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幾年來,羅斯年年都是呼聲最高的文學獎候選人之一,但次次敗下陣來。不過,美國人乃至全球文壇都相信:這世界欠羅斯一個諾貝爾獎。
![]() 菲利普?羅斯 圖片來自網絡 菲利普?羅斯80歲了,到目前為止,這似乎是整個美國文壇2013年最為重要的一件事。 為了向他致敬,《紐約》雜志采訪了包括薩爾曼?拉什迪在內的30位作家,邀請他們評價和總結羅斯的文學成就?!都~約客》等主流雜志則紛紛推出羅斯專題。而在羅斯的家鄉紐瓦克,慕名前來的游客可乘坐觀光巴士,途經羅斯以前的高中,停車薩米特大道與科爾大道交匯路口這里如今被命名為“菲利普?羅斯廣場”。 考慮到羅斯一生極少愿意在鏡頭前露面,最值得一提的當然還是美國公共電視臺(PBS)推出的九十分鐘紀錄片《菲利普?羅斯:撕下面具》,該片自3月13日已開始在紐約電影論壇上映了一周。 羅斯這次罕見地接受了PBS的請求,讓一名記者花了10天時間對他進行跟蹤采訪,從紐約上西區的公寓到他在康涅狄格州鄉下的18世紀農舍。這部傳記紀錄片長達90分鐘,在片中羅斯暢談了他的藝術人生,此前他從來沒有對外提起過:他在新澤西紐瓦克的成長歲月,他的寫作歲月,他的心理分析,那些著名小說人物的靈感,以及那些歷史性作品《我嫁給了共產黨員》和《反美陰謀》的寫作過程。 對今天的美國一無所知 去年11月,羅斯宣布封筆的消息震撼世界文壇,他在接受法國雜志《搖滾怪客周刊》采訪時宣告:“過去三年我一個字沒寫,我想說的都已經說完了。”他表示寫作對他而言,是一種每天都要面對的挫敗,“我再也不能面對寫了五頁紙,然后把它們全部撕掉的日子……如果繼續寫,可能寫出失敗的作品,有誰喜歡平庸的東西呢?” 在宣布封筆之后,羅斯在上西區家中的電腦上貼了一張即時帖,上面寫著:“與寫作的戰斗結束了!”“我每天都會看看這張便簽”。他說,“它給了我不少力量。” 這句話同時也提醒他,自己已經80歲了。多年來他一直享受著作為美國文學界最負盛名的文人帶來的贊譽和生命力如此長的文學事業帶給他的樂趣。他現在可以退休了,他從1959年起已經完成了31部作品,其中包括27部小說,是美國最長盛不衰的作家之一。即便跨過了70歲的年齡,他依然保持著一年出版一本書的速度,雖然書開始變薄了。 令人驚奇的是,封筆后,羅斯放下鍵盤,卻拿起了iPhone,“這是他剛剛買的”。為什么要擺弄它?他說:“因為現在我自由了。每天早晨我都會學習一章《iPhone傻瓜指南》,現在我已經精通了。我不再讀書了,我要玩我的iPhone?!?/p> 在被問到怎樣看待今日的美國時,他說:“我對今天的美國一無所知。我在電視上看得到它,可我對它已經沒感覺了?!?/p> 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1933年,菲利普?羅斯生于美國新澤西州第一大港口城市紐瓦克,是一個猶太中產階級家庭的第二個孩子。從處女作《再見,哥倫布》,到2010年出版的《復仇女神》,紐瓦克也成為羅斯小說的主要場景。出于對名小說家的尊崇,紐瓦克還保留了羅斯童年時代的舊宅。 大學時代,羅斯才想到當小說家。據羅斯自述,剛開始時,他寫了很多感傷的短篇小說,但“寫得很糟糕”。慢慢地,他才找到感覺。1959年,羅斯出版小說集《再見,哥倫布》,那一年,他才26歲。小說出版前,羅斯預知了小說辛辣、露骨、背德的描寫定會引起爭議,特地請了父母吃飯“打預防針”,讓他們做好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口水戰。后來,羅斯的父親回憶說,羅斯的母親一上出租車就嚎啕大哭,說自己的兒子真是一個“自大狂”。但誰也沒想到,《再見,哥倫布》拿了美國國家圖書獎。 2010年,羅斯接受CBS電視臺采訪時說,盡管他以后的作品一直在變化,但是有一個中心主題卻一直沒有變。 如今,羅斯終結了自己的寫作生涯,他80歲了,幾乎得到了一切榮耀,除了諾貝爾獎猶太信仰。羅斯本人并非宗教信徒,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并沒有上帝。他之所以老是寫猶太人,可能跟他自己是猶太人也沒啥關系,而是因為地域性:在紐瓦克,大多數居民都是猶太人,“如果我生活在明尼阿波利斯,就會寫當地人了”。 1969年,長篇小說《波多里諾的怨訴》出版,讓羅斯的聲譽更上一層樓,也奠定了他“不很暴力但非常黃”的大師地位。2001年出版的《垂死的肉身》也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一名年過六旬的美國教授與自己二十四歲的古巴學生展開了一段真正的肉體上的狂愛。“墮落的不是性而是其他”,《垂死的肉身》中的美國教授如是說。 一個如此大膽挑戰美國人神經承受極限的作家,為何還能受到如此尊崇?答案可能就在于羅斯對于美國道德的反叛。如今,這個反叛者親自終結了自己的寫作生涯,他80歲了,幾乎得到了一切榮耀,除了諾貝爾獎。近幾年來,羅斯年年都是呼聲最高的文學獎候選人之一,但次次敗下陣來。不過,美國人乃至全球文壇都相信:這世界欠羅斯一個諾貝爾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