爭的堅定信心,一定能治好此病,下定決心積極配合治療,堅持治療有恒心,長期施治有耐心,方能緩解乃至治愈。 鼓勵患者在病情穩定時,適當地進行戶外活動,可增加適應外界環境能力,參加太極拳、散步等活動可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有助于疾病早日康復,避免疾病反復。 4、定期找專科醫生復診。 |
|
來自: 神醫圖書館318 > 《髓勞=再障礙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