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季節脈,即古人所稱的時脈。時脈是指一年四季之中脈搏隨之演變的相應脈象。時脈是正常人體隨季節氣候應變的正常脈象。只有識得季節性正常脈象才能正確掌握病理情況下所產生的病理性脈象。所以元·滑伯仁《診家樞要》說:“凡診脈需要先識時脈……然后及于病脈?!?/p> 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有著密切關系。自然界一切變化,包括溫度、濕度以及四時春、夏、秋、冬的更遞,都直接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脈象因之而異變。所以《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指出:“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薄端貑枴び駲C真臟論》亦日:“脈從四時?!边@就充分說明自然環境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包括脈搏在內,因此才有四時平脈。什么是四時平脈呢?《素問·脈要精微論》白:“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馀;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痹せ省对\家樞要》說:“凡診脈須要先識時脈……謂春三月、六部中供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凡人府臟脈既平,胃脈和,又應時脈,乃無病者也,反此為病。”反此為病的脈象叫做“四塞脈”,是人體氣血塞滯不通的違時病脈。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日:“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澀,秋不收是謂四塞脈?!边@段經文大義是:春季應有一段時間延續冬季的沉脈;夏季應有一段時間延續春季的弦脈;秋季應有一段時間延續夏季的數脈;冬季應有一段時間延續秋季的澀脈才是正常脈象,否則便是早絕其母氣,五臟不相貫通的四塞脈。但應說明的是,這里所講的四時脈是夏數、秋澀,而不是夏洪秋浮。 洪和數在性質上有相似之處,可以互通,但是浮和澀:脈卻不相同,澀脈肯定為病脈,以其作為四時之常脈似無道理,仍應以浮脈為是。明·李言聞《四-言舉要》根據上述原則,又明磚指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緩,是謂平脈。四時平脈,變脈《素何·玉機真臟論》日:“黃帝日:春脈如弦,何如而弦?岐伯日:“春脈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濡弱,輕虛以滑,端直以長,故日弦。反此者病。其氣來實而強,為太過,病在外,不實而微,為不及,病在中。” 按:春季,氣候溫暖,大地蘇醒,植物萌芽,昆蟲復活,是一個生機勃發的季節。人應生發之氣,所以髕理亦疏松,血氣流暢,人體陽氣向外泛越,故脈來如魚之游在波,輕虛而滑,端直,以長,且有沖_和之象,此為春日的平脈。反此者即為痛脈。《紊問·玉機真臟論》曰:“夏脈如鉤,何如而鉤?岐伯日:“夏脈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其氣來盛去衰,故日鑄,反此者病。其氣來盛去也盛,為太遇,病在外,二來不盛去作盛,為不及,病在中。” 按:夏季,天氣炎熱,植物繁盛,萬物暢發,形成一個陽氣極盛的季節。人應_成長之氣,所以腠理疏松,汗孔開暢,血流加速,脈道充盈,機體代謝旺盛,故脈來在膚,來盛去衰,且有沖和之象,此為夏甘曲平骷。反此者即為病脈。《紊問·玉機真臟論》日:“秋脈如浮,何如為?。酷眨呵锩}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其氣來輕虛而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為太過,病在外,毛而微,為不及,病在中。” 按:秋季,陽氣漸收,涼意漸深,草木凋謝,昆蟲蟄伏,形成秋收季節。人應收斂之氣、故腠理致密,汗孔收縮,故脈來在膚下,其象輕虛以浮,來急去緩,有沖和之象,此為秋日的平脈。反此者即為病脈?!段蓡枴び駲C真臟論》日:“冬脈如營,何如而營?岐伯日:冬脈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含藏也,真氣來沉而搏、故日營。反此者病,其氣來如彈石,為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為不及,病在中?!?/p> 按:冬季,氣候嚴寒,冰封地凍,萬物潛藏,為潛斂收伏季節。人應閉藏之氣,所以腠理致密,陽氣內潛,故脈來在骨,沉而搏堅,且有沖和之象,此為冬季的正常脈象。反此者即為病脈。四時的脈象必須與脈的“胃氣”等相結合去理解和看待。所謂“胃氣”即明·李梃《醫學入門》所謂脈來:“不大不小,不長不短,不浮不沉,不滑不澀,應手中和,意思欣欣。”脈無胃氣生機漸滅,是為病中危象,故《索問·平人氣象論》日:“春胃徽弦日平,弦多胃少日肝病,但弦無胃日死。有胃而毛日秋病,毛甚日今病。夏胃微鉤日平。鉤多胃少日心病。長夏胃微濡弱日平。弱多胃少日肺?。坏鯚o胃日死。濡弱有石日冬病,石甚日今病。秋胃微毛日平。毛多胃少日肺確,但毛無胃日死。毛而有弦春病。弦甚日今病?!鼻濉ぶ軐W海《脈義簡摩》認為:“經言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命臼逆四對。未有藏形。于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夫脈之與時違、無病得此,誠為可慮,若因病至,不過難治、如赦月瘸熱,脈得浮洪、乃脈證相宜,豈可斷為必死乎?余可類推?!痹u論極為公允。 總之,人體與自然是統一整體,機體隨著四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而適應變化,脈也應之,倘或反(逆)四時?!端貑枴び駲C真臟論》認為:“脈逆四時,為不可治,脈從四時,謂之可治?!?/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