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莪術二藥,歷代醫家多嫌其味苦性猛、消堅開瘀、有耗傷正氣之虞而不敢輕用。然近代名醫張錫純(1860 ~1933 )卻獨具匠心,在眾多活血藥中,獨喜用三棱、莪術。 張氏認為,疾病能否痊愈,關鍵在于后天脾胃的強盛與衰弱,若服藥后飲食漸增,則其病易治;若服藥后飲食漸減,則其病難治。因此,補脾胃之藥的選擇就尤為重要,而尋常補脾健胃之藥,大多會使氣機凝滯,妨礙脾胃運化,而三棱莪術性味平和,行氣活血“既善破血,尤善調氣”,于補藥劑中用之,“將有瘀者可徐消,即無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補藥之滯,而補藥之力愈大也”,且二者善理肝膽之郁而無耗傷氣血之弊,其常與黨參、白術、黃芪相配伍,以治以下諸證,并謂諸藥相配,“大能開胃進食”。茲分述如下: 1 勞瘵 張氏認為,“人身經絡,皆有血融貫其間,內通臟腑,外溉周身,血一停滯,氣化即不能健運”。勞瘵之證,多因調養失宜,或縱欲過度,氣血虧損,血流遲緩而瘀,或跌打損傷,或力小強力任重致氣血凝滯,日久損及真陰真陽而成,所以治當補中有通,攻補兼施,健脾開胃,一旦能進食,氣血津液化生有源,臟腑經絡得以濡養,則勞瘵不日而愈。其制方十全育真湯。藥用野臺參20g,生黃芪20g,生山藥20g,知母20g,玄參20g,龍骨20g,生牡蠣20g,丹參10g,三棱、莪術各7.5g。臨床頗有效驗。 2 婦科諸證 眾多醫家皆謂香附為婦科圣藥,每于臨證,愛不釋手。然張氏卻嫌其辛香溫燥而舍棄不用,其謂“若論耗散氣血,香附猶甚于三棱、獲術,若論消磨癥瘕,十倍香附亦不及三棱、莪術”。因此對于婦女經閉不行,或產后惡露不盡,結為癥瘕,表現為食少勞嗽、身體贏瘦、肌膚甲錯等癥以及室女月閉血枯之證,張氏均以生黃芪、黨參、白術等配以三棱、莪術治之,取名理沖湯。并可治療男子勞瘵以及一切臟腑癥瘕、積聚等疑難雜證。學者當于臨證仔細揣摩,方能切中肯綮。其治一20 余歲婦女,癥瘕如橘子大結于脘上,時時攻撐作疼,不能飲食,按之甚硬。眾多醫家皆認為屬不治之證,經張氏給予理沖湯40 余劑,癥瘕盡消而愈。 3瘰疬 張氏認為,瘰疬之證,多系肝膽之火上升,與痰涎凝結而成,初起病在少陽,久則漸入陽明。尋常消痰軟堅、清瀉肝膽之品,如煅牡蠣、海帶、浙貝母、龍膽草等藥,有礙于脾胃運化功能,從而不能使藥至病所,因此,在臨證時重用牡蠣、海帶的同時,配以黃芪、三棱、莪術開胃健脾,使脾胃強壯,自能運化藥力,以達病所,而且三棱、莪術善理肝膽之郁,行氣止痛,能“開至堅之結”,肝氣調達,疏泄如常,則氣血通暢,痰自消而病自愈。其消痕丸制方即如是。曾治其族侄女,患痕病數年不愈,以消瘰丸治之,“服盡一料而愈”。 4 脅下掀痛 對于素體強壯之人,因肝氣不舒,致氣血凝滯而突然脅下攻撐作痛者,張氏并不拘泥于黨參、白術、黃芪與三棱、莪術合用,而是取三棱、莪術破血調氣之功,畢其功于一役。如金鈴瀉肝湯,只取三棱、莪術與川楝子、生明乳香、生明沒藥、甘草同用,以疏肝解郁、活血止痛。同時,本方對于突然小腹疼痛,屬于氣血凝滯之證,也有良好效果。 綜觀張錫純,對三棱莪術臨證運用,別具一格、頗有妙用之處,對后世臨證應用頗有啟迪。 [ 本帖最后由 xinglinchunxiao 于 2008-1-14 22:48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