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人是有極性的高等動物。所謂極性,說通俗點就是什么人都有脾氣,“極”是極端性,是指人的情緒有兩極性,兩極性也可表現為積極的(或增力的)和消極的(或減力的)兩方面。前者可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如喜悅可促使人積極地行動;后者則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如悲傷引起的郁悶會削弱人的活動能力。兩極性也可表現為緊張和輕松(緊張的解除)。這種兩極性往往在人的活動的緊要關頭表現出來,如考試或比賽前的緊張情緒;在突然緊張情況下或在危險的條件下表現出來的應激狀態。當緊急關頭過去和應激狀態消失之后,即出現緊張的解除或輕松的狀態。兩極性還可表現為激動和安靜。激動的情緒稱為激情。與此相對立的是安靜的情緒。在多數情況下,人是處于安靜的情緒狀態。介于激動與安靜這極之間,微弱、平靜而持續的情緒或情感狀態,稱為心境。
情緒調節是個體對自己情緒的喚醒水平的調節。一般認為,主要是調節過高的喚醒水平和強烈的情感體驗,但是,一些較低強度的情緒也需要調節。研究表明,高喚醒對認知操作起瓦解和破壞作用,如狂怒會使人失去理智,出現越軌行為。 成功的情緒調節就是要管理情緒體驗和行為,使之處在適度的水平。也有人指出,情緒調節包括:削弱或去除正在進行的情緒,激活需要的情緒,掩蓋或偽裝一種情緒。所以情緒調節既包括抑制,削弱和掩蓋等過程,也包括維持和增強的過程。 情緒調節的范圍相當廣泛,它不僅包括情緒系統的各個成分,也包括情緒系統以外的認知和行為等。情緒系統的調節主要是指調節情緒的生理反應。主觀體驗和表情行為,如情緒緊張或焦慮時,控制血壓和脈搏;體驗痛苦時,離開情境使自己開心一點;過分高興時掩飾和控制自己的表情動作等。此外還有情緒格調的調節。意識的調頻,話題共振,先跟后帶,語言和非語言的模擬,意識超載等,以后有空再說吧。(張先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