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其實為“牙門” 衙門是舊時官員的辦公之處,其實,早先官員的辦公處所稱作“牙門”,并不是后來的“衙門”。而“牙門”之稱,又源于“牙旗”。 古時常用猛獸的利牙來象征武力。當時戰事頻繁,王者打天下、守江山,完全憑借武力,因此特別器重軍事將領。軍事長官們以此為榮,往往將猛獸的爪、牙置于辦公處。后來嫌麻煩,就在軍營門外以木頭刻畫成大型獸牙作飾,還常在營門口設置旗桿端飾有獸牙、邊緣剪裁成齒形的牙旗。軍中聽號令,必至牙旗之下。于是,營門也被形象地稱作“牙門”。 所以,“牙門”其實是軍中的辦公之處。“牙門”的地位非常重要,直接影響著軍心和士氣。漢末時,“牙門”成了軍旅營門的別稱。后來,“牙門”由軍營之門的意義,逐漸發展為指官署之門。《武瓦聞見記》中記載:“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為‘公牙’,府門為‘牙門’,字稍訛變轉而為‘衙’也。”唐朝以后,“衙門”一詞廣為流行。到了北宋以后,人們就幾乎只知道“衙門”,而不知有“牙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