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人立身天地間,只思量做得一個人,是第一義。余事都沒有要緊。作人的道理,不必多言,只看小學,便是依此作,豈有差失?從古聰明者睿知,圣賢豪杰,只于此見得透,下手早,所以其人千古萬古,不可磨滅。聞此言不信,便是凡愚所聞宜猛省。
作好人,覺得眼前不便宜,總算來是大便宜。作不好人,眼前覺得便宜,總算來是大不便宜。千古以來,成敗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覺悟,真是可哀。吾為子孫,發此真切誠懇之語,不可草草看過。
吾儒學問主于經世,故圣賢教人莫先窮理。道理不明,有不知不覺墮入小人之歸者,可畏。窮理雖多方,要在讀書親賢。小學,近思錄,四書五經,周程張朱語錄,性理綱目,所當讀之書也。知人之要,在其中矣。
取人要知圣人取狂狷之意。狂狷皆與世俗不相入,然可以入道。若惡此等人,便不是好消息。所與皆庸俗人已,末有不入庸俗者。出而用世便與小人相匿,與君子為仇,最是大利害處,不可輕看。吾見天下人,坐此病甚多,以此知圣人是萬世法眼。
不可專取人之才,當以忠信為本,自古君子為小人所惑,皆是取其才,小人未有無才者。
以孝弟為本,以忠義為主,以廉潔為先,以誠實為要。臨時讓人一步,自有余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余味。
善須是積,今日積,明日積,積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喪身亡家者,豈不可畏也。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惡人,人亦惡我。我慢人,人亦慢我。此感應自然之理,切不可結怨于人。
結怨于人,譬如服毒,其毒且入必發,但有小大遲速不同耳。人家祖宗受人欺侮,其子孫傳說不忘,乘時遇會,終須報之。彼我當然,出爾反爾,豈不可戒也。
言語最要謹慎,交游最要審擇。多說一句,不如少說一句。多識一人,不如少識一人。若是賢友,愈多愈好。只恐人才難得,知人實難耳。語云:要作好人,須尋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又云:人生喪身亡家,言語占了八分。皆格言也。
見過所以求福,反己所以免禍。常見己過,常向吉中行矣。自認為是,人不好再張口矣。非是為橫逆之來,姑且自認不是。其實人非圣人,豈能盡善。人來加我,多是自取。但肯反求道理,自見如此,則吾心愈細密,臨時愈精詳。一番經歷,一番進益,省了幾多氣力,長了幾多識見,小人所以為小人者,只見別人不是而已。
人家有體面崖岸之說,大害事,家人惹事。直者,置之曲者,治之而已。往往為體面立崖岸,曲護其短,力直其事,此乃自傷體面,自毀崖岸也。長小人之志,生不測之變,多由于此。
世間惟財色二色最迷惑人,最敗壞人。故妻妾而外,皆為非己之色。淫人妻女,妻女淫人,夭壽折福,殃留子孫,皆有明驗顯報。少年當竭力保守,視身為白玉,一失腳即成粉碎。視此事如鳩毒,一入口即立死。須臾堅忍,終身受用;一念之差,萬劫莫贖。可畏哉,可畏哉!古人甚禍非分之得,故貨悖而人,亦悖而出。吾見世人非分得財,非得財也,得禍也。積財愈多,積禍愈大,往往生出異常不肖子孫,作出無限丑事,資人笑話。層見疊出于耳目之前而不悟,悲夫!吾試靜心思之,凈眼觀之,凡宮室,飲食,衣服,器用,受用得有數撲素些,有何不好?簡淡些,有何不好?人心但從欲如流,往而不返耳,轉念之間,每日當省不省者甚多,日減一日,豈不瀟灑快話?但力勤儉兩字。終不取一毫非分之得,泰然自得,衾影無作,不勝于穢濁之富百千萬倍耶!
人生爵位,自有分定,非可營求。只看得義命二字透,落得做個君子。不然,空污穢清凈世界,空玷辱清白家門,不如窮檐破屋,田夫牧子,老死之人不聞者,反免得一番大丑也。
士大夫居間得財之丑,不減于室女逾墻從人之羞。流俗滔滔,恬不為怪者,只是不曾立志作人。若要做人,自知男女失節,總是一般。
人身頂天立地,為綱常名教之寄,甚貴重也。不自知其貴重,少年比之匪人,賭博宿娼之事,清夜睨而自視,成何面目?若以為無傷而不羞,便是人家下流子弟,甘心下流,又復何言?
捉人打人,最是惡事,最是險事。未必便至于死,但一捉一打,或其人不幸遭病死,或因別事死,便不能脫然無累。保身保家,戒此為要。極不堪者,自有官法,自有公論,何苦自蹈危險耶!況自家人。外鄉黨中與我平等,豈可以貴賤,貧富,強弱之故,妄凌辱人乎?家人違犯,必令人撲責,決不可拳打腳踢。暴怒之下有失。戒之,戒之!
古語云:世間第一好事,莫如救難憐貧,人若不遭天禍,施舍能費幾文?故濟人不在大費己財,但以方便存心。殘羹剩飯,亦可救人之饑;敝衣敗絮,亦可救人之寒。酒筵省得一二品,遺贈省得一二器,少置衣服一二套,省去長物一二件,切切為貧人算計,存些嬴余,為濟人急難。去無用可成大用,積小惠可成大德。此為善中一大功課也。
少殺生命最可養心,最可惜福。一般皮肉,一般痛苦物,但不能言耳,不知其刀俎之間何等苦惱。我卻以日用口腹,人事應酬,略不為彼思量,豈復有仁心乎!供客勿多肴品,兼用素菜,切切為生命算計,稍可省者便省之。省殺一命于吾心有無限安處,積此仁心慈念,自有無限妙處。此又為善中一大功課也。
有一種俗人,如庸書,作中,作媒,唱曲之類,其所知者,勢力所談者,聲色所就者,酒色而已,與之綢繆,一妨人讀書之功,一消人高明之意,一浸淫漸漬,引人不善而不自知,所謂便辟側媚也,為損不小急,宜警覺。
人失不讀書者,但守太祖高皇帝圣諭六言;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時時在心上轉一過,口中念一過,勝于誦經,自然生長善根,消沉罪過,在鄉里中作個善人,子孫必有興者。各尋一生理,專心守而勿變,自各有遇于毋作非為。內尤要痛戒嫖睹告狀,此三者,不讀書人尤易犯,破家喪身尤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