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氣灸”是根據一年當中的二十四節個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一種方法 如立春、小滿、芒種是預防與治療消化性疾病的好時機;立秋、立冬、春分時是預防與治療中風的好時機;大暑是預防與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好時機…… 所以在節氣時進行艾灸,可以溫壯元陽,激發經絡之氣,調動機體的潛能,調整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使人體更好地順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立春灸(正月初二):立春揭示了春天的開始,萬物開始復蘇。立春養生要順應陽氣生發的特點,強調疏肝健脾。 艾灸穴位:選擇:大椎、肝俞、脾俞、關元、神闕、中脘、太沖、 雨水灸(正月十七):雨水節氣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雨水節氣應著重“調養脾胃”。 驚蟄灸(二月初二):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被驚醒。陽氣從這個節氣開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發。驚蟄節氣養生重點以“健脾、利濕、化痰”為主。 艾灸養生以壯人體陽氣之穴位:大椎、命門、腎俞、關元、神闕、足三里、豐隆、涌泉 春分灸(二月初十七):這一天又是春天剛剛過去一半。應盡量保持臟腑、氣血、精氣等生理活動的“內在運動”與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等的“外在運動”和諧一致。 艾灸穴位: 艾灸穴位:大椎、至陽、命門;任脈:鬼哭穴、足三里、合谷、關元、神闕 艾灸調養:腎俞、命門、環跳、風市、三陰交等
立夏灸(四月初四):心臟在本季節最旺盛,功能最強,利于心臟的生理活動。立夏節氣后尤其要特別對心臟陽氣的養護 艾灸養生:大椎、至陽、命門,或督脈排灸。 小滿灸(四月初十九):小滿節氣,預示著悶熱、潮濕的天氣即將到來 艾灸穴位: 穴位處方同小滿。 夏至灸(五月初二十一):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夏至陽氣旺盛,盛極則必反,故有“夏至一陰生”之說。此時陰氣已開始生長,人體在這個節氣極其脆弱,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容易產生疾病,特別是心腦血管病。夏至節氣的養生應注意保護陽氣。 艾灸督脈諸穴,尤以大椎、至陽、心俞、命門為要,關元、神闕,巨闕。 小暑灸(六月初七):小暑很熱,但尚未達到極點,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 大暑灸(六月初二十三):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值中伏前后。是心臟病高發的季節。對于每逢冬季發作的、以陽虛為主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證,是最佳的“冬病夏治”治療時期。 艾灸穴位:同小暑灸
立秋灸(七月初九):從這一天人體出現陽消陰長,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階。養生原則應“滋肺陰、斂肺氣”,宜收不宜散。 處暑灸(七月初二十四):暑氣結束的時節。 穴位:大椎、腎俞、心俞、神闕、關元、膻中、涌泉、合谷。以神闕納鹽灸為最佳 白露(八月初十一):是人們常說的“秋燥”, 艾灸穴位:大椎、肺腧、腎俞、脾俞;關元、神闕、足三里、中府 秋分灸(八月初二十六):秋分是夏季的結束、秋季的開始。 寒露灸(九月初十二):“寒露”是“水氣遇寒凝結”的意思,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于內。 艾灸調養,大椎、肺腧、腎俞、八髎;神闕、關元、太淵、足三里 霜降灸(九月初二十八):霜降,開始降霜。中老年人易出現怕冷、咳嗽、痰稀、咽干、口唇干燥、鼻塞這些涼燥傷肺的表現。 艾灸調養,大椎、脾腧、腎俞、關元、神闕、涌泉、膻中
立冬灸(十月初十四):立冬節氣人體的陽氣潛藏,陰氣漸盛,草木凋零,萬物伏藏。從這個時節開始便進入了進補調養的最佳時期。人體正好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好準備。 艾灸調養,大椎、關元、神闕、足三里、腎俞、涌泉、京門、三陰交 小雪灸(十月初二十八):小雪節氣,預示著開始降雪。人體容易出現失眠、煩躁、悲觀等不良情緒。保持形神合一的健康狀態是小雪節氣的養生要點。 艾灸穴位:大椎、至陽、腎俞、心俞;涌泉、關元、神闕、膻中、艾灸膽經諸穴 大雪灸(十一初月十三):隨著大雪節氣的到來,出現降雪,人體的外周血管在低溫狀態下會發生痙攣、收縮,血管阻力上升,從而引起心臟的負荷加重和自身的缺血。因而也不能保證大腦和其他臟腑組織器官的供血供氧,心腦血管病在這個季節容易高發。另外,冬季年老體弱的朋友易患呼吸系統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氣喘等,這些都會加重原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情。 艾灸穴位:大椎、至陽、腎俞、心俞;涌泉、關元、神闕、膻中。應以“補腎滋肝、祛風通絡”為主。 艾灸穴位:大椎、腎俞、脾俞;太溪、關元、神闕、中脘 小寒灸(十二月初十三):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本節氣合理進補即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御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養生目的。古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 艾灸調養:本著“冬暖脊背、夏暖肚”的大原則,此節氣可在諸陽經上任何具有滋補作用的穴位施灸,最常用的就是督脈大排灸。任脈:神闕、關元、膻中 大寒灸(十二月初二十八):民間諺語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此節氣是最佳的溫補時節 艾灸穴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