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發酵已久的國際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高管被調查事件,有了明確結論。公安部通報稱,現已查明,葛蘭素史克在華經營期間,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等目的,利用各種手段向個別政府部門官員、少數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詳細]
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人們對跨國企業在華行賄的關注,同時,網友也紛紛表達了對受賄者的憤怒。那么,究竟該如何看待這一事件呢?
為何跨國藥企在華行賄成風01
反商業腐敗,不能指望跨國公司的商業道德葛蘭素史克近年因商業賄賂名聲本就不佳葛蘭素史克是世界第二大藥企,享譽悠久,但近年在商業營銷方面名聲不佳。去年7月,葛蘭素史克支付了30億美元換取了美國司法部終結關于其進行非法藥物營銷的調查,并表示認罪。葛蘭素史克的不當行為包括向兒童推銷一種會導致兒童自殺的抗抑郁藥,并將另一種藥用于性藥的超適應癥推廣。對愿意向同事推廣藥物的醫生,葛蘭素史克給予其豐厚的度假獎勵及講課費。30億美金罰單,打破了2009年另一家制藥巨頭輝瑞Pfizer公司同意為其不恰當地推廣13種藥品的行為支付23億美元的罰款的紀錄。 而在上月,葛蘭素史克在華還陷入了一起麻煩之中。6月10日,葛蘭素史克發表聲明,承認該公司中國研發中心的一份研究論文中,某些研究數據不實。葛蘭素史克表示,該篇論文將依照程序撤回,并對涉事員工做出了處理。其中,論文第一作者、時任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神經免疫副總監劉學彬自行辭職,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臧敬五被解聘。此外,另有三人處于行政停職中。…[詳細] 據匿名舉報,葛蘭素史克在華行賄問題嚴重而本次在華行賄事件,據稱是由葛蘭素史克的內部高層人士捅出來的。《華爾街日報》掌握的匿名舉報郵件稱,葛蘭素史克在華銷售人員“明顯在地區經理的指示下,使用個人郵箱地址討論肉毒桿菌的市場銷售策略”,這一策略被命名為“瓦西里”,目標為48名醫生,醫生根據銷售目標拿到回扣,回扣數額可能在300至500美元之間。 而《華爾街日報》掌握的其他資料更是顯示,在2004年和2010年間,葛蘭素史克的中國銷售人員參與了大范圍的賄賂醫生的行動。舉報人指控,葛蘭素史克中國銷售人員向醫生提供演講費、現金回扣、豪華晚宴和費用全包的旅游機會,以換取醫生開具該公司產品的藥方。這與公安部的通報一致。 有消息顯示,葛蘭素史克中國的不法行為與其高層決策人員關系很大。其內部曾有一位合規官對葛蘭素史克中國的評分不佳,于是中國公司高層利用美人計色誘該合規官,然后通知警方抓嫖,迫使其辭職。…[詳細] 近年涉及在華商業賄賂的跨國企業非常之多事實上,近年涉及在華進行商業賄賂的企業非常之多。2003年,昆明沃爾瑪公司賄賂云南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原黨組書記彭木裕,被稱為“沃爾瑪案”;2004年,朗訊被曝光在3年間出資千萬美元為近千人次的中國政府官員、電信運營商高管出資“訪問”美國,前往夏威夷、迪斯尼樂園等地游玩,被稱為“朗訊案”;此外,還有IBM案,西門子案等等。 美國證交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立案調查的15起《反海外腐敗法》案例中,有4起與中國有關。中國實際上早已成為跨國公司行賄案的“重災區”。早在2009年,國內民間經濟分析機構安邦集團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跨國企業在華行賄事件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在10年內至少調查了50萬件腐敗案件,其中64%與國際貿易和外商有關。 跨國企業在華行賄的原因很好理解,這些國外大公司的良好聲譽,往往是在長期嚴厲監管法規下培養出來的。而在中國,缺乏有力度的商業腐敗立法和執法,這些大公司便基于逐利原因在中國大力行賄了。誰都知道,在中國進行商業談判,錢就是最好的潤滑劑。因此,就商業腐敗而言,不能對跨國公司的商業道德有過高期待。…[詳細] 02
在混亂的中國醫藥市場,跨國藥企更易“入鄉隨俗”現有中國藥品流通體系,醫院醫生吃藥品回扣太普遍葛蘭素史克所在制藥業,恰恰又是中國最易滋生商業腐敗的行業。據媒體曝光的資料顯示,自2000-2009年的10年間,僅北京市就查處醫療衛生領域腐敗案163件,涉案人數共179人;2010年,廣東珠海爆發醫療衛生系統腐敗窩案,6家大型醫院藥劑科主任和30多家醫藥公司經理涉案;2011年,浙江省的“回扣門”事件,涉及各大醫院的醫生100多名,上繳回扣金額2800多萬元。很多人表示,在醫院拿回扣是正常的,而不拿回扣才是“另類”。 醫生吃藥品回扣為何如此普遍?最主要原因在于行業特征——醫療行業是個特殊行業,醫患信息高度不對稱,患者該用什么藥、用多少藥,一般只能由醫生說了算,而百分之70以上的藥品都是在醫院開的。對于醫生而言,開藥是自己“點菜”別人“埋單”,這便導致醫生亂“點菜”,專點“貴價菜”,以獲取藥廠藥商給予的高額回扣。而在公立醫院,其藥品采購環節也屬于自己“點菜”別人“埋單”,這導致醫院管理者也會吃回扣。 除去行業特征以外,醫生合法收入與其學歷、受教育年限往往 不太相稱,也讓許多醫生不得不起吃回扣的念頭。以上原因為跨國藥企大開行賄之門提供了條件。…[詳細] 除葛蘭素史克外,輝瑞、惠氏等國際制藥巨頭都有在華行賄劣跡![]() 葛蘭素史克并不是唯一一家在華行賄的制藥巨頭。前述的輝瑞Pfizer公司,根據美國證交會提交法院的起訴書,至少從2003年到2007年,輝瑞中國即已通過其雇員和代理機構,向中國醫生提供現金、禮物和國際旅行機會等“獎勵”。有時輝瑞中國的雇員還會直接給這些醫生支付小額現金,而現金的多少則與醫生所開藥方的劑量有關。 另一家制藥和奶粉巨頭惠氏,則被指控至少在2005-2010年,惠氏中國通過雇員和代理機構,向國營醫院和包括醫生護士在內的醫護工作者支付現金,以確保惠氏的營養產品被推薦給醫院的孕婦,并掌握嬰兒出生的信息。此外,為鼓勵醫生推薦惠氏產品,惠氏還提供現金、手機或旅游等方式行賄,并通過虛假發票加以掩飾。 …[詳細] 外企行賄多靠“贊助”,本土藥企多靠“硬上”![]() 跨國制藥巨頭行賄的底氣,在于有比較先進的行賄方式。雖然也有提供現金等手段,但現在最主要的辦法是邀請醫務人員參加“學術會議”,這些會議往往安排在旅游勝地,而制藥企業則贊助一切費用,如前述所說的“演講費”、豪華晚宴和來回機票的費用。這種形式在法律上處于灰色地帶,因此很難監管。相比之下,本土藥企多數還是選擇較為傳統的“代金銷售”,通過醫藥代表跟醫院醫生談判,讓醫生選用他們的藥品,醫生獲取一定折扣的提成。 03
反商業賄賂,政府做得還遠遠不夠輝瑞行賄,美國司法懲處中國佯作不知跨國公司在華行賄事件一大讓人費解的特點是,很多此類案件陷入了奇怪的結果——美國司法部門發布關于案件的公告,提交證據進行調查,然后對當事企業實施法律懲處;而在行賄行為發生地中國,卻風平浪靜。 是因為中國當局沒有法律依據進行處理嗎?顯然不是,依照美國的《反海外賄賂法》,只有認定涉事企業違反所在國的法律時,美國司法部才會采取措施,像輝瑞公司的行為明顯是違反了中國法律的,而且證據確鑿,那它也應該接受中國司法機構的處罰。 目前還不清楚過往中國政府對此通常表示沉默的確切原因,有猜測認為是不想損害外企在中國寬松的投資環境,但與其忍受外企在這方面行為的得寸進尺,還不如用嚴格的法治向全世界經營者表明中國政府對違法行為會一視同仁。畢竟,公正和透明就是最好的投資環境。 這次公安部查處葛蘭素史克,或許是一個好的開始。…[詳細] 懲治腐敗與改革行業結構需雙管齊下對付藥品行業的商業腐敗,需要做的還有很多,例如制定完善的反商業賄賂法律,同時嚴懲行賄者和受賄者——比方說,發現醫生吃藥品回扣,即吊銷其執照。相比之下,目前的懲處力度還遠遠不夠。除此之外,改革現行醫療體系也是必須的,比如加強醫療保險制度,對醫院實行管辦分離,提高醫生收入等等。做到這些,將有助于從根本上防止醫療商業腐敗。 結語藥企行賄,醫生受賄,直接導致人們看不起病吃不起藥,這個問題亟需迅速解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