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計敏夫《唐詩紀事》:白樂天分司東洛,朝賢悉會興化池亭送別,酒酣,各請一字至七字詩,以題為韻,后遂沿為詞調。
寶塔詩原稱“一七體詩”。因為它從一字至七字詩,從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選兩句為一韻。首句為一字,實際是個題目,一韻到底。寶塔詩因句式參差,講究格律,后人譜以為詞,并以“一七令”之名定為詞牌。據《唐詩紀事》所載,此詩系作者于大和三年(829年)在長安興化池亭飲宴席間,為白居易分司東都送行而作。主客有李紳、元稹、張籍等共九人,各以一字至七字為題,題韻合一寫詩。白居易自己以“詩”字為題。其詩除一排“塔尖”仍為單個字外,第二排陡然增為四個字,此后每排遞增兩字,至第七排為十四字。也有人將“塔頂”的一字句重復而成雙字句,且在各排中間形成一個無形的對稱軸,以其為界左右作間歇停頓。此類寶塔詩,其制之初,題材較廣,亦莊亦諧。如白居易的《詩》,可說是簡約的詩論。其稱詩歌“能助歡笑,亦傷別離”,“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傳為經典。但這種詩體形式除受對仗、聲律、字數的限制外,還要受外形造型的束縛。因之,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見仁見仁,智者見智.
平 仄仄, 平平。 平仄仄, 仄平平。 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寫作要求:
一、七句,每句尾字都押平聲韻。
二、2、3、4、5、6句,每句都要對仗。
三、韻腳中不應出現同一個字。詞中除特定的修辭語法需要,也不應出現同一個字。
一七令 單調五十五字,十三句,七平韻 白居易
詩韻
○
綺美句瑰奇韻
◎● ○○
明月夜句落花時韻
○◎● ●○○
能助歡笑句亦傷別離韻
○◎⊙● ◎⊙◎○
調清金石怨句吟苦鬼神悲韻
◎○○●● ⊙●●○○
天下只應我愛句世間惟有君知韻
⊙●●○◎● ◎○⊙●○○
自從都尉別蘇句句便到司空送白辭韻
◎⊙⊙◎◎⊙● ◎◎⊙⊙●◎○
按,魏扶詩,亦以一字起,不疊韻,與此同。惟第七句“風塵遠游”,風字平聲;第八句“巴猿啼不住”,巴字平聲;第九句“谷水咽還流”,谷字仄聲;第十句 “送客沮舟入浦”,送字仄聲;第十二句、十三句“煙波早晚長羈旅,弦管終年樂五侯”,煙字、弦字俱平聲,早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其余參下平聲韻張 詞。
又一體 單調五十五字,十三句,七仄韻 韋式
竹韻
●
臨池句似玉韻
⊙○ ◎●
裛露靜句和煙綠韻
●◎◎ ○⊙●
抱節寧改句貞心自束韻
●●○● ○○●●
渭曲種偏多句王家看不足韻
◎◎●⊙○ ○⊙○◎●
仙仗正驚龍化句美實當從鳳熟韻
○◎●⊙○● ◎●○○●●
唯愁吹作別離聲句回首駕驂舞陣速韻
⊙○⊙●●○○ ○●●○◎●●
此與平韻體同,其可平可仄,參下仄聲韻張詞。
【平仄韻注】詞林正韻,○平●仄,◎應仄可平,⊙應平可仄,疊即疊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