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十幾天,各大學就要開學了,一批高中生即將升格為大學生,進入到大學校園中。而隨之一系列入學時需注意的問題也接踵而至,入學裝備、大學生活費、大學規劃、心理咨詢……如何在開學前做好充分準備呢?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大學生活呢? 前期的調查中,有不少準大學生的家長提到了“生活費怎么給”的話題,8月18日、19日,本報記者圍繞大學生活費一事展開調查,就家長如何給、學生如何花的問題予以解答。 大學生生活費小調查 先來看一組在校大學生目前生活費的小調查:通過電話和網絡的形式,記者聯系到了煙臺、濟南、北京、武漢等城市的480名大學生,其中男生200名,女生280名。 經過調查,得出這樣一組數據:在480名在校大學生中,80名學生的月生活費在1000元以下,占17%,其中有兩人月生活費僅有500元左右;360名學生是1000元至2000元,占75%,其中1000元左右的有160名,1000元至1500元的有120名,1500元至2000元有80名學生;有40名學生花費較大,在2000元以上,僅占8%。 據石油大學勝利學院曾在2011年年底調查了一份數據,來自石油工程系、教育系、經濟管理與法律系、機械與電氣工程等四個系約450名學生填寫了一份生活費的問卷,其中男生每月生活費約600元左右來自父母;女生每月生活費約750元來自父母;而其余的生活費開支多來自兼職或勤工儉學等。 而根據大學所在城市不同,生活費也有差異,在北京外國語學校就讀國貿專業的小許,明顯感覺到北京和他的家鄉消費水平的差異。“就算父母不在家,我吃飯一天也花不到20元,但是在北京,雖然在食堂吃比外面便宜,但還是比家鄉貴很多,再加上偶爾跟同學出去玩的錢,一個月至少2000元。”在濟南上大學的小張,平時喜歡網購,“我一個月生活費1000多元,吃飯差不多700元,剩下的300元就是網購的。”小劉是臨汾的一位大學生,喜歡零食,“花在食堂一個月三四百,再加上買零食的錢,就700元了,如果出去旅游的話,一個月可能就一千多了。” 而在情侶之間,一般男生花錢相對多一些。小馮跟明明是一對情侶,平時的開銷都是兩人把錢合在一起花,雖不怎么逛街,但小馮花錢明顯比較多。“我算了一下,她花600多元,我花900多元,想了想,雖然合起來一起花錢,但我是男生嘛,不知不覺就花的比較多了。” 聚餐、網購、戀愛最“燒錢”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一個月的花費都集中在1000元左右,盡管有些同學的花銷超過了2000元,但因為地域、消費水平、家庭狀況等差異,可予以理解。而在所有消費中,聚餐、網購、戀愛是公認的最燒錢的方式。 調查中,就讀于新聞系的大二女生?;鄹嬖V記者,一萬元都不能滿足她一個學期的生活費用。除了吃飯,她還把大量的錢“奉獻”給了淘寶。“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花了好幾千,沒覺得買多少東西,卡里的錢就沒了”。?;壅f,每當自己看到淘寶賬戶的花銷時,都會自責,但網購是一件讓人上癮的事兒,沒法克制自己不買東西。 和?;鄄灰粯拥氖?,同專業男生小畢不知道自己的錢到底花在了哪里。小畢一個月1500多元的生活費,每月有400多元錢流向了餐桌,至于剩下的,就不明不白地“消失”了。“整天吃食堂都吃膩了,有時候為了改善伙食或是跟好朋友一塊出去玩,在外邊聚餐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聚餐和網購外,戀愛的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大三學生小李和小張是一對情侶,兩個人加在一起的花銷一個月甚至超過了2000元。小李說,平常和女朋友在一塊,吃飯是最大的花銷,加上給女友買禮物或衣服的錢,經常超出自己預想的開支。“我們兩個都是商量著一塊花,我花的多些,她少一些,但兩個人在一塊總是比一個人花的多。” 而除去以上三大最主要開支,運動、旅游及讀書等依據個人愛好來花錢的開支也占了一部分比例。在煙臺上學的趙同學就是其中一個代表。“我特別喜歡讀書和旅游,基本每學期都要網購十幾本書,花銷在四百元左右,而如果趕上放假,就跟同學一塊旅游,遠的地方也要花五六百元。” 生活費怎么省,“過來人”有話說 小丁是山東大學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她向記者亮出了自己的一個月生活清單:吃飯基本在食堂,每個月約450元;零食:50元左右;衣服:基本網購200元以下;生活用品:100元以下;電話費:50元以下。整體算下來,花費大概在800元至900元,小丁感覺自己的生活過得還算寬裕。 說到如何省錢,小丁說,首先要自身節省,她買日常生活用品常常選在商場打折或者有促銷活動的時候,有時優惠幅度大還會多備一些,而衣服多是在專賣店試好后網購。“現在很多品牌衣服都有官網商城,在網上買能比實體店便宜很多。” 小丁表示,因為是學生,她很少參加應酬,尤其對那些不必要的聚餐或其他應酬會盡量推掉,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至于電話費,小趙的經驗是,充分利用網絡,盡量少打電話。“我幾乎每天都和父母視頻聊天,從而省掉一筆大大的長途電話費。”在吃喝方面,小丁認為只要能保證營養,簡單就好,吃好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錢。“學校里的飯菜干凈衛生也經濟實惠,所以我吃飯基本在食堂,如果實在想出去吃飯,會先上網看看有沒有團購或者打折優惠卡之類,很少去高檔消費場所吃飯。” 家長:生活費最好按月打 “平均給學生的生活費可控制在1000元左右。”有大學生家長表示。 根據記者調查的數字和“過來人”建議,大部分學生的生活費在1000元到2000元左右,這其中多數集中在1000元到1500元左右,但有高校老師提到,按照每月最基本的消費,如伙食費、通訊費、書本費及其他費用,1000元應該比較充裕;但若購買手機、電腦等數碼產品或旅行,肯定不夠,“所以建議大學生有合理的消費意識和存錢意識,不攀比,不盲從,做好計劃性。” 記者了解,目前家長給生活費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隨學費一次性打入卡內,供學生使用;還有就是按月發放,“對于比較有計劃性的學生來說,建議第一種給予方式,但若計劃性稍差,家長可通過第二種方式給予,鍛煉孩子的計劃性。” “進入大學,同學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勤工儉學,一方面賺取一定的生活費,用于基本開支以外的‘充電’,如旅行或報考輔導班之類,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自身素質,提升與人交往的能力。”一位孩子在讀大學三年級的家長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