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女,50歲。 患十二指腸球部潰瘍7年,胃脘痛反復發作。近日因精神刺激,疼痛又作,放射至右脅,口苦噯氣,失眠多夢,便秘尿黃,口服法莫替丁等藥物疼痛仍不解。來診時見其上腹部輕壓痛,舌尖邊紅,苔白滑,脈弦數,辨證屬于肝脾失調之胃脘痛,因肝郁氣滯,疏泄失常,木橫傷土,故見胃痛噯氣脈弦等癥。《傷寒論)云:“四逆,其人……腹中痛……四逆散主之。”治宜疏肝理脾,調暢氣機。方選四逆散加味: 柴胡、白芍、枳實、郁金、佛手各12g,梔子10g,黨參15g,砂仁、炙甘草各6g。 服藥3劑后,痛減大半,大便通暢,噯氣消失,繼續本方加減治療數劑而愈。 (按)四逆散由柴胡、炙甘草、枳實、芍藥組成,具有運轉樞機,調和表里,宣暢陽氣的功能,故能解郁和胃,調理肝脾,緩急止痛,是中醫治療肝胃氣滯腹痛的基礎方。臨床廣泛用于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病的治療。臨證凡見到肝郁侮土,胃失和降,或胃腸濕滯,陽氣受遏所致的脅肋脹痛,噯氣吞酸,脈弦而緩等證候,均可應用。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84.中醫臨床醫案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