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縣城南端,一個小巷子里面,存在這一座宋代的磚塔。名字叫做“保寧寺塔”。順著南大街,走到盡頭,這座古塔,就巍然矗立在一大堆的民房之中。走到近前,是一座小小的寺廟,現在,叫做“清梵寺”。有一位年長的尼姑駐守。

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西25公里處興平市北寺巷。建于隋末唐初。北塔為七層八棱磚塔,底部每邊長4.35米,高38.6米。各層每角都有磚柱,第二、三層還有磚砌轉角和斗拱,每層南北兩面有門。北塔曾多次修葺,目前塔身略有傾斜,塔頂已損。
古塔為8邊形,樓閣式磚塔。現存7層,但是根據頂部頹廢的情況看,有可能最早為9層。菱角牙子的塔沿,裝飾非常簡樸,其裝飾手段,基本上保存了唐塔的特征,但是8邊形則是宋塔的特征。中空,原來有樓梯,如今啥也沒有了。在網上查到的官方資料,經常有年代胡說八道的情況,這座是“唐塔”的古塔,實際上,在陜西所有唐代所遺留下來的,完全沒有這種造型和形制,不過這座塔是北宋的塔,應該是有一定根據的。尤其是各層開辟券門,是宋塔抗震的主要改進。唐塔沒有一座是這樣的。不過,本地的老百姓都說這是唐塔,我和一位當地老鄉攀談,說者是宋塔,人家說“我都住了幾十年了,還不知道這個是唐塔還是宋塔!”,我也因此,無話可說。。。其實不要說這個樣子,隋末唐初的塔在陜西幾乎都沒有兩座能夠真正存留和確定的。

古塔的大門和院落。
院落中,是一些文保碑,這座宋塔已經傾斜的比較厲害,當地文管部門做了告示牌,不允許游人走近。


走到塔的內部,這座古塔,頂部已經消失,露出來亮亮的天空。

磚塔已經有很多裂縫,顯然,這座古塔已經不能承受一次地震的打擊了。原本興平還有一座唐代古塔,文革期間,被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們給挖掉了。在小小的佛堂中,我找到了這座唐塔僅存的一張照片。看的出來,塔式四邊形,極為簡略。目前,那座挖掉的古塔的金屬塔剎,還保存在興平文廟(文官所)里面。

清梵寺,這幾個字還是趙樸初老先生題寫的。

仰拍。看的出來,塔身損壞已經較為嚴重,如果不是老尼姑在這里將近50年,她說者古塔也將遭受北塔被拆除的厄運!
