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事與愿違,或是點背,或是所見之人之事實在差勁,人神共憤; 因為控制欲強,所以事事不順心,哪怕小事也不順心; 因為年輕,做事不經大腦,資歷閱歷淺薄見識少所以不夠淡定; 因為“無明”,這種屬于喪心病狂式,比如見到任何事情都會氣憤,看到一根電線桿就想去踹; 因為活在中國。 “百病皆生于氣”、“萬病皆源于心”,每個人 都有七情六欲,生氣發怒是其中之一,而且 是人心理上的一種消極且極有害的情緒,它 是七情中最強烈的一種情緒,是致病的第一 因素,對人體有極大的危害。俗話說:“樹 大傷根,氣大傷身。”“食多傷身,氣多傷 神?!边@話說得太好了!是世代養生經驗的 精辟概括,也是我們現代人保護身體的準 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平氣和地度過自己 的一生,要知道情緒和健康是緊緊相聯系 的。在心理學家的眼里,情緒就是“生命的 指揮棒”、“健康的寒暑表”。一個人的喜怒 哀樂,不僅是他對周圍環境刺激的主觀反 映,也往往決定著他的生死存亡。《老子恒 言·戒怒》中說:“人借氣以充身,故平日在 乎營養。人們最忌恨的就是‘怒’。 怒氣一 發,則氣逆而不順,窒而不舒,傷我氣,即 足以傷我身?!边@些都指出了大怒傷害人的 原因及其嚴重的危害性。世上沒有人不生 氣,生氣也是正常的,但是你生什么樣的 氣?生多大的氣?氣成什么樣?值不值?古人 把生氣分為幾個等次:不悅,就是不高興 了;慍怒,是生氣了;大怒,是生大氣了; 暴怒,有氣瘋、氣死的可能。還有生悶氣 的,把氣悶在心里,幾天、幾個月、幾年甚 至幾十年。我們說的不要生氣,意思是要有 意識地節制生氣,就是“大氣化小,小氣化 了”,盡可能地少生氣甚至不生氣,因為生 氣給人體帶來的危害實在是太大了。 生氣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生別人的氣,總認為別人與自己過 不去,在他眼里,只有別人的過錯,沒有自 己的事,一碰上不順心的事,心境就無法平 靜,只是一古腦兒地生氣,而且還氣得咬牙 切齒,這樣的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 自己,顯得十分不明智。你自己倒是耿耿于 懷,而別人悠然自得,根本沒有把它當作一 回事,這樣生氣,只能傷害自己,缺損害不 到別人的一根毫毛。 第二種是自己生自己的氣,這種人還不如上 一種人,連自己都無法理解自己、原諒自 己,這種人是成心與自己過不去。 醫學研究認為:生氣至少有以下12大害 處。分別是: 1 對中樞神經的傷害 人在生氣的時候,會使大量血液涌向大腦, 使腦血管的壓力增加,這時血液中含有的毒 素最多,氧氣最少,對腦細胞損害不亞于毒 藥,人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憤怒時的大腦思維 容易混亂,就是大腦缺氧的明證。傷神生 氣時由于心情不能平靜,往往難以入睡,致 使頭昏、頭悶、無精打采、神志恍惚,氣憤 嚴重時,可使大腦思維失去理智,突破常規 活動,往往做出魯莽或過激舉動,反常行為 又對大腦中樞形成惡劣刺激,氣血上沖,腦 血管壓力加大,引起腦組織細胞缺血,如果 平時患有高血壓、腦動腦硬化者很容易導致 腦溢血,輕者引起偏癱,重者很快死亡。生 氣還會加快腦細胞的衰老,減弱大腦功能。 2 對心血管系統的傷害 人在生氣時會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 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引發心跳加快,心臟收 縮力增強,血壓升高,血液變黏稠,使供應 心臟本身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 心臟為了保證全身各器官有足夠的血氧供應 只好加倍工作,于是心跳加速,使心肌負擔 加重,節律會更加不規律,有時可出現早 搏,可出現胸痛、憋氣、心慌、心煩意亂, 如果平時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者很容易引起 心臟病急性發作,輕者引起心絞痛、心律失 常,嚴重的則會發生心肌梗死,有的則會發 生心室纖維顫動,而引起突然心跳停止而死 亡。 3 對消化系統的傷害 生氣時大腦神經系 統工作紊亂,對胃腸道的調節功能減弱,由 于交感神經興奮,人體的促腎上腺皮激素大 量釋放,引起血液大量流向心臟和腦血管, 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使胃腸道的屏障功 能減弱,自我保護能力降低,胃腸蠕動減 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導致食欲變差、吃不 下飯,有的會引起腹痛、惡心、打嗝、腹 瀉,嚴重時會引起胃潰瘍,胃炎,結腸炎 等,時間長久有可能發生胃癌。 4 損傷免疫系統 人在生氣時,大腦會命 令身體制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 固醇”?!捌べ|固醇”是一種壓力蛋白,如果 在身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撓免疫細胞的正 常運作,功能降低,使白細胞殺滅致病微生 物的能力減弱,以致各種病原體在向人體進 攻時,人體“衛士”無法進行有力的反擊,讓 身體的抵抗力下降,甚至會讓免疫系統自我 穩定系統穩亂,不能正常識別身體的正常細 胞與異常細胞的區別,不能及時清除體內的 腫瘤細胞和其他有害細胞,有時會攻擊自身 的正常細胞,這樣就會引起多種疾病。 5 對呼吸系統的傷害 生氣時,由于兒茶 酚胺、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使心跳加 快,每分鐘流經心臟的血液猛增,對氧氣的 需求也就增加,肺的工作量也隨之驟增,使 得呼吸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的現象,肺 泡不停地擴張,收縮時間減少,使肺得不到 應有的放松和休息,從而危害肺的健康。另 外還可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收縮,誘發支 氣管哮喘。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顯示, 隨著人年齡增長,肺功能會出現正常衰退現 象,但生氣和敵對情緒會加速肺功能衰退。 這是首批揭示消極情緒與肺功能衰退有關并 會加速老人肺功能衰退的研究之一。 6 對內分泌系統的傷害 引發甲亢,甲狀 腺是身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經常生氣容易 使甲狀腺受到刺激,引發甲亢。有人認為這 種病人甲狀腺本身已有缺陷,但平時不出現 甲亢癥狀,生氣是甲亢病的始動因子,生 氣令內分泌系統紊亂,使甲狀腺分泌的激素 過多,TSI(甲狀腺刺激免疫球蛋白)產生增 多,進而發生甲亢。有人提出生氣等精神創 傷能使中樞神經系統和下丘腦-垂體-腎上 腺軸功能紊亂,機體的免疫監視能力降低, 遇到強烈地精神刺激后,誘發本病發生。 7 生氣者容易患癌癥 乳腺癌的發病與精 神因素有關,現已為國內外學者所承認。醫 學實踐證明易怒女性易得乳腺癌,女性乳腺 增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情緒不穩定、愛生 氣。中醫認為怒傷肝、肝氣淤結、兩肋脹 痛,乳房和肝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女 性總是處于怒、愁、憂、慮等不良情緒狀 態,就會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現孕酮減 少,使雌激素相對增高,導致乳腺增生,從 而引發乳腺癌。另外生氣者容易患食管癌, 早在兩千年以前成書的中醫經典著作《素問 ·通評虛實論》就明確指出:“膈塞閉絕,上 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說明了噎膈,也 就是現在所說的食管癌的發病與暴憂有關, 表明古代醫學家已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對食 管癌發病的影響。清代醫學著作《金匱·積 聚統論·氣積篇》記載:“氣滯成積也,凡憂 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現代流 行病學調查研究的結果表明,精神創傷、好 生悶氣、性格不開朗等不良心理因素是食管 癌發病的顯著危險因素,證實食管癌患者發 病前有各種精神刺激和抑郁性格的人較多。 指出了情志心理因素可以導致機體臟腑功能 失調,氣滯血瘀,日久則形成積聚之類的惡 性腫瘤。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科學的 進步使關于不良心理因素與腫瘤發病的關系 有了進一步的明確認識。我國有關胃癌危險 因素的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多次生悶氣、生 氣吃飯及精神受刺激等精神心理因素具有較 高的危險性。醫學研究的結果還表明,肝癌 患者以內向型性格占絕大多數;失去親人而 造成的抑郁、絕望和難以宣泄的悲哀生氣等 心理因素,對肺癌的發病也有促進作用;精 神創傷史則是子宮預癌發病的重要危險因 素。目前看來,因為生氣等不良的精神心理 因素可能改變機體的免疫狀態,抑制免疫系 統的功能,降低免疫監視、免疫殺傷功能, 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促進促腫瘤的發生、 發展。 8對肝膽系統的傷害生氣時機體分泌的“兒茶 酚胺”的物質,作用于肝膽系統,使血糖升 高,脂肪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 增加,肝臟的解毒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 膽管痙攣,可致肝氣不暢、肝膽不和、肝部 疼痛,還容易發生膽囊炎、膽管炎、肝炎, 如果原有肝炎,肝硬化者很容易引起急性發 作。 9 生氣容易引起神經衰弱、反應性精神 病、精神分裂癥等精神心理疾病。比如一個 人過度生氣或焦慮,初期會出現口干舌燥、 眼睛發紅、頭昏、胸悶等癥狀,如果進一步 發展就會出現心煩失眠、坐臥不安、胡言亂 語、打人毀物等定神病癥狀。 10 生氣容易使人加快衰老,損傷皮膚, 經常生悶氣會顏面憔悴、雙眼浮腫、皺紋多 生。美國的醫學人員對5000名臉上長色斑 的女性研究顯示,當她們處在情緒的低谷 時,任何藥物對色斑的治療都顯得不盡如人 意,而當其中一些女性的人際關系得到改善 時,她們的色斑可以不治自愈。他們認 為“當人生氣時血液大量涌向面部,這時的 血液中氧氣少、毒素增多。而毒素會刺激毛 囊,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癥,產 生色斑等皮膚問題?!? 11 對泌尿系統的傷害 經常生氣的人, 可使腎氣不暢,易致尿不通暢或尿失禁。 12 對人際關系的傷害 有些人遇上不順 心的事就大發雷霆,怒不可遏,其結果不僅 得罪了他人,無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使自 己雪上加霜,又增添新的煩惱。 我們都是“憤怒的小鳥” 作者:慕 斯 地鐵里有人把汗津津的胳膊貼在你身上;停車場有人把車停在車道上不挪窩;結婚10年的丈夫每天把臟襪子脫在客廳中央;路上的行人莫名其妙地瞪你一眼;有人在你身邊打電話打噴嚏,口水四濺;醫院的小護士趁你不備,把排在你后面她的熟人先領進了診室……很多事你也許忍了,但總有你不能忍和不愿意忍的事。于是,你憤怒了,沖突因而產生。 一貫隱忍謙讓的中國人,今天似乎變成了火藥桶,憤怒的情緒藏在身體里,隨時會因一點小摩擦燃起一堆大火。 超過生氣的界限 憤怒,在心理學上的解釋是:當愿望不能實現,或為達到目的的行動受到挫折時引起的一種緊張而不愉快的情緒。美國心理學家戴埃在《你的誤區》一書中,把憤怒稱作“某人在事與愿違時作出的一種惰性反應”。 生活中,人會對行為和結果進行一定的預測。如果局面失去控制、不在自己預想的范圍之內,人會感到“不安”或“恐慌”。對于“不安”或“恐慌”的防衛反應或警告反應,首先以“生氣”的形式體現出來。比如在飯店吃飯,你預計點菜之后不久就會上菜,結果等了30分鐘還不見有菜上桌。此時,你會感到煩躁,猜測“是不是他們忘了做我的菜”,內心對服務員和廚師產生防衛反應。但這時,你并沒有失去理智,如果有人給予你肯定答復,生氣的情緒就能被安撫,消弭。但如果繼續陷入不安狀態,防衛反應不斷發展,最后自然演變為憤怒狀態。 忍耐的最大時間值就是生氣和憤怒的界限。以杭州人行道的紅綠燈等待時間為觀察對象,發現行人能忍耐的最長時間值為70秒——與其他國家相比,如德國人的60秒和英國人的45秒,算是超級能忍。但中國行人也是世界上最喜歡闖紅燈的,因為國內紅燈的等待時間多數在90秒左右。 70秒這個時間點本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一旦錯過,一群不耐的行人像已經很脹卻還被持續吹脹的氣球,只需一個人出現憤怒情緒,很快就會傳染給其他人,最終釀成群體不理智行為。 你怎么能這么對我 而大多數情況下,從生氣到憤怒,遠不止這短短20秒時間。 曾經在網上引起爭議的“無人讓座,年輕父親暴打男青年”的視頻,演示了憤怒情緒發展的整個過程: 抱著幼兒的年輕夫妻擠上公交車,他們期盼有乘客讓座,但失望了;司機通過車內廣播呼吁乘客給“抱孩子的人”讓座,擁擠的車上無人搭理;年輕父親站在一位男青年的座位旁,希望對方能起身讓座,對方無動于衷。從期盼到失望,然后是生氣,加上車廂內擁擠的煩躁,幾分鐘后,疲憊的丈夫怒火中燒,狠狠打了男青年幾耳光。 憤怒的表現依性格而異,外向型的人會有暴跳如雷、尋釁發泄,亂摔東西甚至打人、傷人的行為,如視頻中的年輕父親,但發泄得徹底,怒火退得也快;內向型的人則一般緘口無言,怒目相待,如視頻中被打的男青年,他們在內心制造出短時間里難以消解的怨或者恨。 視頻中憤怒的丈夫,代表了一種典型的憤怒心理:我是需要幫助的人,你們有義務幫助我,你們怎么能這么冷漠,我的憤怒是被逼的。 此外,人有一種叫做“自尊感情”的情緒,即認為自己有價值的一種感覺。如果有人對我們說“你這個人沒有價值”、“作為人,你不合格”等,就會傷害我們的自尊感情。當自尊感情受到傷害時,人就會憤怒,這是保護自己自尊感情的一種行為。 中國人有“弱者心態”,出于自卑和不自信,將自己定位于“被剝奪者”角色;但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感情,又以自我為中心,這種矛盾的心理會讓人產生“整個世界都在擠壓、虧欠我”的錯覺,從而喪失了客觀看待事物的能力。 憤怒的遷怒 上世紀80年代,英國城市心理學家貝蒂·安提出了“都市憤怒癥候群”概念,專指因城市生存環境的復雜和逼仄,讓人變得極其敏感,仿佛一只只“都市憤怒的小鳥”,對外界時刻保持警惕心,時刻繃緊著神經的情況。這一概念如今在中國登陸。頻繁遭遇挫敗,家庭關系的疏遠,鄰里之間的隔膜,職場生存的壓力,陌生人彼此的防備……人際交往中無可避免地彼此忽視、誤解、背叛、沖突風險都會使人處于焦慮不安。而更糟糕的是,這種憤怒情緒,有著明顯的傳播和擴大效應。 這種情況下爆發的憤怒其實是一種“遷怒”,心理學家周小燕認為,城市人處于身心亞健康狀態,如易疲勞、易焦慮,缺乏耐心和容忍力等,受外界刺激的影響,很容易爆發出爭執和憤怒。 “每天都覺得煩躁,不順心的事太多了?!鄙虾H擞嘤聦Υ松钣畜w會。早上上班,他對老頭老太們和上班族擠公交車有很大怨氣,“我們是年輕人,可我們也很累,還要給老人讓座,上海老太厲害啊,不讓座就罵罵咧咧,體力這么好,怎么還需要我們讓座?!”擠地鐵的怨氣也不小,“人和人都貼一塊了,不小心碰到女性的敏感部位,就罵你流氓,太冤了。”到公司大樓了還要擠電梯,躲在辦公間里吃早餐還要提防被上司看見,“少不了又要訓兩句?!?br> 心理學家指出,人要保持松弛狀態,必須保證足夠的私人空間,即使在密閉空間中也要保證至少一臂的間隔距離。而在擁擠的大都市,人口密度集中,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遠小于這個距離,在公交、地鐵和繁華地段,常常使陌生人之間呈“擁抱”狀,媒體上過多的負面報道也加劇了緊張煩躁感,心理壓力驟增。 “就像你的領土被侵犯,作為領主,尊嚴受損是其次,更多精力會用來猜測對方下一步是不是要對自己干什么?!?br> 在憤怒中平衡自我 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說,“憤怒從來都不會沒有原因,但沒有一個是好原因?!闭犨@真是一句妙言,似乎還可以裝裱起來掛在墻上并時刻提醒自己不再憤怒。但是,憤怒真的就沒有好的原因嗎?顯然不是。 偶爾的憤怒并不是件壞事。因為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總會遇到一些憤怒的事,但如果長期壓抑自己,不將憤怒爆發出來,將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傷害,比如打擊自尊,甚至傷害身體,帶來高血壓和心臟病等疾病危害。 但是如果你從來沒有被教過如何處理憤怒,那么你可能會習慣性地忍住怒氣,直到無法忍下更多的怒氣。漸漸地,你的“怒點”便會很低,一觸即發。有很多人本身脾氣火爆,一遇不順心的事,腎上腺素會突然上升,導致憤怒突然爆發,更不用說有更糟糕的事情惹他生氣。很難有人在憤怒的同時還能有同情心以及清晰的理智。所以在暴怒時,你通常會說出很多讓自己事后后悔的話或是做出很多事后無法彌補的舉動。 研究表明,憤怒所持續的時間不超過12秒鐘,就如暴風雨一般,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后卻風平浪靜。所以如何度過這關鍵的12秒,讓怒氣自然消解非常重要。深呼吸,或者在心中默數10個數,當你做完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已經沒有那么生氣了。 客觀來講,憤怒本身不過是人類情緒冰山的一角,它并不是獨立存在,而是被其他的情緒所引發,如害怕、怨恨或不安。所以既然憤怒不可避免,我們要做的不是壓抑憤怒,而是找到引發自己憤怒的情緒,在憤怒之前消除這些情緒,從而去掉憤怒帶來的消極影響。 有效管理你的憤怒 等待怒氣消解 當你意識到怒火即將被點燃時,心中默數10個數,當你做完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已經沒有那么生氣了。(最好的默數不是順口從1溜到10,而是像1-4-5-9-14……在數數同時做點加法運算,讓你的理性大腦蘇醒,注意力轉移,情緒會更快平息下來) 掌控自己的情緒 換一種說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會有助于讓你感覺一切盡在掌握中?!拔覍δ愕男袨閷嵲谑歉械胶苁?。”這句話比你暴怒時口不擇言的“#¥%—*”更有力量。 留意憤怒的跡象 對自己快要憤怒的反應和感覺要敏感,當你憤怒的時候,你的手是不是不知不覺地攥成了拳頭?你開始在房間里不停地走來走去?嘴里不停念叨、詛咒或者緊咬牙關?當你能夠靈敏地覺察到自己快要生氣的種種跡象時,便可立即做些努力以平息即將到來的怒氣。 合理宣泄情緒,找可靠的人訴說 當我們遇到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時,不妨把自己心中的不滿向最親近的朋友傾吐,一來在傾吐的過程中可以釋放自己的情緒和壓力,二來說不定能夠得到朋友好的建議。 自我解嘲化解 用幽默方式化解尷尬于人于己都是十分可靠的辦法,憤怒的情緒大多數時候不過是一時的沖動,而幽默作為調味劑,無疑起到了稀釋怒氣的作用。 飲食調節 據研究表明,維生素B1缺乏會使人脾氣暴躁、健忘。另外,肉類吃多了,人體內的腎上腺素水平就會升高,也容易使人發怒。玫瑰花泡茶或山楂單泡飲用可讓人感到心境平和。同時蓮藕屬順氣佳品,蘿卜也是天然的止怒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