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 章
【經文】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之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凡物,或行或隨,或噤或吹,或疆或剉,或培或墮。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新解]
誰要想奪取國家政權而去改變它(維護廣大百姓利益)的發展規律,我看是辦不到的。“國家”是天下最神圣的東西,不可以隨意改變它的發展規律。改變者就得失敗,已有的政權也會丟失。但凡事物,或前行或后隨,或屏氣或呼吸,或強壯或柔弱,或升高或下落(都有它自身的規律)。所以圣人(統治者)辦事不要過分、不要奢侈、不要極端。
[有人說本章是“……宣揚無為思想,要順應物性,聽任自然發展”。這其不是在宣揚無政府主義嗎?]
第 三十章
【經文】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于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故善戰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強焉。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1】居,是謂果而不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注解]
[1]已;應當是自己的‘己’字傳訛。
[新解]
以“道”輔佐君主的人,不以強大的軍隊征服天下,征服別人的事容易得到報應。軍隊駐扎過的地方,荊棘叢生;大戰過后,必是荒年。因此,善戰之人只求獲勝而已,不要采取(以多殺人去)逞強。勝利了不驕傲,勝利了不自大,勝利了不夸耀,勝利了不要得地自己居住(侵略),這叫勝利而不逞強。凡物剛剛強壯就已經衰老,是因為它不合乎道的要求,不合乎道的要求就會早亡。
[勸君主不要發動侵略戰爭,自衛戰勝則可矣,不要去多殺人。有人認為老子是“反對一切戰爭的”,那么老子就沒有必要在第五十章中還要求士兵打仗要勇敢,不能怕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